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在總結2014年的外賣O2O時,用了六個關鍵詞——新風口、新模式、價格戰、并購、暴力運動、2.8萬罰單。
這六個詞可以看出當時外賣O2O的“新興”與“生猛”,時隔一年的春秋,這個領域的疆土逐漸清晰,曾經紛爭天下的諸侯列國,有的兵強馬壯,有的改弦更張,而有的,已經消失不見。
在外賣O2O日趨成熟之際,這些企業 的發展路徑——謀求融資、發展配送、力求延伸、追逐站隊——卻越發得步調一致,而一致的背后,其實也透露出外賣O2O對于探索新模式的些許無力,叫叫囂囂的一年,也是一種證明與逃避。用馮唐飛鳥集的譯文來描述,“人們融進人群的喧囂,為了消除內心的聒噪。”
融資、配送、延伸、站隊,本文試圖用新聞事實作為每一個節點,來勾畫出外賣O2O這一年錯綜復雜的發展脈絡以及當下的格局。
融資:燒錢無底洞
· 12月29日,百度外賣融資計劃書曝光,B輪擬融資3到5億美元,此輪融資11月啟動,預計明年1月完成。7月28日,百度外賣宣布將拆分獨立發展并完成了2.5億美元融資,開發外賣調度系統。
· 12月17日,阿里投資餓了么12.5億美元,占股27.7%,成為第一大股東,餓了么估值超45億美元,繼續獨立運作。8月28日,餓了么完成6.3億美元F輪融資,是當時全球外賣平臺金額最高的一筆融資。1月23日,餓了么獲3.5億美元E輪融資,估值超10億美元。
· 12月22日,美團點評融資文件曝光:擬出讓16.67%股權融資30億美元,估值180億美元,其中騰訊認購10億美元。7月1日,美團新設立外賣配送事業群,在內部將獲得更多資源支持,并完善外賣服務體系。
· 6月24日,阿里與螞蟻金融合資重啟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口碑,雙方各注資一半,共60億元,各占股50%,螞蟻金服運營部總經理范馳出任CEO。
眾所周知,外賣是一門非常燒錢的生意。即使富裕如賬上有500億元現金的百度,將其外賣業務分拆獨立融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是不愿意完全自己扛外賣這一燒錢的業務。
外賣O2O的GMV,就是配送員每日訂單的總流水,我們來做一門算術:
以我最常使用的餓了么為例,12月20日的數據顯示,餓了么日交易額突破1億元,日訂單量破330萬單。按毛利率20%、每單補貼5元、每個配送員每天配送30單計算,這一天毛利2000萬元,補貼費用1650萬元,十幾萬配送員每天的工資即使只有100元,工資費用也有一千多萬,再加上其他成本,外賣平臺離實現盈利,還非常遙遠。
因為燒錢的不可持續,所以不斷的融資就成了續命的靈丹妙藥,拿百度外賣來看,7月底融資2.5億美元,若B輪融資明年1月完成,其間相隔6個月,其間每天的花費則是近千萬元。
外賣平臺若想長期依靠燒錢占領市場,必須保證源源不斷的資金涌入,唯快不破,否則必然出現資金斷層,一旦補貼結束,其培養的價格敏感型用戶會迅速撤離。
正如餓了么CEO張旭豪說過的,“大家應該從燒錢、補貼的偏見中跳出來,重新看待餓了么這家公司。”2015年的外賣O2O企業,燒錢補貼已經不再是唯一的關鍵詞。
配送:生死時速
· 11月13日,餓了么和滴滴合作配送業務,搭建兩輪電動車加四輪汽車的“2+4”同城配送體系。以3公里為界限,滴滴的汽車動力組負責配送3公里之外的訂單,而電動車餓了么組負責近距離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 9月18日,口碑網上億元投資外賣O2O服務商點我吧,將用于大力發展“眾包+全職”物流方式的即時物流平臺“點我達”,滿足各類短距即時物流需求。9月9日,外賣O2O平臺生活半徑獲新口碑網3億元C輪融資,其以用戶為圓心在半徑3公里內提供服務。
· 7月28日,百度外賣完成2.5億美元融資,開發外賣調度系統,加強“最后一公里”即時配送能力,意欲打造千億級同城物流和交易平臺。百度外賣已建立物流團隊“百度騎士”,以保證送餐速度,提升用戶體驗。
· 6月餓了么上線峰鳥配送平臺,成立物流聯盟,由第三方配送公司(包括京東物流在內)+風行者(餓了么自有配送團隊)+社會化配送力量共同提供配送。
外賣O2O,通俗得講就是在家里坐等美食上門,其意義在于免除或降低了用戶自身空間轉移的時間成本。
在這段過程中,節省時間成本是最重要的核心,也可以看作外賣O2O的生死時速。因為用戶只關心自身的等待時間,外賣來源遠近、或者是送餐時外面環境究竟多惡劣這些因素,對用戶來說,在肚子饑腸轆轆面前,都是逃離平臺的理由。
因此不管是利用技術、數據手段合理調配運力,還是拉入第三方配送團隊甚至眾包解決長尾,都是為了將手中這份飯盡快送到用戶手中。
外賣高頻的演練,配送已經不再是一次簡單的電動車之旅,而是同城物流的巨大想象空間,這恐怕是很多外賣平臺的終極目標。同城物流需大體量業務支撐,外賣是最合適的選手,逐漸搭建起電商行業十年來夢寐以求的“最后一公里”物流完備體系,可以自然順延到商超、生鮮等領域。
延伸:技多不壓身
· 11月18日,美團外賣首次品牌升級,由主營餐飲外賣向全面業務拓展,餐飲之外,還提供商超、鮮果、甜點飲品、鮮花蛋糕、藥品等品類的上門配送服務。為配合“全品類”和“配送速度快”的特點,美團外賣的產品形象由一碗飯變成了一只袋鼠。
· 10月29日,餓了么上線其食材供應鏈B2B平臺“有菜”,為中小型餐廳提供食材一站式采購、食品安全可追溯,提供生鮮原材料批發服務,涉及從餐廳到有菜商城、渠道批發商、再到物流服務商的整個鏈條。
· 9月16日,餓了么和醫藥O2O藥給力達成獨家戰略合作,獨家上線“藥給力1小時送藥上門”服務。8月26日,百度外賣與叮當快藥合作,后者為前者提供核心區域28分鐘免費送藥到家服務,首先接入北京地區。
各家外賣的服務正橫向拓展至商超、便利店、鮮花、藥店等更多交易品類,切入本地社區O2O市場。
在老友記此前的文章《阿里奇襲餓了么,O2O領域的“寡頭式”競爭期正在來臨》中提到:
“到家服務的本質是什么?可能遠遠背離這件商業最初的起點。作為衣食住行的基本剛需,吃飯的問題位列第一。送飯這一高頻剛需恰恰攻克了“最后一公里”堡壘。因為高頻的使用,才可以網羅各方勇士加入“送飯”一線。
而月入萬元以上甚至數萬的經濟守則保證了這批一線戰士的“忠誠”,能夠有組織有紀律得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務。吃飯這一高頻行為賦予了這個行業蓬勃而高增的能量。
未來可以送飯,當然也可以送各種商品與服務,這正是餓了么的能指所在,這也是當初張濤何以慧眼投餓了么的原因所在,更是阿里此番“不計代價”閃電拿下餓了么的意圖所在。餓了么在手,O2O重走。”
O2O領域中,如果說到店業務已經漸進天花板,那么到家業務的戰爭才剛剛開始,甚至可以說到家業務真正的戰爭還沒有開始。
站隊:BAT的天下
· 12月17日,阿里12.5億美元投資餓了么,占其27.7%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而就在一個月前,餓了么剛剛宣布獲得滴滴投資。加上此次阿里的投資完成后,餓了么創始團隊所持公司股份將不足10%。
· 11月17日,口碑發布開放平臺戰略,免費為商家提供流量、會員營銷、支付和大數據四大能力;成立生態孵化基金,首期投入金額為10億元。
· 10月8日,騰訊主導美團大眾點評合并,并在新美大最新一輪28億美元融資中,騰訊認購10億美元。
· 6月30日,百度重投O2O,李彥宏稱“3年在糯米身上投入200億元”,百度糯米正式發布“會員+”O2O生態戰略。
兜兜轉轉,你會發現,這些外賣O2O,最終都成為了BAT的門客。
現如今的O2O江湖,也一樣如此——阿里系有了餓了么外賣旗艦,輔以阿里O2O;騰訊系新美大、滴滴出行輔以非高頻O2O;百度系OTA幅射O2O的新格局重新亮相——江湖重換了大王旗。
有創業者對我說,“互聯網創業就是為了被BAT收購。”不知這是資本的可幸,還是創業的可悲。
但必須承認的是,對O2O來說,完全脫離BAT幾乎不可能。BAT手里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和豐富數據,決定了你必須去擁抱他們。影票如是、出行如是、OTA如是、外賣為代表的到家如是,整個O2O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