發燒是兒童最常見的癥狀,最易引起父母的擔心。一遇到孩子生病,父母都會心急火燎,認為孩子發燒會燒壞腦,急于給孩子退燒,不是馬上喂吃退燒藥,就是趕緊送醫院輸液。
醫生提醒父母,能吃藥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大多數父母容易對孩子發燒產生誤解,其實發燒對于孩子來說并不都是對身體有害的,孩子發燒也不會燒壞腦。
發燒不是病
發燒本身不是病,它代表著身體對抗外來病原體侵襲所出現的正常反應。孩子的體溫調節中樞系統發布還不成熟,再加上身體的抵抗力比較差,容易受到感染。
為了對抗病菌的侵襲,會啟動一些防御機制,比如具有殺菌作用的白細胞、淋巴細胞等等,而動用人體防御機制的啟動信號中,發燒就是最為主要的一項,這是由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上調控制體溫的水平,導致發燒。
退燒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一般的發燒癥狀也會持續上3天左右,而且可能會出現體溫時高時低的情況,不過只要病情在好轉就沒關系。
發燒對身體沒有害處
普通發燒(37.8—40℃),體溫升高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清除,可以幫助生病兒童抵抗體內感染,通常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發燒不會燒壞大腦(超過41℃是危險的)
許多父母擔心孩子發高燒會不會燒壞腦子。事實上,41℃以下的發燒,并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但是當體溫高于41℃時,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癥的可能比較高,應特別警惕。超過腦細胞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41.6℃,腦細胞蛋白質會因高溫變質,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傷,不過只有當身體處在極端的環境溫度下時,體溫才會高到這種程度。(比如在熱天把孩子關在封閉的車里)一般來說,孩子的溫度不會高到那種程度。
當然啦,孩子發燒雖然并不是壞事,但父母還是不能掉以輕心,要好好照顧孩子。
不一定要去醫院
孩子發燒,父母很著急。該怎么做呢?很多人第一選擇是去醫院,或馬上給孩子吃退燒藥。孩子一旦發燒,原則是能吃藥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在去醫院或吃藥之前,父母首先應該做的是仔細觀察。
發燒38度以下,如果寶寶精神好,還有勁玩,會跟大人互動,只需多喝水,補充維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優先使用物理降溫給寶寶退燒。
孩子精神不好或者體溫超過38.5度時才考慮使用退燒藥,或者去醫院。
那孩子發燒應該怎么護理呢?
孩子發燒呼吸快而短促,會通過口部的水氣蒸發,失去許多體內水分。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多喝水,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的失水。如果出汗多,還要在水里面加些鹽。
孩子發燒后,大都缺乏食欲,不要強迫進食,可補充維生素C,把橙子、西柚等維C含量高的水果榨汁給孩子喝。
孩子發燒,要穿輕薄、柔軟的衣物,使他能通過皮膚散發體熱。如果孩子四肢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流汗時應仔細擦干,并及時更換衣服。孩子睡覺時,蓋上薄軟的毯子或被單就可以了。
一個溫度、濕度皆適宜的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恢復也十分重要。孩子的房間應保持清涼、透氣,可使用風扇通風,使他能通過皮膚散發體熱,讓體溫慢慢地下降,但不能太冷,以孩子感覺舒適為宜。
發燒時洗個溫水澡可幫助降溫,或將孩子身上的衣物解開,毛巾用溫水(37℃)浸泡,擦拭全身皮膚,使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擦拭一遍后,等皮膚表面蒸騰后再擦第二遍,到體溫下降時即可。
將毛巾用冷水中浸濕,稍擰干,敷腦門。兩條毛巾更換使用最好,間隔換一次毛巾,連續敷一刻鐘左右,還可以擦拭全身,尤其是大血管走行的位置,腋下、腹股溝等部位,也可以頭枕冰袋、冷水袋,用冷水袋,或者冰袋放置在腋下、頸部兩側、腹股溝以及額部,都能起到良好的降溫效果。
酒精能擴張血管,蒸發時會帶走大量熱量,具有良好的散熱效果。準備75%的酒精100毫升,加溫水等量,保持溫度在27~37攝氏度左右,不能過冷,否則會引起肌肉收縮,致使熱度又回升。用紗布浸泡酒精,從頸部開始擦拭,從上往下擦,然后擦下腋窩、腹股溝處體表大動脈和血管豐富的地方,注意前胸、腹部、后頸部、腳底等部對冷影響比較敏感的部位不要擦拭,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好文薦讀(已更新)
本文來源于公眾號“孩教圈”(HZJYAPP)
編輯:沐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