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饒人。鋒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樹敵。成大事者,守愚、守靜、守時、守信!
守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史記》上記載,孔子年輕時曾經(jīng)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告訴年輕的孔子,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nèi)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你要去掉驕傲之氣和貪欲之心,如此才能成為圣人。這便是所謂的“大智若愚”。
“難得糊涂”歷來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很多人所追求的“糊涂”的智慧和境界,就是老子說的“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饒人。鋒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樹敵。
守靜,每臨大事有靜氣
靜,這是中國古人推崇的大智慧。《道德經(jīng)》上說,靜為躁君。靜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氣。《大學》說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可以說,靜是安定、思慮和有所得的基礎(chǔ)。
“心收靜里尋真樂,眼放長空得大觀。”一個人內(nèi)心不靜,很難真正思考問題,做人做事也一定會驕矜、浮躁。安靜的人會仔細觀察中審時度勢,更容易深入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感悟人生道理。
只有守靜的人,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幸福和美。浮躁的人、腳步匆忙的人總是會錯過很多美好的東西。我們或許會經(jīng)歷人生歲月的蹉跎或道路的泥濘坎坷,但保持淡泊的處世態(tài)度,泰然處之,就能在紛繁中找尋心的超然和安寧,不受世俗的干擾和沖擊,人生也更豁然開朗。
守時,君子待時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