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麥田深處開槍自殺,兩天后在弟弟提奧和加歇醫生的守護下停止呼吸。六個月后,提奧——梵高這一生最大的支持者與崇拜者也追隨兄長而去。再次翻來那些著名的畫作,聊一聊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秘密。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麥田深處開槍自殺,兩天后在弟弟提奧和加歇醫生的守護下停止呼吸。
他們以后一定會記住我的作品……在我離開這個世界之后也一定會書寫我的人生。
——文森特·梵·高
兩把椅子
這是兩把椅子,每一把都絕對地支配著屬于它自己的畫面,訴說著它想要說的事情。它們都被定位成一個恰好的朝向角度,大小近乎占據整個畫布,好像在用一種不容拒絕的口吻對每一個看見它們的人說:“過來,坐下。”
椅子們毋庸置疑地各自主導著畫面,卻又彼此關聯,可以特立獨行,也可以形成組合。當它們面對面時,像是彼此向對方發出邀請,交談、傾訴、爭辯,哪怕干上一架也無妨;而當它們背對背時,則代表它們將離開對方,各自存在于不同的世界,且無話可說。
這兩把椅子是梵高對于他和高更之間五味雜陳的友誼的陳述。
梵高自己的椅子略顯簡單,上面擺著他最喜歡的煙斗。而高更的椅子有扶手,似乎更舒適一些,坐在這把椅子上的高更總是為他們的每一次交談發表結論性高見,或者,對免不了的爭論行使終結權——他似乎更擅長扮演“解決”問題的角色。
當高更決定離開阿爾,兩位藝術家的友誼的破滅已成必然,這也使得梵高的“南方藝術家聯盟”的夢想化成一片廢墟?!澳阒赖?,我一直認為這是愚蠢的?!辫蟾邔懶沤o他弟弟,描述他的渴望和失望。之前是他說服弟弟提奧花掉了一筆剛剛繼承的小遺產,用來支付高更的債務、醫療費、旅費,以及為了讓朋友在“黃屋”有個舒適的住處而不可少的“裝飾裝修”費用。但高更還是走了,在梵高已經患了“熱射病”并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之后,他在“黃屋”只待了兩個月。
梵高失去了高更,便也失去了整體的生命觀。所以,我們看這兩把椅子,面對面卻彼此遠離,在這兩幅畫里,梵高不僅是以構圖,尤其是以色彩的極性表達了某種不可調和,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吃土豆的德格魯特一家
在巴黎,梵高給他姐姐寫信:“我以為我在紐恩南畫的吃土豆的那一家人是我最好的畫?!?/p>
寫信時,已是作品完成兩年后了,但梵高依舊認為“吃土豆的人”是他最成功的作品,還是唯一他希望向公眾展示的作品,他甚至催促提奧把畫盡早拿給經紀人。如果說梵高想以藝術作為事業,那么,有了這一幅畫,他就算是一個畫家了。
紐恩南的德格魯特一家是農民。這個五口之家幾乎是梵高在紐恩南時期每晚必去的地方,尤其是他的父親去世后,他母親和妹妹已經明確表示他在家庭的存在威脅到了這個家族的社會地位。
土豆是德格魯特一家的主食,他們白天種土豆、挖土豆,晚上煮土豆、吃土豆。這是他們的生活。梵高和他們做朋友的方式,就是畫他們與“土豆”有關的生活。他很想畫一幅他們全家人吃土豆的畫,為此,他大約畫了上百幅人物肖像,包括把附近的農民也都畫了一遍。
德格魯特家的小女兒不過17歲,她樂意有人來畫她,所以不像城里其他人那樣介意做畫家的模特,偶爾,她也會換上干凈的帽子和襯領陪梵高去樹林散步。這種安詳和諧持續了半年多,直到有一天神父出現在梵高面前,要求他為了德格魯特家小女兒肚子里的孩子在上帝面前與她舉行婚禮。
梵高不解釋,因為這事與他無關,姑娘偷偷告訴他是教堂的執事干的,德格魯特家倒也完全不在意有個未婚先孕的女兒。但是流言蜚語很快覆蓋了紐恩南的兩千多戶居民,這意味著留給梵高畫出“一家人吃土豆”的時間不多了,尤其是神父已經暗地里告誡過那一家人,要求他們拒絕梵高去家里畫畫,如果他們答應神父,還會得到一些現金補貼。不過那家人覺得梵高比神父可信。
在房租到期的前一天,也是梵高決定離開紐恩南的前一天,他終于畫完了“吃土豆的人”——17歲的小女兒端來土豆,母親在倒咖啡,哥哥端著咖啡杯,父親和姐姐手里拿著叉子準備吃土豆……昏暗的燈光映襯著被煙火熏黑的屋子,也照射出辛苦勞作者粗大變形的手,他們每個人的臉上流露出逆來順受、聽天由命的神情。
第一次,梵高覺得他已經弄懂了調色板。
不一樣的向日葵
梵高第一次畫向日葵,因為他想要為他的調色板來一次“新實驗”,這個時候,他還不知道“向日葵”在未來將成為他的個人象征,而且是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的個人象征。這兩幅早期作品,他賦予了向日葵一種熱烈的黃色,并用了普藍作背景——這并沒有給后來的臨摹者帶來任何不搭調的感受。
梵高觀看事物的方式,是用他自己的“濾鏡”,而且堅定不移。至于有人說他是色盲,那他們一定沒有讀過他與提奧的通信,那里有太多他對于色彩的迷戀和理解。
彼時的巴黎,聚集著一大群文藝青年,有的能吃飽,有的還時不時地挨餓,他們后來都成了人類現代藝術史的開創人,直到今天還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痹谔釆W經營的古比爾畫廊分店,梵高看到了莫奈、馬奈、畢沙羅、修拉……他們的畫展被可憐地安置在大廳后面一個不起眼的小樓梯廳里,而且總店已經下令撤展了。
梵高結識了其中一些文藝青年,包括高更、塞尚、勞特雷克等,他們在一起八卦,發牢騷,埋怨左拉把他們描寫得不成樣子。他們討論的最多的,還是關于色彩中的空氣,空氣中的色彩等等。人們把包括梵高在內的他們叫做“印象派”。
想要知道那時候文藝青年的境遇,有一個八卦可以證明:某一天,一位客人走進了巴黎一家小畫店,他看中了墻上掛著的塞尚的一幅靜物,老板娘開價300法郎,客人說他只想給25法郎,老板娘說,25法郎只夠買畫里的一只蘋果,客人說那他就買一只蘋果好了,于是老板娘拿起剪刀,剪下畫布上其中一只蘋果,客人拿著“蘋果”滿意地離開了,老板娘則期待著再來幾個“弱智”,好讓她賣出剩余的“蘋果”。
當然,那同樣也是一個文藝青年泛濫(積極意義上)的年代,比如那位賣蘋果的老板娘的老公,他原本只是外省一個泥瓦匠,因為熱愛文藝,崇拜塞尚,才開始賣顏料,而且主要是為了給窮畫家賒賬免單,再后來,他幫他們賣畫,再再后來,這個名叫佩雷·唐古依的泥瓦匠被載入了現代藝術史。
作為梵高個人標簽的向日葵是后來在阿爾畫的,這時候他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色彩語言。有一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出門去找向日葵來畫,那時,他正在等著高更的到來。為了建設他夢想中的“南方藝術之家”,他覺得自己應該為第一個同道者(兼任老師)提供好的生活環境,所以他計劃在畫室的12塊壁板上畫上他的向日葵。
阿爾:烈日和西北風
“阿爾這個地方除了白色,什么都沒有。為了反射強烈的太陽光,大地上所有的顏色都被吞噬掉了,陰影則成了一種灰色。畫家們總是期待在南方看到熱烈奪目的紅黃藍綠,而事實上,只有冷靜的北方才會豐富多彩。梵高的阿爾畫作,顯然是躁動和激烈的,但它們并不打算以任何方式傳達這種特別的南方亮光?!薄员A_·西涅克日記。
梵高為什么選擇阿爾?其實這是次要的,為了尋找日本浮世繪那種色彩感,當時印象派的藝術家們都各自作了選擇,有的去非洲,有的去塔希提……可以肯定的是梵高想去普羅旺斯,因為他崇敬的蒙提切利去了馬賽,直到死在那里,而且他的朋友左拉和塞尚都曾在??怂苟冗^童年。梵高原本只想在阿爾短時停留,然而,他到了那里,最后,為了那里而死去。
“我不需要什么日本浮世繪,”他給姐姐寫信,“我現在就在我的‘日本’。在這里,我只須睜開眼睛,隨便畫點剛好在我眼前,又讓我想畫的東西?!?/p>
阿爾讓梵高終止探尋,他已經進入了他自己的“應許之地?!?/p>
1888年5月至8月間,他給提奧寫信,“我總是一個人。只要拼命地工作,我可以不需要有人陪伴,這也是為什么我永遠不停地在訂購畫布和顏料。唯有像瘋子一樣地畫畫時,我才覺得我是活著的?!?/p>
在阿爾的烈日下,一切的色彩都變了,有時候看出去,湛藍的天空是黑的,碧綠的田野成了血紅色……當狂暴的西北風刮起來時,樹枝、草叢、房屋甚至行走或站立的人們都晃動扭曲起來……阿爾人總是見到一個不戴帽子的異鄉男人早出晚歸,背著畫板流連各處,這在他們看來是“作死”的節奏,他們管他叫“紅頭發的瘋子?!?/p>
作為男人的梵高偶爾也去逛逛當地最便宜的妓院,在那里他認識了一個姑娘。后來他帶高更一起逛妓院時,也沒有忘記提醒他這個姑娘是他的人。姑娘奇怪地喜歡著梵高的耳朵,常把“我想要你的耳朵”“你什么時候把耳朵給我”之類的當作情話。終于有一天,她如愿以償了,卻一下昏死在妓院門口——誰會想到“情人的禮物”是血腥的紙包耳朵呢。
讓梵高割下自己一只耳朵的罪魁禍首是“熱射病”,通俗說法就是強烈的紫外線損害了他的神經系統。當他醒來時,看到了弟弟提奧。而他的朋友高更,在他還暈厥在地上時,就已經回巴黎去了。
400法郎賣了一張畫
他活著時唯一賣出了一張畫《紅葡萄園》。
1888年十一月,他寫信給提奧,描述了關于這幅畫,“我們(梵高和高更)看到一個紅葡萄園,近處看一片紅色,和葡萄酒一樣,遠處卻漸變成了黃色,然后是綠色的天空和太陽,雨后的大地如紫羅蘭,落日照射下來,到處閃閃發光。”
這幅畫的買主是收藏家Anna Boch,她的哥哥是梵高的朋友,一位荷蘭畫家。
那是1890年1月,應該說梵高喜事連連,他最親愛的弟弟提奧有了兒子,他終于在布魯塞爾“二十人展”上賣掉了他的一幅畫,阿爾貝·奧里埃發表了名為《孤獨的人》的評論。在評論的結尾一段,有這樣一句話,“與我們當代資產階級的脾性相比,他太單純了,同時也太微妙了,除了與他志同道合的藝術家,他將永遠不能為人所完全理解。”
7個月后,他在奧維爾附近一片麥田里飲彈自殺。他最后的畫是《麥田里的群鴉》,人們都認為畫面中已經預示了他的死亡。
(來源: 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