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N新啟創
港澳創投熱點聚焦
2022·第82期
廣東創新實施
“科研在港澳 轉化在內陸”模式 >>>
粵港澳大灣區正加速融合發展,作為港澳地區科技創新與投資服務平臺,TGN新啟創致力于搭建三地信息流通與資源共享平臺,推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本期介紹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的“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內陸”、“科研在港澳、轉化在內陸”創新合作模式,為您在大灣區發展提供參考。
背景...
近日,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在廣州開幕,為未來五年工作定調定向。在提及與港澳攜手打造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時,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創新實施“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內陸”、“科研在港澳、轉化在內陸”的模式,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繪制全球人才地圖和引才圖譜
聚力打造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報告提出,聚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在重點領域突破方面,廣東實施新一輪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深入推進廣東強芯工程、核心軟件攻關工程、顯示制造裝備璀璨行動計劃。
在做強關鍵鏈條方面,實施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10年卓越計劃,打造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先行地。
創新港澳人才協同合作模式
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引進方面,將聚焦“高、精、尖、缺”,打造科技創新主力軍,繪制全球人才地圖和引才圖譜,集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
廣東還將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人才協同發展。報告提出,創新實施“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內陸”、“科研在港澳、轉化在內陸”的模式,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營造“愛才如命、惜才如金”的制度環境。
利于發揮和聯動三地優勢資源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指出,原來珠三角是“前店后廠”,現在可以“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內陸”、“科研在港澳,轉化在內陸”,實際上就是從“前商后產”發展到了“前研后產”或“前居后產”,這樣就把粵港澳的分工進一步細化提升了。在這種模式下,可以把粵港澳三地的比較優勢和資源秉賦充分地發揮出來,聯動起來。
他表示,對于此次新模式,港澳應該與廣東形成共識,三地可推動做出類似三年行動計劃或年度目標等部署,舉辦協同產學研合作的活動和搭建相關平臺,鼓勵第三方單位從事相關活動。
專家建言
立法會議員、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孫東:
“科研在港澳”,轉化在內陸”的模式可行。香港在不少科研領域的成果屬世界頂尖,礙于土地、政策、工業規模等條件限制,并非所有科研都適合在本地轉化,例如芯片的制造需要大規模生產,且要配合國家戰略發展規劃,因此香港可以發揮基礎科研的優勢,再借助大灣區內陸城市進行轉化,相信能夠加快科技發展。此外,香港可從世界各地吸引各個領域的專才并將其引進內陸,無疑可以促進大灣區人才的協同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
香港數年前已經提出“香港科研、內陸轉化”的模式,香港擁有多所全球百強的大學、全球千強的科研學者,可以將“0到1”的研究做好,及后便利用內陸市場進行產業化,并透過香港金融市場進行融資,進一步提升科研水平。中大在人工智能、機械人等研究成果不俗,相信在芯片、核心軟件、顯示裝備研發等電子科技領域都可作出貢獻。期望香港做好“北創科、南金融”發展布局,建立香港的科研機制,并與內陸互相配合,好好把握國家帶來的機遇。
廣東省科技革命與技術預見智庫主任、華南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博導張振剛:
未來,可以以數字創新推進大灣區算力算法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產業生態建設,促進大灣區城市群跨時空、跨行業的大分工、大協作,促進產業要素等變革,建立世界級數字創新集群,支撐世界級現代產業集群發展。此外,可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推動科研體系變革,完善跨領域、跨專業合作機制。
多路徑推動港澳合作
合作路徑
對于與港澳合作,報告提及多個路徑:
要強化區域創新協同,依托深港河套等重大創新載體,探索完善聯通港澳、接軌國際的科技創新管理機制,攜手打造世界級創新平臺。
要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把港澳現代金融、專業服務等優勢與廣東制造業、龐大市場等優勢結合起來,全面提升灣區的產業競爭力。
要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支持粵港澳三地企業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
機制銜接
在推動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軟聯通方面,報告提出,積極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的多樣化實現形式;
在硬聯通方面,要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數字灣區。
平臺建設
在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方面:
要推動前海打造依托香港、服務內陸、面向世界的開放新高地,系統優化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布局;
要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高水平地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
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
香港新啟創科技有限公司(TGN新啟創)是由啟迪國際、實德環球、十方創投共同投資,香港單體最大的涵蓋港澳及全球元素的國際化開放聯動垂直產業加速與投資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