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基本概念
“癌癥”亦稱“惡性腫瘤”,中醫學歸屬于癥瘕、積聚、噎膈、反胃、癭瘤等證范疇。祖國醫學對癌癥的認識淵源久遠,早在殷墟甲骨文上已有“瘤”的記載。
現代醫學認為:癌癥是由于機體在環境污染、化學污染(化學毒素)、電力輻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及其代謝毒素、遺傳特性、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紊亂等各種致癌物質、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導致身體正常細胞發生癌變的結果。臨床表現為組織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腫塊。其特點是癌細胞無限制,無止境地增生,大量消耗患者體內營養物質,并釋放多種毒素,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欲不振、發熱以及嚴重的臟器功能受損,最終由于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傮w來講,癌癥是由基因與基因,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是機體正常細胞在多原因、多階段與多次突變所引起的一大類疾病,其發病過程復雜而漫長。
2、基本認識
中醫中藥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中醫治病的理論和方法奇妙而獨特,沒有任何一個古老的醫學體系能望其項背,當今,惡性腫瘤的治療強調各種治療手段參與的綜合治療,而目前在很多醫院中醫中藥的治療僅側重于“減毒增效”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但中醫藥理論體系完整,博大精深,治療方法靈活多樣,對于治療某些疾病如流痰、走注、頑瘡、惡癬等,效果肯定,是現代西醫藥無法實現的,可見中醫中藥的明顯優勢。中醫中藥在培元固本,活血化瘀,抗癌解毒等方面的作用獨具特色,臨床應用中醫中藥治愈各種“癌癥”的也不乏其例,但仍缺乏科學依據和臨床推廣價值。中醫強調整體觀念,辯證論證的原則,正好對應“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的病因基礎,綜合運用“四診”、“八綱”理論依據,分清臟腑陰陽、表里、寒熱、虛實、氣血、痰濕等,進行整體調整,使人體陰陽平衡、氣血流暢,臟腑功能協調,機體新陳代謝旺盛,體魄強健,實現“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真正效果。
眾所周知,腫瘤的發生是由于身體內部環境紊亂引起的,如果改變這種環境或狀態,去除有利于腫瘤細胞生長和轉移的條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自然受到抑制,而對機體各系統功能紊亂的調整恰恰是中醫的長處。我們注意到,臨床上存在許多年老體弱或因其他身體原因不能進行手術和放、化療的患者,也有手術后復發或經多次放、化療后腫瘤再次生長且出現耐藥的患者,也有很多一經發現即處于廣泛轉移的晚期患者,而解決這些同題恰恰是發掘中醫中藥的潛力所在。中醫治療惡性腫瘤毒副作用小,對身體條件的要求不高,耐受性好,且療效持久。中醫對于中藥的煎煮方法十分講究,膏、丹、丸、散等劑型多樣,內服、外用、針灸等方法靈活、多樣、適用。
此外,腫瘤患者的精神狀態至關重要,幫助患者克服恐癌心理障礙,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可以通過適當鍛煉,外養形體,內調身心,促進康復。
中醫重視預防,主張早防早治,提倡養身保健,強身健體,強調整體觀念,辯證施治,臨床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