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父母與子女相處,大多不見會想,見了會吵,小的時候經歷了N年加的叛逆期,終于吵著長大了,但是父母覺得自己操碎了心,而子女卻與父母產生了很多的隔閡。
就是直到畢業工作,仍舊會和父母的觀念啊、思想啊、行為方式啊不斷發生碰撞與沖突。反而造成孩子長大了與父母越來越生疏,但是也家長從來沒有反省過,是否這么多年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呢?
《都挺好》里面蘇母的家庭教育,有多少家庭是這樣
前階段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蘇母好強一輩子,應該算是一個值得佩服的女人,但是在教育孩子上卻是非常失敗了。家里三個孩子,兩個男孩一個女孩,蘇母卻只對兩個哥哥好,有雞腿給哥哥吃,明玉吃不到,哥哥要去旅游有錢,妹妹要買學習材料沒錢,哥哥出國留學賣房送出國,妹妹想考清華沒錢。
當矛盾激化了,蘇母也說出內心真正想法:你一個女孩子,我們只供養到十八歲的,你長大是要嫁人的。這樣一句話,也就概括了蘇母整個人生教育子女的方式了。
最后的結果明玉上大學之后再也不回家,自己在外面上學打好幾份工,幸好遇見一個好老板人生開啟了新篇章。
但是放眼我們的現實,有多少重男輕女的家庭,前兩年聽過一個故事,一戶人家生了四個女兒了,但是仍舊在超生著,甚至不惜要把女兒送給親戚撫養,就為了生個男孩。這么重男輕女的家庭,女兒們長大了也只會和父母的關系漸漸疏遠。
造成父母子女關系疏遠,這五種父母的行為表現最為典型:
1、經驗之談的父母:
很多人仗著自己年長,經驗多,閱歷多,就以自己的經驗之談來勸說著下一輩,甚至下一輩提出的意見也覺得不對,不聽子女的聲音,不聽子女的意見,就覺得自己吃的鹽比別人多,走過的路也比別人曲折,就“一意孤行”著教育子女。
這種教育方式,是一種精神施壓,讓孩子在高壓政策下必須聽從、服從、認同。但是孩子也是一個人,在社會上學習工作,也會漸漸的產生自己的想法與行為方式。
當孩子的羽翼豐滿,父母的行為方式與觀念哲學和子女的發生嚴重沖突之后,爭吵就這么隨之而來,甚至不見爭吵,但是感情也越來越遠。
2、當著孩子面吵架的父母:
夫妻過日子,沒有不吵架的,只要生活瑣事,就難免發生碰撞,但是如果夫妻雙方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當著孩子的面就無休止的爭吵,對于孩子的影響會非常的大。
很多人經歷過父母吵架的事件,甚至有些人一輩子孩子看著父母吵架不休,小孩子就碰不得父母關系不和,因為害怕,因為沒有安全感,因為會丟失和諧的愛,孩子勸阻爸媽別吵的時候,父母脾氣上來了還會罵孩子。
長時間下去,孩子只會想盡快逃離這樣的家庭環境,這樣不講道理的父母,長大后就會能少回家就少回家,和父母的關系親近又疏離。
3、重男輕女的父母:
現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不是太嚴重了,在老一輩人那里還比較盛行,但是重男輕女的觀念對于父母子女來說真的是非常值得同情了。
同情家里女孩子得不到安全的愛,也同情男孩子溺愛的會變成只會予取予求的人。更同情父母把孩子養了這么大,女兒不親,兒子就只會從家里伸手要錢,不會關心父母的感情需求等。
4、自私的父母:
為人父母如果很自私,行為中處事方法中都會透露著自私,而孩子在家長的耳濡目染中,也會跟著有樣學樣。
長大之后的孩子可能學會了不僅對別人自私,對自己父母也會有所保留,畢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嘛。
5、愛貪小便宜的父母:
愛貪小便宜的父母,在生活上能占便宜的地方就會占便宜,記得做出租車的時候,一個出租車司機給我講他一朋友的故事,算朋友就是關系沒那么好,找出租車司機借錢,司機就大方的借了。
沒想到錢借走了一直不還,自己朋友圈里各種曬帶孩子出去旅游照等。司機找了幾次也不還,這種貪便宜就有些過了,孩子如果真的學到了精髓,可想而知長大后的孩子有多可怕。
在教育子女的路上,父母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在教育子女的路上,父母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需要與孩子共同成長,社會在不斷變化,經驗也是隨時總結,多傾聽孩子的想法,與孩子做好良好的溝通,讓孩子的有創造性、和諧的氛圍中生長,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非常有幫助,而且這樣長大的孩子和父母關系也會非常親近。
教育子女需要把自己的視野先打開,不要拘泥于現有的柴米油鹽,適當的詩和遠方的教育,讓孩子留有幻想空間,也會促進孩子前進與成長。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教育子女多是言傳身教,不要只有言傳,自己做不到的行為還要給孩子歸納出條條框框,讓孩子一點沒有信服力,如果發現孩子身上有父母覺得不妥的缺點,首先看看自己身上是否存在,改掉自己的,才能讓孩子徹底改掉。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當父母的都不易,糖果媽媽推薦父母們都買點棗夾核桃,日常補補身體和大腦,聰明育兒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