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金融機構而言注定是一個不平凡之年,一場監管風暴讓金融從業人員似乎如泰山壓頂,合規、合規、合規已經成為懸在金融從業者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會掉落下來。
合規風險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的最大風險。如果說,2017年以前的金融機構是以創新和發展為主旋律,那么,2017年以后已經讓金融人實實在在地感覺到合規是金融最大風險的監管政策導向,而2018年合規風險必將成為金融機構的最大風險。
銀行業合規已經成為第一要務和生存之本
從銀行機構看,2017年3月底4月初以來,中國銀監會新主席郭樹清上任僅兩周,銀監會就連下七道“金牌”,被認為是強監管風暴席卷整個金融業的開始。2017年中國銀監會發布的重磅監管政策至少有26條,連續的監管收緊才讓整個銀行業逐步感覺到監管的更大壓力。2017年銀監系統的處罰力度既可以用史無前列來形容,也可以用慘象叢生來比喻,全年共做出行政處罰3452件,處罰機構1877家,罰沒金額29.32億元,對270人取消了一定期限直至終身銀行業從業資格和高管任職資格。無論是從行政處罰的單數、處罰的機構數量、罰沒的金額、以及對個人處罰的數量和程度都創造了銀行監管最嚴格的歷史。
2018年1月13日,銀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主要從合規發展和金融創新,防范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這三個方面對銀行行業2018年的監管定調。2018年2月份,人們也許還沉浸在春節的節日氣氛中,但是監管的罰單仍然與春節的鞭炮聲相向而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銀監機構2月份累計公布了311張罰單,其中,針對單位的罰單152張,針對個人的罰單157張,同時進行處罰的有2張。在針對個人的處罰中,被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和被終身取消高管任職資格的各有3人。
更重要的是,銀監會的監管處罰直接對銀行業務的操作合規性進行處罰。據大連銀行金融市場風險管理部研究人員不完全統計,2017年銀監系統已經公布了2725張罰單。在處罰案由中,作為銀行占比最大的傳統業務,信貸業務違規所受處罰的數量最多達1634張,占比達到60%;票據業務是僅次于信貸業務的違規行為“高發地帶”(466張)。此外,內控管理及操作違規(261張)、授信違規(171張)和同業業務違規(170張)案由也占了較高的比例。
在2018年1月25日至26日,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強調,要打好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堅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2018年的十大任務中:一二三四項是業務結構調整和業務整頓的要求,九十項是業務行為規范和風險要求,五六七八項是治理細化監管的要求。而十項任務中都涉及銀行業合規經營的問題。合規已經成為銀行業的第一要務,銀行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認識到合規發展的重要性,合規已經不是銀行業的發展基礎而是生存之本,合規考驗著銀行管理者的智慧、定力和對政策的理解力,更考驗著銀行的發展能力。
證券業嚴打違法違規堅守風險底線
堅決打擊資本市場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是2017年中國證監會不斷強化監管執法工作的核心。證監會系統上下統一執法理念,凝聚執法合力,對資本市場亂象重拳出擊,果斷亮劍,依法全面從嚴實施行政處罰,全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24件,罰沒款金額74.79億元,同比增長74.74%,市場禁入44人,同比增長18.91%,行政處罰決定數量、罰沒款金額、市場禁入人數再創歷史新高。而且從處罰的總體看,處罰的目標和重點仍然是傳統違法案件,傳統案件占比較高說明了監管的合規性進一步深化和加強,雖然說操縱市場案件數量減少,老鼠倉得到有效遏制,但是監管的合規性力度卻向縱深加強。
2018證監會仍將在堅持依法全面監管的基礎上強調從嚴監管,目標是打好防控金融風險的攻堅戰,重點是堅決打擊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確保證券期貨監管目標的順利實現。同時,要以堅決打好防范化解資本市場重大風險攻堅戰為手段,從基礎上加強股市、債市、期貨市場風險監測和應對能力建設,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因此,相信2018年證監會對證券業的合規監管和處罰將成為新的常態并逐步深化。
“從嚴監管”成為2018年保險監管工作的特征
保險監管在2017年同樣讓人側目,監管密集出手、規范政策陸續實施,最引入矚目的是“保險姓保”、“監管姓監”形成的保險業監管升級。數據顯示,截至12月28日,年內保監會已公布37張監管函,超過去年全年16張一倍多。除了監管函,保監會的行政處罰更為“直擊要害”。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保監會開出了47張罰單,各地保監局出具了878張罰單,總計925張罰單,罰沒金額超過1億元。2018年第一個月,又有5家保險公司及個人受到處罰,包括浙商財險及其董事長、總經理等9人,安心財險及其總裁等3人,交銀康聯人壽、長城人壽和農銀人壽總精算師等人。還有9家保險公司收到監管函,分別為太平洋產險、渤海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安盛天平財險、紫金財險、華安財險、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招商信諾人壽、光大永明人壽,涉及保險產品、電話及網絡銷售、人員聘任、內控管理等問題。
2018年保險監管仍然是以從嚴監管為核心,堅決打擊違法違規市場亂象,重塑監管“嚴字當頭”的核心,對保險市場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從嚴整治、從快處理、從重問責。同時更是提出了讓監管“長牙齒”,讓違規機構長記性的強力威懾。更使“從嚴監管”成為2018年保險監管工作的重要標志。如今銀監會和保監會合并后,相信去年銀監會刮起的監管風暴將席卷保險行業,監管的力度只會加大而不會縮小。
所以,無論是從2017年的監管實際,還是從2018年的監管工作主基調上看,合規經營風險都將是金融業的最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