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正是江蘇省北部鐵路建設的大年:徐宿淮鹽、連淮揚鎮屬于省內的城際客運鐵路快線,青鹽鐵路則屬于中國通路的沿海大通道。
隨著鐵路網絡的形成,江蘇省北部五市的發展很有可能出現重大的變化,也就是此消彼長。在地緣人文上屬于南方的鹽城市、淮安市繼續通過向南連通來發展,而下一個可能就是連云港。蘇北地區的鐵路建設,對于大部分地區都是重大的拉動作用,但是對一個地區可能反而是不利的影響。
下面就是長三角地區地圖。
對于蘇北地區來說,其交通的方向主要是東西兩條線:
淮安的連通方向是西線,也就是南京方向,廣義上也包括揚州、鎮江方向;鹽城的連通方向是東線,向南是南通、上海,連云港也在這一條線上面;
蘇北地區的鐵路建設,可以說是蓬勃發展的階段。這種建設的成果,也是彌補了幾十年來該地區缺乏鐵路的短板。
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本身以淮安為中心形成了十字交叉的鐵路體系,位于江蘇省腹地的淮安地區,交通得到了明顯改善。
蘇北地區另外一條重要的鐵路,就是青鹽鐵路,這也是中國沿海大通道的一部分,從青島到鹽城,從鹽城到南通,從南通到上海,中國沿海的地區連成一線。
中國沿海的地區的一線,也是國家層面的鐵路建設,這個方向里面,對于江蘇省最東北側的地級市連云港非常重要。
下面是中國沿海鐵路的一部分青鹽鐵路。
對于江蘇省北部的五個地級市(蘇北五市)來說,其實本身也分成了南北兩部分,淮安市與鹽城市本質是位于淮河以南的,它們無論在地緣上面、人文上面都屬于中國南方地區。
鹽城市已經是長三角地區的一部分,它的發展方向顯然是東線,也就是通過南通方向連通上海。雖然鹽城市和徐州市名義上都叫蘇北,但它們二者相去甚遠,事實上沒有任何的聯系。
淮安市的情況則更加特殊,也更加激烈。一方面來說淮安市是一個文化重地,自古以來”淮揚鎮“就是一個大運河沿岸一體的文化體系,淮安市與實力強大南京市也是關系密切。
從淮安市、鹽城市二者的發展來看,肯定都是向南部發展,但是二者的方向不同:淮安市是向著南京都市圈、鹽城市是向著上海都市圈。
從地理意義上來說,江蘇省的徐州市、連云港市、宿遷市已經屬于”北方地區“,它們整體是位于淮河北岸的,但這些地區其實也并非”鐵板一塊“。
徐州市顯然是一個北方城市,無論地緣還是交通,徐州市都是接近山東省西南部、河南省東部。
徐州市由于得益于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兩條大動脈的交匯處,因此獨具地區的優勢,也是江蘇省北部的最大的鐵路樞紐城市。
然而隨著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的建設,原本沒有一寸鐵路淮安市,反而成為了江蘇省腹地最大的交通樞紐地,這對于徐州市就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從實際的結果來看,蘇北地區的鐵路建設得越發達,徐州市的比較優勢就越小。
與徐州市相比,連云港市與宿遷市向南向北的發展趨勢是”浮動的“:
徐州市本身的位置決定了,它只能依托隴海、京滬這條交通線;連云港市與宿遷市卻是向南向北發展均可;從地緣文化上來說,連云港市與宿遷市很大地區屬于”海泗地區“,這個地區雖然位于淮河以北,但是與南方的人文形式類似,與徐州差異很大。
隨著青鹽鐵路的建設,連云港市本身也恢復了”沿海開放城市“的感覺,這條通道既然可以直連上海,那么連云港也就成了兩條主要鐵路交匯處——與徐州相同。
宿遷市的發展則比較平緩,雖然是江蘇省經濟最低的一個市,但在全國范圍內,宿遷市也并不弱,宿遷市與徐州市的關系,比連云港市更近,但即便如此,二者也并不在一個發展體系上面。
綜上所述,蘇北地區的鐵路網絡的形成,可能也影響當了五個地級市的發展,其中有弊有利,基本上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作為兩個南方城市,鹽城淮安發展趨勢明顯:鹽城市已經融入了長三角,其向南連通是南通、上海一線?;窗彩幸矊⒊蔀樾焖藁贷}、連淮揚鎮的交點,向南連通方向是南京一帶。
隨著青鹽鐵路建成,連云港市通過沿海大通道,也將有向南連通的趨勢,并且也是直連上海的快速通道。
徐州市原本是蘇北地區的鐵路網絡最發達的地區,隨著其他地區的鐵路建成,徐州市的優勢可能不再,這對于徐州市的發展其實并非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