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英國商店開始出售一種新奇水果“菠蘿莓”(pineberry)。這種水果外形像白色草莓,果肉是奶白色的,表面分布著均勻的小紅點,與草莓的基因構成相同,但是味道卻像菠蘿。菠蘿莓含有一種叫“菠蘿朊酶”的物質,它能分解蛋白質,在食肉類或油膩食物后,吃些菠蘿莓對身體大有好處。如果你有炎癥、水腫或血栓,“菠蘿朊酶”還有溶解阻塞于組織中的纖維蛋白和血凝塊的作用,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炎癥和水腫。
無花果(Fig),學名:Ficus carica Linn.,桑科榕屬,落葉灌木或喬木。原產歐洲地中海沿岸和中亞,西漢引入中國。無花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的果實富含糖、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礦質元素。無花果含有蘋果酸、檸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能幫助人體對食物的消化。未成熟果實的乳漿中含有補骨脂素、佛柑內酯等活性成分。
西梅,來自美國加州。很久以來,人們以為西梅只是女孩們的至愛零食,其實不然,它可以成為所有人的至愛。西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纖維素,同時兼含鐵和鉀等礦物質,卻不含脂肪和膽固醇,西梅可幫助老年人補充鐵、鋅、鉀,強身健骨,可使小孩增加各種維生素。西梅芳香甜美,口感潤滑。當作為配料時,具有甘草的芳香,是現代人健康飲食的佳品。西梅不只是一種零食,它和各種原料相配,可做成各種美味食品。
牛油果
牛油果,樟科(Lauraceae)鱷梨屬常綠喬木,全屬約50個種,作為果樹栽培的僅油梨一種。外形像一個梨子,外皮粗糙又像個鱷魚頭,人們又常稱其為“鱷梨”,其顏色以紫黑色和深綠色較為常見。
茅莓
茅莓為薔薇科植物,落葉小灌木,多以藥用名薅田藨出現,以根或莖、葉入藥。秋季挖根,夏秋采莖葉,鮮用或切段曬干。
橄欖
橄欖,又名青果,英文名:英文名:Chinese olive ,因果實尚呈青綠色時即可供鮮食而得名。橄欖果富含鈣質和維生素C,于人有大益。它是一種常綠喬木,原產中國。“桃三李四橄欖七”,橄欖需栽培7年才掛果,成熟期一般在每年10月左右。新橄欖樹開始結果很少,每棵僅生產幾千克,25年后才顯著增加,多者可達500多千克。橄欖樹每結一次果,次年一般要減產,休息期為一至兩年。故橄欖產量有大小年之分。性平,味甘、酸。清熱,利咽,生津,解毒。用于咽喉腫痛、咳嗽、煩渴、魚蟹中毒。
醋栗
醋栗又名燈籠果。果實近圓形或橢圓形,成熟時果皮黃綠色,光亮而透明,幾條縱行維管束清晰可見,花萼宿存,很像燈籠果,故名燈籠果。
仙人掌果
仙人掌果(Opuntia ficus-indica )為仙人掌屬(Opuntia)植物的果實,果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多糖類、黃酮類和果膠等。《中藥大辭典》記載,仙人掌果具有行氣活血、祛濕退熱、生肌等作用;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將其作為食物和藥物使用也有幾千年的歷史。
蔓越莓
蔓越莓是一種表皮鮮紅,生長在矮藤上的小圓果,生長在寒冷的北美濕地,全球產區不到4萬英畝,僅限于美國北部的麻薩諸塞、威斯康辛、新澤西、奧瑞岡、華盛頓等五州,加拿大的魁北克、英屬哥倫比亞二省,以及南美的智利。蔓越莓只適合栽種在高酸性沙土中,須經過3-5年栽培,才能長成鮮紅的果實。
樹番茄
樹番茄又名木質番茄,農民由國外引進試種臺灣番茄外皮柔軟,樹番茄外皮硬,類似百香果外型,樹番茄外皮苦澀不能吃,必須剖開來吃,果實則有番茄的味道,味道相當酸,夾雜甘澀的味道。樹番茄內部是鮮紅欲滴的顏色,該種果實顏色鮮艷吃完之后,滿嘴鮮紅,也是鳥類相當喜歡的水果,紅色的果實長在綠色的樹梢上,相當顯眼。
水蒲桃
水蒲桃又叫蒲桃,因喜濕,通常生長于河邊或河谷濕地得名“水蒲桃”。水蒲桃是熱帶果樹,在熱帶、亞熱帶地區都可栽培,喜濕喜熱,年均溫度在20℃以上就可開花、結果,一般盛花期3~4月,夏、秋季也有零星的花朵開放。果實于5~7月成熟,核果狀漿果,內有種子1-2顆。成熟果實水分較少,有特殊的玫瑰香味,故稱之為“香果”。
山竹子
原產馬來西亞,東南亞熱帶地區有數百年的栽培歷史。中國臺灣種植較早,海南的文昌、瓊海、萬寧和保亭有種植。山竹子營養豐富,果宜鮮食,也可制果凍、果汁,樹皮含黃色樹脂,可作商業藤黃原料。
嘉寶果
嘉寶果果實狀似葡萄,故又稱樹葡萄,是一種常綠灌木,成長緩慢,樹高約12-45呎,米色薄樹皮隨著樹干增大而脫落,很像巴樂,在原產地巴西海拔高度從海平面至3000呎多有,最大低溫耐度約零度左右,但不同種類的嘉寶果各有差異
覆盆子
覆盆子的果實是一種聚合果,有紅色,金色和黑色,在歐美作為水果,在中國大量分布但少為人知,僅在東北地區有少量栽培,市場上比較少見。覆盆子植物可入藥,有多種藥物價值,其果實有補腎壯陽的作用。覆盆子油屬于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前列腺分泌激素。
雞蛋果
百香果,俗稱“巴西果”,原產于巴西,屬西番蓮科。因其果汁營養豐富,氣味特別芳香,可散發出香蕉、菠蘿、檸檬、草莓、番桃、石榴等多種水果的濃郁香味而被舉為“百香果”,又有“百香果”“果汁之王”之美稱,因其果汁也是其英文名“Passionfruit”的譯音,在國外還有“果汁之王”、“搖錢樹”等美稱。
毛葉棗
毛葉棗(又稱印度棗、臺灣青棗)屬鼠楊科棗屬果樹,因其產于印度,故名印度棗,又因其果形酷似蘋果,因而毛葉棗又名“熱帶小蘋果”。過去由于缺乏優良栽培品種,致使該果樹推廣種植面積較少。近年來,由于新的優良品種的選出,中國臺灣發展較快,面積已達數千公頃,果價高達100元新臺幣(合人民幣27元/KG)。目前長勢喜人,今年可收獲。的確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好的熱帶果,毛葉棗產品除鮮食外,還適宜加工,用途廣泛等特點,且口感好,營養豐富,市場需要殷切。
黑柿
釋迦
佛頭果又名番荔枝,原產熱帶美洲,為熱帶名果,果實為球形聚合果,食用部分為假種皮,乳白色,味道極甜,有芳香,果實營養豐富,其炭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及鐵的含量居大部分水果之首,除鮮食外,還可制作果醬、果酒、飲料,其根可作瀉藥,葉可作傷口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