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國強出自《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民富指人民富裕,國強即國家強盛,看似簡單,實則很難。直到今天,民富國強仍然是很多國家追求的終極目標,世界上這種國家并不多,德國或許算是其中之一,但不是絕對。國強民若、民富國窮應該都不是問題所要的。在中國古代歷史長河中,民富國強的王朝或許夠得上。先說盛唐之民富
大圖模式 杜甫在《憶昔》中寫道: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大致意思是說,開元盛世時,小縣城也有萬戶人家,農業豐收,糧食充足,倉庫都裝的滿滿。社會治安穩定,風氣良好,沒有盜賊,沒有豺虎,人們可以隨時遠行而無后顧之憂。當時手工業和商業很發達,貿易往來的商賈和車輛絡繹不絕。男耕女桑,安居樂業,各安其業,各得其所。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描寫到:
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赍糧,取給于道路焉。
大致意思是說,一斗米只賣三至四錢,一年內全國的死刑犯只有29人。各地民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遠行也不需帶盤纏干糧,沿途的供給就足夠了。
以上舉證所涉及的兩個人,一個是心系蒼生的同時代的詩人杜甫,一個是剛正不阿的異時代的史學家司馬光,其言詞的可信度還是蠻高的。從他們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盛唐時人民生活水平的確還算富裕,關鍵是幸福指數也是蠻高的,這一點很重要。
當然,我們肯定不能用今天的標準去和1000多年前的封建社會作比較。再說盛唐之國強
大圖模式 國強這一點為大家所公認,不用靜水多說,唐朝與阿拉伯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而盛唐無疑是當時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藝術等各方面單項成就或綜合國力穩居全球第一。自唐朝以后,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在國外至今還有許多唐人街,足見唐朝的繁榮程度和影響力之大。
雖然阿拉伯帝國在疆域面積上最后超過了唐朝,但是阿拉伯帝國包含了大范圍的荒無人煙的沙漠地區,有效面積遠遠低于唐朝。唐朝版圖大但卻沒有修建長城,這說明什么?這叫軟實力,這叫國際影響力,這叫不戰而屈人之兵。盛唐兼容并蓄,內外開放,與亞歐各國均有往來,并注重與海內外各民族進行交流學習。
大圖模式 太宗貞觀之治時期,政治清明,軍事強盛,文化繁榮,經濟騰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武周時期繼續推動唐朝向前發展。玄宗開元盛世時,把唐朝推向了巔峰,實現全面繁榮,國家強盛,四方來朝,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中心。
如此強大的大唐帝國外力幾乎是不可能撼動的,除非它自身內部腐爛。安史之亂結束了短暫的鼎盛唐朝。杜甫的“三吏”、“三別”和《憶昔》中對盛唐的描寫形成鮮明對比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