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現代社會最受歡迎的寵物,毛茸茸的身體加上憨態可掬的樣子,讓人憐愛不已。但說到養狗對健康有益,可能有些人會產生懷疑。因為在很多人的意識里,狗狗的毛發會滋生很多細菌,可能會是傳染病的源頭。
然而,科學研究表明,狗狗帶給人的健康益處也很多。過去十多年,有很多研究都在證明養狗能使人身心健康。
2013年,美國心臟協會發表了一份特別的報告:養狗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2017年《自然》子刊《科學報告》上發表了瑞典烏普薩拉大學ToveFall教授團隊對340萬人的調查結果。在長達12年的隨訪期里,養狗的人,全因死亡率下降20%,心血管發病率降低26%。
南京醫科大學一附院學者曾研究發現,養狗可降低60%冠心病風險。美國心臟協會2013年一份科學聲明還表示,擁有寵物,特別是狗,可能會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養狗確實能養心。
近日利物浦大學的一項研究稱,養狗的人活動量較大,活動量是不養狗者的4倍。而適度的體力活動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風險。這項研究表明,養狗的人平均每周會額外花248分鐘遛狗,64%的人每周遛狗至少150分鐘。
目前專家推薦每周需進行150分鐘的中度體力活動,但很多人的運動量都不足,除了沒時間,還有個原因就是“懶”。
遛狗是件辛苦的活兒,遛一只活潑的狗能增加一個人走路的時間,相當于中等強度的運動。所以養狗的家庭一般能增加自身鍛煉的時間。眾所周知,每天保證有效運動可以增加心肺耐力、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而大型犬的主人發病率會更低,得益于大型犬運動量大于小型犬,主人的運動量也隨之增高。
近期,《JACC》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久坐時間≥6小時的人,明顯增加全因和心血管死亡風險,尤其是每周體力活動<150分鐘者。
研究還發現,當前建議的中等至高強度體力活動會降低久坐者的死亡風險。研究者表示,對于不得已而久坐的人來講,有幾個選擇可以降低風險:
首先,可將體力活動增加到每周150~300分鐘,這樣會明顯降低死亡風險,但仍有殘余風險。其次,大幅減少久坐時間(從每天超過8小時,減少到<4小時),也可降低風險。益處與中等強度到高強度體力活動類似。如果說要完全消除久坐的風險,不但要將坐著的時間降至8小時以下,同時每周體力活動時間至少達到300分鐘。
心情的好壞也會影響心臟健康。通過分析10萬名抑郁患者的醫療數據,美國鹽湖城山間醫療心臟中心的研究員得出結論:意志消沉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治療抑郁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而與狗在一起,會讓人產生愉悅的激素,如狗可促進身體產生“快樂激素”,如催產素、血清素和多巴胺,這有助于遏制壓力激素水平。其中,催產素是在大腦中產生的,與其他關鍵的快樂荷爾蒙相互作用,包括血清素、多巴胺、腎上腺素等。催產素能減少壓力激素的水平,它并不是女性的專利,男女都可以分泌。
養狗給人帶來的陪伴感也是降低危險的重要原因。英國的一項研究調查中顯示,獨自生活的110萬英國人,與擁有良好社交習慣的人相比,早死的危險性要高50%。養狗的人更容易結交同為養狗的主人,增加社交活動。
帶狗狗出門遛彎可以幫助我們和鄰居進行更多的交流,從而消除孤獨感。有時候,狗狗起到了“強制”我們與陌生人聊天的作用。當寵物狗停下來和另一只狗“聊天話家?!睍r,主人們也會停下來閑聊。當我們帶狗狗出門遛彎時,大部分遛狗的人都會打聲招呼,而其他沒有狗的人通常是擦身而過不停留。在減少孤獨感方面,狗起到了激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