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640——1870)
17到18世紀間,
世界處于大變幻,
封建統治已腐朽,
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
英國進行資產階級革命,
奪了斯圖亞特權,
頒布《權利法案》,
建立君主立憲。
揭開歐洲革命序幕,
推動世界歷史發展。
美國13塊殖民地,
擺脫英國得獨立,
發表《獨立宣言》,
制定1787年憲法,
形成聯邦國家。
內戰中奴隸制度被廢除,
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道路。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制憲會議通過《人權宣言》,
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雅各賓派掌了權,
羅伯斯庇爾當了政,
打退反法聯盟,
平息國內叛亂。
俄日實行資改革,
結束分裂、走向統一是意德。
資本主義國家正興起,
資本主義制度正確立。
人類進入蒸汽時,
英國有最多殖民地,
亞非拉美受摧殘,
成為殖民大國的生命線。
二.(1870――1914)
科技帶來不平衡,
相對緩慢是法英,
美國德國速度快,
經濟幾乎超過英,
日俄雖有封殘余,
經濟發展成定局。
對內壓迫外擴張,
兩大集團成對立,
帝國主義已形成,
重新瓜分殖民地,
一戰爆發是必然地。
三,(1914-1918)
薩拉熱窩事件,
成為一戰導火線,
分為三大主戰場,
決定就在東西線,
三大戰役馬凡索,
1916是關鍵,
德國首使毒氣彈,
戰爭打得特別慘,
作戰雙方陷泥潭。
1917到18,
交戰各國革命拉,
俄國十月建政權,
決定退出世一戰,
美中同時把戰宣,
協約政競力量添,
迫使德國戰敗降,
一戰這才算打完。
1914――18,
一戰大了正四年,
30多個國家遭災難。
四.(1919――1923)
為了重新分世界,
巴黎和會制條約,
確立凡爾賽體系,
建立歐亞非新秩序。
為了制裁侵略、維護和平,
1920年國聯成立,
因為英法控制操縱,
實際成為帝國工具。
《四國條約》
《限制海軍軍備的條約》
《九國公約》
三月構成華盛頓體系,
美國地位猛提高,
與英海軍比例齊,
確立帝國在遠東太平洋新秩序。
兩次分贓會議,
形成凡——華體系,
帝國主義之間矛盾沒有消除,
還存在著戰爭危機。
五.(1924——1933)
會后經濟較穩定,
但仍發展不平衡,
美日發展為最快,
英法德國也沒停,
經濟恢復大戰前,
表面看來似“繁榮”,
實際根本不穩定,
因為資本主義制度在,
經濟處于無政府狀態,
美國爆發經濟危機,
波及別國受牽連,
時間長、范圍廣、破壞性大。
整個世界動蕩不安,
為了擺脫此局面,
各國紛紛尋方案。
六.(1933——1939)
美國通過換總統,
羅斯福上臺施新政,
金融工業得調整,
經濟恢復并發展,
國家政局較穩定,
資本主義制度在,
實際潛藏危險情。
德意日走向法西斯,
墨、希、兵部勾結成,
瘋狂擴軍又備戰,
英法縱容也不管,
美國“中立”把軍火販,
法西斯德國膽子大,
二戰由它起禍端。
七.(1939――1945)
德國閃擊波蘭,
世界爆發二戰,
英法縱容惹的禍,
致使兩國受摧殘,
法國政府投了降,
英國被炸近百天,
如果不更換總統,
下場與法沒兩樣,
丘吉爾上臺情況變,
德國轉身攻蘇聯,
戰前協定德撕毀,
蘇聯開始保衛戰,
日本偷襲珍珠港,
美其名曰“共榮圈”,
反法同盟必須建,
求同存異保國安。
德意北非戰場敗,
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轉,
德意孤立沒有援。
反法西斯占主動,
四個會議很關鍵,
德國投降無條件,
美國對日投兩彈,
蘇聯紅軍中朝戰,
中國抗日正八年,
對日決戰在眼前,
日本下場如德慘。
二戰終于結束了,
39――45正六年,
反法西斯的勝利,
經驗教訓值得談。
八.(1945――1991)
1
戰后帝國主義力量弱,
三個法西斯消滅了,
英法二國倍受挫。
美國登上霸主座。
對蘇實行“冷戰”策,
開始遏制共產主義。
對亞實行“熱戰”,
中國邊境危險,
要把朝越作跳板,
對準中國開戰。
三國軍民齊心戰,
美國美夢難實現。
美蘇兩國的對立,
直到歐變速解體。
2
戰后社會主義力量大,
誕生了一批民主國家,
實現一國到多國,
社會主義陣營在擴大,
亞非拉美也獨立,
第三世界在興起,
萬隆召開亞非會
奉行不結盟和獨立,
重大問題自己處理,
帝國主宰成結局,
為爭取經濟新秩序,
七十七國集團也成立,
此時美國仍第一,
日本經濟僅次于。
南北對話行不通,
南南合作正進行,
多級國家在發展,
一超多強是當前,
和平發展是課題,
三大任務擺面前,
世界人民要牢記。
一.(1640——1870)
17到18世紀間,
世界處于大變幻,
封建統治已腐朽,
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
英國進行資產階級革命,
奪了斯圖亞特權,
頒布《權利法案》,
建立君主立憲。
揭開歐洲革命序幕,
推動世界歷史發展。
美國13塊殖民地,
擺脫英國得獨立,
發表《獨立宣言》,
制定1787年憲法,
形成聯邦國家。
內戰中奴隸制度被廢除,
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道路。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制憲會議通過《人權宣言》,
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雅各賓派掌了權,
羅伯斯庇爾當了政,
打退反法聯盟,
平息國內叛亂。
俄日實行資改革,
結束分裂、走向統一是意德。
資本主義國家正興起,
資本主義制度正確立。
人類進入蒸汽時,
英國有最多殖民地,
亞非拉美受摧殘,
成為殖民大國的生命線。
二.(1870――1914)
科技帶來不平衡,
相對緩慢是法英,
美國德國速度快,
經濟幾乎超過英,
日俄雖有封殘余,
經濟發展成定局。
對內壓迫外擴張,
兩大集團成對立,
帝國主義已形成,
重新瓜分殖民地,
一戰爆發是必然地。
三,(1914-1918)
薩拉熱窩事件,
成為一戰導火線,
分為三大主戰場,
決定就在東西線,
三大戰役馬凡索,
1916是關鍵,
德國首使毒氣彈,
戰爭打得特別慘,
作戰雙方陷泥潭。
1917到18,
交戰各國革命拉,
俄國十月建政權,
決定退出世一戰,
美中同時把戰宣,
協約政競力量添,
迫使德國戰敗降,
一戰這才算打完。
1914――18,
一戰大了正四年,
30多個國家遭災難。
四.(1919――1923)
為了重新分世界,
巴黎和會制條約,
確立凡爾賽體系,
建立歐亞非新秩序。
為了制裁侵略、維護和平,
1920年國聯成立,
因為英法控制操縱,
實際成為帝國工具。
《四國條約》
《限制海軍軍備的條約》
《九國公約》
三月構成華盛頓體系,
美國地位猛提高,
與英海軍比例齊,
確立帝國在遠東太平洋新秩序。
兩次分贓會議,
形成凡——華體系,
帝國主義之間矛盾沒有消除,
還存在著戰爭危機。
五.(1924——1933)
會后經濟較穩定,
但仍發展不平衡,
美日發展為最快,
英法德國也沒停,
經濟恢復大戰前,
表面看來似“繁榮”,
實際根本不穩定,
因為資本主義制度在,
經濟處于無政府狀態,
美國爆發經濟危機,
波及別國受牽連,
時間長、范圍廣、破壞性大。
整個世界動蕩不安,
為了擺脫此局面,
各國紛紛尋方案。
六.(1933——1939)
美國通過換總統,
羅斯福上臺施新政,
金融工業得調整,
經濟恢復并發展,
國家政局較穩定,
資本主義制度在,
實際潛藏危險情。
德意日走向法西斯,
墨、希、兵部勾結成,
瘋狂擴軍又備戰,
英法縱容也不管,
美國“中立”把軍火販,
法西斯德國膽子大,
二戰由它起禍端。
七.(1939――1945)
德國閃擊波蘭,
世界爆發二戰,
英法縱容惹的禍,
致使兩國受摧殘,
法國政府投了降,
英國被炸近百天,
如果不更換總統,
下場與法沒兩樣,
丘吉爾上臺情況變,
德國轉身攻蘇聯,
戰前協定德撕毀,
蘇聯開始保衛戰,
日本偷襲珍珠港,
美其名曰“共榮圈”,
反法同盟必須建,
求同存異保國安。
德意北非戰場敗,
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轉,
德意孤立沒有援。
反法西斯占主動,
四個會議很關鍵,
德國投降無條件,
美國對日投兩彈,
蘇聯紅軍中朝戰,
中國抗日正八年,
對日決戰在眼前,
日本下場如德慘。
二戰終于結束了,
39――45正六年,
反法西斯的勝利,
經驗教訓值得談。
八.(1945――1991)
1
戰后帝國主義力量弱,
三個法西斯消滅了,
英法二國倍受挫。
美國登上霸主座。
對蘇實行“冷戰”策,
開始遏制共產主義。
對亞實行“熱戰”,
中國邊境危險,
要把朝越作跳板,
對準中國開戰。
三國軍民齊心戰,
美國美夢難實現。
美蘇兩國的對立,
直到歐變速解體。
2
戰后社會主義力量大,
誕生了一批民主國家,
實現一國到多國,
社會主義陣營在擴大,
亞非拉美也獨立,
第三世界在興起,
萬隆召開亞非會
奉行不結盟和獨立,
重大問題自己處理,
帝國主宰成結局,
為爭取經濟新秩序,
七十七國集團也成立,
此時美國仍第一,
日本經濟僅次于。
南北對話行不通,
南南合作正進行,
多級國家在發展,
一超多強是當前,
和平發展是課題,
三大任務擺面前,
世界人民要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