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省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解讀川渝一攬子合作協議
此次川渝簽署的18個協議(方案)和以前的協議相比,有怎樣的新特點?兩省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對此作了解讀。□本報記者 梁現瑞 重慶日報記者 曾立
聚焦一個核心
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培育國家級城市群
兩省市政府簽署的《深化川渝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有12頁,是所有協議(方案)中篇幅最長的。
相關負責人表示,《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臺,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也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示范區。成渝城市群將立足西南、輻射西北、面向歐亞,高水平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高品質建設人居環境,高層次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培育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國家級城市群。
今年4月發布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則進一步明確,成渝城市群要“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長極”,合力進擊世界級城市群。
這意味著,成渝城市群有望成為繼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之后的中國第四大城市群。以成都、重慶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承擔著拓寬我國經濟發展空間、改變中國區域經濟格局的重要歷史使命。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加快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是當務之急和必由之路。
劃出四大重點
一體化建設,重點在一片、兩點、一軸、兩區
推進一體化建設,有沒有重點?上述負責人表示,這次簽署的協議明確要突出四個重點——
“一片”,即四川省與重慶市毗鄰的6個地級市,包括瀘州市、遂寧市、內江市、廣安市、達州市、資陽市;
“兩點”,即川渝合作示范區的潼南片區和廣安片區;
“一軸”,即成渝軸線區(市)縣;“兩區”,即瀘(州)內(江)榮(昌)永(川)和達(州)萬(州)一體化發展。
“一片”中的六個市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就共建合作聯盟簽訂了備忘錄,并明確了8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川渝兩地的毗鄰地區山水相連,文化相通,一體化程度要遠遠高于其余地區,將其作為重點,共建合作聯盟,體現了兩省市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域發展的思路。今年3月,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毗鄰地區合作聯盟籌備工作會在重慶市召開,直轄市“俯下身子”與6個地級市展開合作。
兩個示范區,四川的廣安和重慶的潼南區,已經取得了一些合作成果和經驗,這次作為重點,再次明確了下階段的任務。
“一軸”中的12個城市,地處成渝城市群的主軸。之前有觀點認為,解決“中部塌陷”,是關系兩地一體化能否順利實現的重要因素。凹地能否變高地?“一軸”的發展值得關注。
突出一個關鍵
首次設立聯合辦公室,兩地合作不斷深化、更加重視落實
兩省市發展改革委設立聯合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和綜合協調——《深化川渝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中的表述,讓人眼前一亮。
為什么要設立這個辦公室?上述負責人表示,是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雙方已經建立起多層次合作長效機制,包括重大戰略決策機制,兩省市每年輪流主辦一次高層聯席會,黨政主要領導研究重大合作戰略,確定全局性重大合作事項;協調會商機制,常務副省(市)長聯席會議,相關省市級部門負責人參加,每半年召開一次,會商制定年度合作計劃、定期督促落實,研究解決重大合作問題;日常運行機制,兩省市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同志牽頭,每季度召開一次調度會,統籌協調推進合作事項和項目。
這次首次設立聯合辦公室,下設規劃、交通、產業、旅游、市場、開放、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專項合作工作組,分領域策劃、推進具體合作事項和項目,合作機制更深一層。
兩地還建立了貫徹落實機制,縱向有從省市到區縣部門的貫徹機制,橫向有兩地各個地方的溝通交流協作機制、部門之間的協作機制。
此次簽署的一攬子文件,絕大部分的后綴都是“方案”,而此前是“行動計劃”,再往前是“協議”“備忘錄”。文件名稱的變化,背后隱含了什么意義?上述負責人表示,體現了兩地合作不斷深化、更加重視落實的理念。本次簽署的方案都很具體,包括責任主體、推進時間、實施辦法、政策保障,既有時間表,又有路線圖。
亮點點擊
●逐步統一建筑市場準入標準和體系
根據川渝兩省市簽署的《深化建筑業協調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今年起,川渝兩地將推動建筑市場一體化建設,建立川渝統一的市場準入標準和體系,包括:構建互認的建筑市場信用評價機制;全面放開雙方建筑市場,為兩地建筑企業進入對方市場承攬業務搭建綠色通道,方便企業自由流動;共同建立和完善裝配式建筑技術和標準體系,制定雙方互認的標準化部品部件目錄;促進兩地工程建設標準互認,提高兩地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兼容性。
●成南達萬、渝西、渝昆三條高鐵年內有望開工
根據《推進成渝城市群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2019年重點工作方案》,年內將力爭成都經達州至萬州(成南達萬)、渝西、渝昆三條高鐵開工建設。共同推進重慶至遂寧、綿遂內城際鐵路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隆昌至敘永鐵路擴能改造前期工作及隆黃鐵路敘永至畢節段項目建設。
●規劃研究成渝中線高鐵
根據《成渝軸線區(市)縣協同發展聯盟2019年重點工作方案》,川渝兩地共同規劃研究成渝中線高鐵,爭取國家將成渝中線高鐵納入國家新時代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從參與的城市來看,包括安岳縣、璧山區、大足區、簡陽市、樂至縣、銅梁區。
●聯合開展水質超標溯源排查
根據《推進成渝城市群生態環境聯防聯治2019年重點工作方案》,今年成渝城市群將開展流域污染治理省際合作試點,建立上下游水質超標響應機制,聯合開展水質超標溯源排查。城市群內部將構建跨界水體監測工作機制和河流監測信息共享機制,建立跨界斷面水質監測數據共享清單,共同應對跨界水環境問題。
●共同保障跨區域工程用地需求
根據《深化規劃和自然資源領域合作助推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協議》,今年川渝兩地將共同保障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對合作示范區、園區給予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傾斜,對川渝合作項目中列為省市級重點推進的項目,在省市預留用地計劃中予以傾斜。
●共同開發五條精品旅游線路
根據《推進成渝城市群無障礙旅游合作2019年重點工作方案》,今年川渝將共同開發5條精品旅游線路:
1.大足—長江三峽—成都“美食之都”—青城山、都江堰—九寨溝、黃龍—四姑娘山—樂山大佛、峨眉山—興文石海—自貢恐龍博物館—稻城亞丁精品旅游環線。
2.邱少云烈士紀念館—紅巖革命文物—劉伯承故居及紀念館—聶榮臻元帥陳列館—楊闇公舊居及烈士陵園—川陜蘇區城口縣蘇維埃政權遺址—小平故里—朱德故居—川陜蘇區國家紅色旅游示范帶和研學精品線路。
3.整合小平故里、紅巖革命文物、華鎣山游擊隊等紅色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共同開發大華鎣山生態旅游度假區。
4.整合嘉陵江流域沿線的四川南充、廣安、重慶合川等地間的旅游資源,打造嘉陵江生態文化旅游區。
5.整合重慶和四川達州、巴中的巴文化資源,打造巴文化旅游藝術長廊。蒲香琳 本報記者 王成棟 羅之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