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小學數學易錯知識點總結
小數相關:
純小數:整數部分是零的小數,叫做純小數。例如: 0.25 、0.368 都是純小數。
帶小數:整數部分不是零的小數,叫做帶小數。例如:3.25 、5.26 都是帶小數。
計數單位:個位,十位,百位……,十分位,百分位……。
計數單位:給定一個具體的數字,問他的計數單位,則取其最低數位的計數單位作為這個小數的計數單位。例如1.023的計數單位是0.001;如果問某個小數中的某個數字的計數單位,那么他的數位的計數單位即為所求。如“1.023中,數字2的計數單位”是0.01。
整數相關:
整數:正整數,零與負整數構成整數;像-2,-1,0,1,2這樣的數都是整數
自然數:用以計量事物的件數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數;自然數由0開始,一個接一個,組成一個無窮集體(即用數碼0,1,2,3,4,……所表示的數)。
數的分類:按一個數約數的個數分,非0自然數可分為1、質數、合數三類。(數學上規定,只要涉及約數和倍數問題時,0這個自然數一般不考慮在內)
質數: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質數都有2個約數。
合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合數至少有3個約數。 最小的質數是2,最小的合數是4
質因數:每個合數都可以寫成幾個質數相乘的形式。其中每個質數都是這個合數的因數,叫做這個合數的質因....
互質數: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1和任何自然數互質;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互質; 兩個不同的質數互質;當合數不是質數的倍數時;這個合數和這個質數互質;兩個合數公約數只有1時,這兩個合數互質,如果幾個數中任意兩個都互質,就說這幾個數兩兩互質。)
約數與倍數: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約數是1,最大的約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
分數相關:
分數單位: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3/4的分數單位是1/ 4 ,有3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最大的分數單位是二分之一,沒有最小的分數單位。分數大小相等,分數單位不一定相同。如八分之二與四分之一相等,四分之一的分數單位大。
分數的意義: 2/3表示把單位“1”分成3份,取其中2份,用分數表示是2/3。
換算關系: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平方千米=106平方米 1公頃=104平方米=100公畝
平年閏年:
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年份是100的倍數,如果能被400整除的,那一年是閏年;年份數不是100的倍數,如果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是閏年)
平年365日,閏年366日(多出來的一天加在2月里,1、3、5、7、8、10、12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 4、6、9、11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平年的2月是28天,閏年的2月是29天。)
稅后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小學數學易失分題型歸納整理:
1,置換問題:
題中有二個未知數,常常把其中一個未知數暫時當作另一個未知數,然后根據已知條件進行假設性的運算。其結果往往與條件不符合,再加以適當的調整,從而求出結果。
典型案例如雞兔同籠問題即是。一般是已知兩個總量(即,總頭數和總腳數),求兩個分量各是多少?
如雞兔同籠問題常用的解題方法是:
①先假設全部是其中一種動物(如:雞)
兔的只數=(實際總腳數—每只雞腳數X雞兔總頭數)÷(每只兔腳數—每只雞腳數)
雞的只數=總頭數—兔的頭數
②先假設全部是其中一種動物(如:兔)
雞的只數=(每只兔腳數X雞兔總頭數—實際總腳數)÷(每只兔腳數—每只雞腳數)
兔的只數=總頭數—雞的頭數
2,盈虧問題(盈不足問題):
題目中往往有兩種分配方案,每種分配方案的結果會出現多(盈)或少(虧)的情況,通常把這類問題,叫做盈虧問題(也叫做盈不足問題)。解答這類問題時,應該先將兩種分配方案進行比較,求出由于每份數的變化所引起的余數的變化,從中求出參加分配的總份數,然后根據題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數量。
其計算方法是:
當一次有余數,另一次不足時:每份數=(余數+不足數)÷兩次每份數的差
當兩次都有余數時:總份數=(較大余數-較小數)÷兩次每份數的差
當兩次都不足時:總份數=(較大不足數-較小不足數)÷兩次每份數的差
3,年齡問題:
年齡問題的主要特點是兩人的年齡差不變,而倍數差卻發生變化。
常用的計算公式是:成倍時小的年齡=大小年齡之差÷(倍數-1)
4,牛吃草問題(船漏水問題):
若干頭牛在一片有限范圍內的草地上吃草。牛一邊吃草,草地上一邊長草。當增加(或減少)牛的數量時,這片草地上的草經過多少時間就剛好吃完呢?(按單位時間單位對象的用量劃為一份)
視問題情況可套用如下公式:
(1)草的生長速度=對應的牛頭數×吃的較多天數-相應的牛頭數×吃的較少天數÷(吃的較多天數-吃的較少天數);
(2)原有草量=牛頭數×吃的天數-草的生長速度×吃的天數;
(3)吃的天數=原有草量÷(牛頭數-草的生長速度);
(4)牛頭數=原有草量÷吃的天數+草的生長速度.
第二部分:小學數學知識歸類
一、整數部分
1、自然數: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都叫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
注:0也是自然數。最小的自然數是0,而不是1。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2、整數:自然數和負整數統稱為整數。
3、整數的讀法:從高位到低位,一級一級地讀,每讀完一級要讀出級名,每一級末尾的0都不讀,其他數位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
4、整數的寫法:從高位到低位,一級一級地寫,哪一位上一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5、整除:自然數a除以自然數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那么a就叫做b的倍數,b就叫做a的約數。
注: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的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最小的約數是1,最大的約數是它本身。
6、公因數: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一個叫做最大公因數。
注:幾個數的公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
7、公倍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大一個叫做最大公倍數。
注:幾個數公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沒有最大公倍數。
8、能被2整除的特征:個位上是0、2、4、6、8的數。
9、能被5整除的特征:個位上是0或5的數。
10、能被3整除的特征: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
11、同時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個位上是0。
12、同時能被2、3、5整除的特征:個位上是0;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
13、奇數和偶數:能被2整除的叫做偶數;不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奇數。(0也是偶數)
14、質數和合數: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個數就叫做質數(或素數);
一個數除1和它本身還有其他因數,這個數就叫合數。
注: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15、質因數:每個合數都可寫成幾個質數相乘的形式,這幾個質數叫做這個合數的質因數。(也就是說必須是這個合數的因數并且是質數,并不是每個合數的因數都是它的質因數)
16、互質數:公因數只有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
二、小數部分
1、小數:把整數“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一份或幾份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份之幾……叫做小數。
2、有限小數: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叫有限小數;
3、無限小數:小數部分位數是無限的叫無限小數;
4、循環小數:一個無限小數的小數部分,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重復出現,這個數叫做循環小數。
5、純循環小數:循環節從小數部分第一位開始的循環小數。
6、混循環小數:循環節不是從小數部分第一位開始的循環小數。
7、小數的基本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三、分數部分
1、分數: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其中表示一份的數就是分數單位。
2、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真分數小于1)
3、假分數: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與分母相等的分數。(假分數大于或等于1)
4、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四、百分數部分
1、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叫做百分數,也叫百分率。
2、合格率=合格數量/被檢產品總數×100%
出勤率=出勤人數/應到人數×100%
發芽率=發芽的棵樹/種子的總數×100%
達標率=達標人數/總人數×100%
出油率=油的重量/果實的重量×100%
命中率=投中的個數/投球的總數×100%
及格率=及格的個數/參考的總人數×100%
優秀率=優秀人數/參考的總人數×100%
出粉率=面粉的重量/小麥的總重量×100%
含鹽(糖)率=鹽(糖)的重量/鹽(糖)水的總重量×100%
含藥率=藥的重量/藥水的總重量×100%
3、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4、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5、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
6、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內項等于兩外項之積。
7、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8、現價=原價×折扣 原價=現價÷折扣 營業稅=收入×稅率
9、應得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利息稅=應得利息×5%
實得利息=應得利息— 利息稅
本息=本金+利息
五、正數與負數
1、正數:比0大的數叫做正數(包括正整數、正分數、正小數)
2、負數:比0小的數叫做負數(包括負整數、負分數、負小數)
3、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所有正數都在0的右邊,所有負數都在0的左邊;所有正數大于所有負數;正數大于0,負數小于0。
六、數的改寫
1、整數的改寫:
(1)改寫成以“億”或“萬”做單位:只要在“億”位或“萬”位數字的后面添上小數點,再在這個數的末尾添上“億”或“萬”字。(末尾的0要去掉)
(2)改寫成近似數(四舍五入到“億”或“萬”位):找到“千萬位”或“千位”上的數字,如果“千萬位“或”萬位“上的數字比“5”小,直接舍掉“千萬位”或“萬位”后面所有的數字,添上“億”字或“萬”字;如果“千萬位”或“萬位”上數字比“5”大,要向前進一,再舍掉“千萬位”或“萬位”后面所有的數字,添上“億”字或“萬”字。
2、小數化成分數:將小數擴大100倍,添上百分號;
3、分數化成小數:去掉百分號,縮小100倍。
4、小數化成分數:先將小數寫成分母為10(一位小數)、100(兩位小數)、1000(三位小數)….的小數,能約分的要約分。
5、分數化成小數:先將分數寫成乘法算式,算出算式的結果。(除不盡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數)
6、分數化成百分數:先將分數化成小數,再將小數化成百分數。
7、百分數化成分數:先將百分數化成分母為100的分數,能約分的要約分。
8、化簡最簡整數比:
(1)90:60=(90÷30):(30÷30)
(2)0.25:0.4=(0.25×100):(0.4×100)=25:40=5:8
(3)兩邊都是分數:兩邊同時乘以這兩個分數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例:2/5:3/4=(2/5×20):(3/4×20)=8:15
(4)一邊分數一邊是小數:先將小數化成分數,再兩邊同時乘以這兩個分數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例:0.4:3/4=2/5:3/4=(2/5×20):(3/4×20)=8:15
(5)一邊是整數一邊是分數:兩邊同時乘這個分數的分母。
例:3/4:7=(3/4×4):(7×4)=3:28
9、常用的分數化小數:
1/40=0.025 1/50=0.02 1/100=0.01 1/2=0.5 1/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 4/5=0.8 1/8=0.125 3/8=0.375 5/8=0.625 7/8=0.875 1/10=0.1 1/20=0.05 1/25=0.04
七、數的大小比較:
1、整數比較:先看位數,位數多的數大;如果位數相同,從最高位比起,相同數位上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2、小數比較: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再看它們的小數部分,十分位大的那個數就的;如果十分位相同,就比較百分位,依次類推。
3、分數大小的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小的分數就大;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比較。
八、方程與等式
1、等式: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3、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但方程一定是等式。
4、解方程的公式: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被除數=商×除數 除數=被除數÷商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九、運算定律與性質
1、加法交換率律:a+b=b+a
2、加法結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 c )= a×b+ a× c
4、乘法結合律:(a×b)×c=a×(b×c)
5、加法運算性質:a-b-c=a-(b+c)
6、除法運算性質:a÷b÷c=a÷(b×c)
十、常用的公式
速度×時間=路程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單價×數量=總價
每畝地產量×地的畝數=總產量
每塊地磚的面積×塊數=教室總面積
每組(每隊)人數×組(對)數=總人數
每包的冊數×包數=書的總冊數
每天用煤數量×使用天數=煤的總數
每瓶的容量×瓶數=總容量
十一、平均數、眾數、中位數
1、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2、眾數: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據。
注: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出現次數都是最多的,那么這幾個數都是這組數據的眾數;如果所有數據出現的次數都一樣,那么這組數據就沒有眾數。
3、中位數: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位于最中間的一個數據(當有偶數個數據,為最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
4、找中位數的方法:把一組數據按從大到小順序或從小到大順序排列,當數據是奇數個時,正中間的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當數據個數是偶數個時,取正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
十二、常用的計量單位
1、長度單位:千米(km)米(m) 分米(dm) 厘米 (cm) 毫米(m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2、面積單位:
平方千米(km2) 公頃(hm2) 平方米(m2) 平方分米(dm2) 平方厘米(cm2)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體積單位:立方米(m3 ) 立方分米(dm3) 立方厘米(cm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4、容積單位:升(L) 毫升(ml)
1升=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5、重量單位:噸(t) 千克 (kg) 克(g)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6、時間單位:世紀 年 天 時 分 秒
1世紀=100年 1年=365天(平年)(平年2月28天) 1年=366天(閏年)(閏年2月29天)
1天=24小時 1小時=60分 1分=60秒 1小時=3600秒
7、單位換算方法上:高級單位化成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成高級單位除以進率。
十三、線
1、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邊無限延長,無一定長度。
2、射線:有一個端點,只能向一邊無限延長,無一定的長度。
3、線段:有兩個短點,有一定的長度。
4、平行線: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平行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5、垂線: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垂足。
十四、角
1、角: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角。(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無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2、銳角:小于90度的角。
直角:等于90度的角。
鈍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
平角:等于180度的角。
周角:等于360度的角。
十五、三角形
1、三角形: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征:
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三角形任意兩邊和大于第三邊;
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
3、三角形分類:
(1)按角分:
銳角三角形(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
(2)按邊分:
等腰三角形(兩邊相等,兩底角相等)
等邊三角形(三邊都相等,每個內角都是60度)
不等邊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都不相等)
十六、常用圖形公式
1、正方形:周長=邊長×4(C=a×4)
面積=邊長×邊長(S=a×a)
2、長方形:周長=(長+寬)×2 (C=(a+b)×2)
面積=長×寬(S=a×b)
3、平行四邊行面積=底×高(S=a×h)
4、三角行面積=底×高÷2 (S=a×h÷2)
5、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6、圓的周長:C=2πr (r= C÷2π) C= πd (d= C ÷π)
7、圓的面積:S= π r2
8、長方體:
棱長總和=(長+寬+高)×4 或
棱長總和=長×4+寬×4+高×4
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或
表面積=長×寬×2+長×高×2+寬×高×2
體積=長×寬×高
9、正方體:
棱長總和=棱長×12
表面積=棱長×棱長×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10、圓柱體:
側面積=底面周長×高(S=C h)
表面積=兩個底面積+側面積
體積=底面積×高(V=S h)或V= π r2h
11、圓錐體積:V= ? S h 或 V= ?π r2h
12、周長:繞物體外部一周的長度。
面積:物體所占平面的大小。
表面積:立體圖形外部所有面的面積之和。
體積: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
下篇文章《小學全年級語文重點難點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