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樣教語文前言重貼 之六
寫作教學復習教學及尾聲
漸新堂
第九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
——寫作教學的歷史慣性與時代嬗變
我們習慣了一篇文章定終生的說法:在上千年的科舉考試中,憑借一篇文章就可以決定一生是否能夠步入仕途以及做哪一級的官。
我們也幾十年如一日的堅信曾經有過的語文教學大綱里的一句話: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7年,我們國家高校招生的語文考試,就只考了一道作文題。只有考中文中醫和歷史專業的才加試一則文言文翻譯。
從小到大,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我們的一切語文學習內容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寫好一篇錦繡文章。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古詩背誦還是凝神屏氣的作品探討,也不管是睿智深邃的論辯雄文還是條分縷析的實用短章,我們的閱讀目的都非常功利和直接,只選取可能進入文章寫作的元素進行教學。于是,文章靜態分析出來的知識得到了膨脹,鮮活文本被寫作方法寫作風格的肢解甚至尸解的現象得到了重復與強化。可笑的是,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幾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全國至今拿不出一套適合小學適合初中適合高中的寫作教學的綱目,哪怕是粗線條的簡陋計劃。
改革開放之初,不少地方還能夠見到一種職業性的招攬“代寫家書代寫情書”。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網吧及可視電話的出現,手機短信QQ聊天的流行(補:現在是語音聊天視頻通話),上述職業早已消失。恢復高考之后作文在語文試卷中的比重不到一半,僅僅為30——40%。而歐美教育發達國家,境外華文教育圈的考試,其寫作的比例也非常非常低下,大多僅僅為20%左右,不少地方和國家不到20%。
隨著社會發展的騰飛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的語文生活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因為大量的人員流動,普通話得到了自然的快速普及,而漢字使用量卻急劇減少。根據2006年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公布的中國語文生活年度報告書,外國人學漢語達到順利閱讀我國報刊需要認識的漢字數為968個,這與解放初期國家公布的掃除文盲的字數標準3500相差多遠啊!
然而,我們的作文教學仍然處于不可知的魔幻狀態:一方面繼續著無大綱無計劃無教案的三無狀態;一方面雖然自己達不到卻又固執地要求學生的寫作達到作家都難以企及的立論深刻結構嚴謹語言精美富有韻味的無懈可擊的完美境界。不看社會對寫作的需求,還在那里單相思的要求學生寫出“兩句三年得”“捻斷數莖須”式的“田園牧歌”類的不厭百回讀的富有情趣意韻的好文章。把對極少數作家詩人的理想寫作目標拿來要求我們的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孩子,其結果自然碰得頭破血流,事與愿違,反差巨大,師生都苦不堪言。
國家頒布的課程標準都已經根據社會發展和語文演變的現實在改變觀念,將寫作改稱為“表達與交流”,說穿了將過去的作文看作是今天的用筆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來與人進行的一種交流。我們不能夠再用傳統的文章觀念來約束甚至毒害學生,還在那角落里堅信“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使得學生一說寫文章就兩股戰戰如履薄冰誠惶誠恐自己不敢隨意落筆,使得學生對用筆來表達來與人交流產生出一種彌久越厚越沉重的恐懼感。
寫作是一種歷練,是對學生學習閱歷和生活經歷的一種整理,是對自己思考問題的紛繁思緒的一種梳理。今天的社會對文章的要求就是說清楚。如果還有余力,則是站在受眾的角度有條理地說清楚。這就要求我們的寫作教學要依據21世紀的語文教育需求發展,進行寫作意識的培養。要將作文與做人結合起來,要求學生的寫作要能夠說真話實話心里話,要做到對自己的言語負得起責任來,要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根據低效甚至無效的作文批改現狀,國家就在語文學科的法定文件即語文教學大綱與語文課標中明確刪除了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的要求,具體明確要求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修改好自己的作文。”這樣,我們就有一定的時間來思考不同年齡不同學段不同基礎的學生用筆來進行的表達與交流的大計劃中如何安排進有效指導的小項目了。
想要等待國家給出一個全國適用的寫作教學規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是絕對等不來的,何況學生的寫作基礎千差萬別,還是自己動腦筋制定出針對大多數學生的有效的可行的預案,或三年四年的寫作教學計劃吧。
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動。
第十章
不信東風喚不回
——復習備考的觀念態度及作用方式
生米煮成了熟飯還能夠加工嗎,語文完全靠平時的日積月累最后的備考能夠有所作為嗎,語文連請家教的人都沒有最后的復習階段還能夠有所指望嗎?
是的,語文由于是母語教育的學科,再加上又是學校教育中開設時間最長課時最多的一門學科,所涉及的內容早已經不是其他學科尤其是其他自然科學學科那樣進行具體直觀的線性的知識教學和一定的直線推進為主的課程了。和一般的學科相對,語文既不是如生物地理般側重純知識性的,也不是如器樂球類般偏重純技能型的課程,而是無所不包的綜合性極強的難以框定邊界的學科,是至今的學科性質都難以界定厘清的學科。因此,大家發出如上的感嘆也就再自然不過了。
但是,是不是我們語文教師在學生最后一個階段的語文復習備考中就無所作為了呢,就心甘情愿將語文學科的課時拱手相讓于其他學科呢?
當然不是!
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在這最后一個語文學習階段,我們還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首先,我們面對結束九年義務教育的孩子,甚至是一生中將不再繼續進行專門的語文學科學習的絕大部分高中學生,我們有責任對其九年的學校語文學習或十二年的語文學習進行一次系統的整理,將這些年來的學習內容分門別類的梳理一次,以提高學生對母語學習的自覺反觀,提高對祖國語文的理性認識。
其次,學生在過去九年或十二年的語文學習中,接觸過積累過不少的感性內容,其數量也是不少的,我們在學生告別初中或告別高中學校語文學科學習的時候,將這些感性的積累點化為規律性的認識和質的飛躍,從朦朧走向自覺,去有意識的指導今后的言語實踐,這是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有的職責。
再次,對于學生過去語文學習中的差欠缺漏,對已經顯現出來的語文能力弱項,我們應該利用這一階段寶貴時間進行補習,進行補練,讓學生在復習備考階段盡其所能的彌補一些缺陷,增強一些能力,少帶走一些遺憾,有什么不好呢?
以上這些認識是超越特定時空里的所謂中考高考的,就是站在中考高考的角度想問題,也是應該的啊。試想自己的子女要參加中考高考,我們自己又有一個什么樣的期待呢,難道希望自己的女兒考得差一些嗎?現在的中考高考都是相對最公平公開公正的選拔考試,我們自己不也是通過這樣的考試才慢慢走出來的嗎?作為絕大多數遠離錢權二字的老百姓,大家都不愿意倒退,都不愿意回到十年浩劫那沒有考試推薦上學的時代。
中考高考是面對很多人的選拔性考試,其間必然會有他自身的要求與局限,我們要熟悉這些考試的規律,明確這樣性質的選拔性考試的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熟悉考試的內容項目,依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擬定切實可行的復習備考計劃,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就能夠取得可喜的進步。萬萬不可脫離實際的去盲目追求高分與滿分,超越客觀實際去折騰學生去折磨自己,到頭來原有的底線保不住,能夠到手的成績都可能喪失。這就是會的不要丟失,陣地要能夠堅守,在戰略上要有自己的應該堅守的基本陣地。
中考高考是相對比較全面的高要求的選拔性考試,要依據考綱和歷年的試題,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備考。對多數學生還要逐步引導,讓其在戰略上有清楚的放棄意識,即對那些再努力也辦不到拿不到分的試題,在備考后期要有戰略放棄的胸襟,對那些通過努力能夠到手的內容要能夠百戰百勝永不出錯。
中考高考又是有很強規律性的考試,考慮到眾多參與的人數,穩定性是非常強的,變化是非常小的且是大家可以承受可以接受的,一旦過分變化會引來社會的不穩定。因此,我們在復習備考中應該盡量使用原汁原味的高考語文試題或中考語文試題進行或批發或零售式的訓練,不要去輕信小道消息,不要去使用自吹自擂的所謂有信息的模擬試題,以防搞亂了自己的陣腳,擾亂了學生的備考心理。
中考高考復習備考的知識復習、能力訓練、試卷講評三種主要的課,都需要改變觀念讓學生繼續成為備考學習的主人,要堅持多數已經會的不講,沒有歧義異議的不講,學術上有分歧的不講,講了也不懂的內容不講。要每一節課都給學生以新的彌補、新的點撥和新的方法,要堅決杜絕按部就班的炒成飯,或者漫無目的的來一通超越承受的狂轟亂炸。
在21世紀的語文復習備考,不能夠再采用農耕社會那種拼時間拼體力的野蠻落后的方式進行了,應該采用素質備考、科學備考、智慧備考。只有這樣,才能夠為社會為高一級學校輸送高素質的能夠適應學習型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質的人才。
有了正確的戰略把握和敬業的備考心態以及扎實有效的階段推進,不信東風喚不回。
尾聲
莫愁前路無知己
——今天教語文還得帶著問題上路
語文學科理論要自足要圓潤是很難的,要想把語文教學的問題解決得很透徹很圓滿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望。我們的語文學科猶如一輛在泥濘路上跌跌撞撞艱難前行的承載了太多希望太多功能的大車,還得靠廣大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兢兢業業的拉著它,步履艱難的永不停歇的往前走。
不必硬將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事業,那樣反而容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就看做一種職業吧。一種值得珍惜的職業,一種自己已經熟悉也難以在短期內另尋其他工作的職業,一種天長日久已經逐漸產生了一定濃郁感情的職業。
作為職業就得有職業規范。然而,我們的社會中不斷出現的很多職業都沒有什么職業規范,全憑自己的職業良知在那里干活,憑借自己做人的底線在那里干活。只是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有期待有追求,希望經過自己教育的學生,語文知識更多語文能力更強語文素養更好。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學校每一天都要開門,學生每一天都要上課。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盡管等不來語文學科問題完全解決的那一天,我們也得走上講臺開始每一天的語文教學,為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孩子播撒下語文學習的種子,催生出語文學習的興趣,培植出語文學習的足以造福一生支撐一生的適應社會發展的充滿語文潛質素養的參天大樹。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在不完美的教學旅途中尋求具體項目的具體階段的完美,帶著遺憾不斷調整與改進自己的教學,不斷修正與更新自己的語文教學觀念,不斷從學生的實際發展與實際需要出發來校正與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有效地組織起學生的語文學習,不斷參與著學生今天的頗富時代活力的語文學習,不斷分享自己學生的語文學習的階段成果,漸漸的,自己也會變得熱愛語文熱愛語文的教與學,熱愛自己的教學生涯,熱愛起自己的職業生活來。
守正創新,不輕易被蠱惑,不輕易被忽悠,不輕易被裹挾。在急劇變化的時代,新的口號新的理念新的所謂的課題滿天飛。對這些光怪陸離色彩斑駁的東西,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要真正弄明白了才作用于自己的學生,任何取巧的技法任何沒有理解的理念,都有可能將自己陷入尷尬的困境。堅守得住自己已經被實踐證明的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方式方法,是一種有見識有底氣的標志。那種隨意西東也隨便南北的人,成天滿天飄不斷追逐時髦與新穎的人,不斷靠包裝來粉飾自己的人,是缺少基本的判斷能力鑒別能力與學習能力的人。到頭來不僅語文教學難以成功,就連自己職業的最后家園也會丟失。
對語文胸有成竹,不為某一次某一年語文考試而累而偏離語文這艘大船的航向;對學生滿懷期待,不為某一月某一周的挫折變化而喪失語文教育的愛心。盡管語文學科還有諸多的問題,我們也一定能夠帶著問題上路,不斷獲得語文教學的新感悟新收獲。
莫愁前路無知己,有德不孤。與我們一樣在孜孜以求在努力實踐在苦澀探索語文教學的志同道合者,在城市在鄉村,在課堂在校園,在報刊雜志上,在博客網絡里,真的,還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大有人在!
2009年11月8日 于海岸居
全書28萬字 前言及各章導語重貼至此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