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西南部,舊稱太平,其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之前。鎮內建筑遺存十分豐富,最早的建筑年代始于金。商業建筑、著名商號、名人故居等構成了建筑遺產的主要組成部分,此外還有李牧、尉遲恭、王通、楊天民等歷史名人。名人軼事、故居與當地特有的民風風俗交織在一起,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鮮活的古鎮風貌。
老街
城隍廟:明烘武二年,建筑面積4千平方米,由石旗桿、二牌坊、過亭舞臺、獻亭、二樓及西廡組成,屋面琉璃構件保存完整。正脊與垂脊魚龍變化,花鳥怪獸,仙人彩馬,五顏六色,光彩奪目,不失為明代琉璃佳作。
城隍廟
文廟(夫子廟):建筑面積為6千平方米,始建于唐,元代至元六年重建,明清修復,它主要建筑有影壁、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名宦祠與鄉賢祠,東西兩廡,月臺、大成殿、藏經樓、崇圣祠組成。
文廟(夫子廟)
社稷廟:位于南關石坡北側,建于明代洪武年間,清嘉慶、道光年重修?,F存有大殿 、樓二樓,東西兩廡,它的木雕與彩繪精巧細膩,美觀大方,實為雕刻藝術中的精華。
社稷廟
學前塔:又稱文峰塔、南寺塔,位于汾城鎮鼓樓西原試院內,故民間稱之為“學前塔”,塔平面八邊空心,九層,高21.5米。
學前塔
相傳是魯班一夜建起來的。
洪濟橋:位于南關石坡下,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歷代多有修繕,較大規模的為乾隆十六年(1751),因“橋上廈宇傾圯,易木柱為石柱”。故今日洪濟橋乃乾隆十六年以后的形制。橋為石券單孔拱橋,券頂雕吐水龍首,東西走向,南北寬7.2米,東西長14.2米。橋上東西縱向建橋廊五間,木石結構、單檐歇山頂,民國九年重修,至今保存完整。
洪濟橋
城中心鼓樓
汾城古鎮從唐貞觀七年至今已經有千余年的歷史,目前保存完整的有鼓樓、城隍廟、文廟、社稷廟、關帝廟、縣衙大堂、磚塔等近2萬平方米古建筑,是山西省現存較為完整的不可多見的古鎮建筑群,具有較高的藝術、建筑、考古、標本欣賞價值。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并榮獲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