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近代教育發生了哪些巨大的變化?
2.教科書編寫的原則有哪些?
3.教學過程的結構包括哪些階段?
4.班級授課制的優缺點是什么?
5.簡述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四、論述題:在下列兩道題中任選—題,滿分10分。
1.早在公元前6世紀,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豐富的教學實踐基礎上,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一思一行的統一過程。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一切知識都從感官開始的”,主張把教學建立在感覺活動的基礎之上。美國教育家杜威則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直接經驗的不斷改造和增大意義的過程,是“從做中學”的過程。50年代以來,學者們強調師生交往、認知結構的構建、信息加工及系統狀態變換等不同的觀點來對教學過程進行解釋。
請運用所學的教育理論知識談談你對教學過程本質的認識。
2.在學校德育中,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我國孔子也提出了“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學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育。但是,在目前的德育教育中,有的教師利用自己的權威,嚴格要求學生,聽不進學生的意見,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并忽視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沒有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搞一刀切。
請運用所學的有關的德育原則來分析這一現象,說明它違背了哪些德育原則
三、簡答題
1.(1)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義務教育普遍實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視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1)按照不同學科的特點,體現科學性和思想性。(2)強調內容的基礎性。(3)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教材還要考慮到我國社會發展現實水平和教育現狀,必須注意到教材對大多數學生和大多數學校的適用性。(4)合理體現各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受教育者學習的心理順序。(5)兼顧同年級各門學科內容之間的關系和同一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銜接。
3.(1)引起學習動機。(2)領會知識。(3)鞏固知識。(4)運用知識。(5)檢查知識。
4.優點:(1)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人才。(2)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3)有利于發揮班集體的教學作用。缺點:(1)主要表現在強調系統的書本知識的學習,容易產生理論與實際脫節。(2)強調教學過程的標準、同步、統一,難以完全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5.(1)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2)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規律。(3)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4)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
四、論述題
1.(1)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任務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智力和體力,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及培養道德品質、發展個性的過程。(2)對于教學過程的本質的認識,理論界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國長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是實現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主要觀點:一是教學過程主要是一種認識過程。二是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表現在:①認識的間接性;②認識的交往性;③認識的教育性;④有領導的認識。
2.(1)這一現象違背了德育中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和因材施教的原則。(2)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是:①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②要求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和嚴寬適度;③要求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認真執行。(3)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數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是:①深人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②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