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在很大程度上跟我們的文化有關,最終的目的是讓人獲得文化的快樂與喜悅的心情。我們中國人信奉勵盡千辛萬苦追求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用金錢就我們可輕易換取的是電子產品、房產、花天酒地一時心靈上的滿足與安樂,但是,卻換不來內心長久的喜悅、篤定和自信,這就是文化的樂趣與魅力所在,海南黃花梨亦是如此。
一、海南黃花梨分為油梨和糠梨
我們俗稱的海南黃花梨并不是我們所說海南黃花梨樹,類似的比如我們所說的沉香,也并不是沉香樹那樣。海南黃花梨樹橫切后,我們可以看到海黃的木料三層構成:第一切層是樹皮、第二層白木和第三層的芯材才是我們真正所說的海黃原料,平時我們見到的木料有兩層,即樹皮和白木。
下圖是完整一顆海黃樹,我們俗稱的海南黃花梨便是中間顏色深的那一點點。
在海南本地,當地人會把樹心,也就是我們平時做工藝品的部位,稱為海南黃花梨的"格",“格”是白木慢慢成長轉化成的。新料叫嫩格,糠梨叫黃格,油梨叫油格,也經常有料子是糠油共生。
下圖為紫油格,非常的漂亮
海南黃花梨樹在整個海南島都有分布,海南黃花梨長在山頂上的與長在山腰的和長在平地上的,料子材質、色澤、密度、油梨、香味、紋理都會有所區別。形成這種原因的主要因素是海南黃花梨樹在生長的過程中,汲取養分和氣候條件有關,海南黃花梨樹號稱十年長一格,不同環境形成的格不同,大抵是環境越惡劣材質越好,和印度小葉紫檀一樣。環境造就了油梨和糠梨的區分,當然當地也有不易區分出的看著像油梨又像糠梨的料子,還有糠油的共生體。這些都是大概的概念。沒有一個嚴格的區分界限。
對于手串來講,盤玩久顏色都會加深,特別是喜歡手盤的建議選擇糠梨,盤后會有類似油梨的顏色。油梨需要更精心用手套盤,適合偶爾上手把玩。
二、海黃顏色
下圖是隨意找了幾張海黃手串的圖片,重點是展示不同的海黃顏色
海黃色彩的變化極其詭異而且有屬于自己的特點,不知道該如何描述這種色彩的變化,往往色彩隨著紋路都會有大拐彎式樣的變化,同一顆樹也能展示出不同的色彩,在樹的不同部位會有不同的顏色出來。這也是癡迷海黃的一個原因,總是給你驚喜和新奇。大致變化范圍在黃到黑之間漸變。在這范圍內經常有紅色和紫色的跳躍點綴,讓整個色彩異常豐富。這讓海黃在色彩和紋路上確定了每條手串的唯一性。
三、海黃紋路、毛孔、裂心
下圖是棵數百年的海黃老樹,有機會去海口可到人民公園看看,這樹在海黃中算頂級大樹了,而越黃還有靠兩人圍抱的大樹,切記海黃無大料,“幸運之錘”有時會讓你窮家蕩產。
毛孔也就是我們所說海黃棕眼,但凡木頭一定要有,類似人的血管是樹就有。同一顆樹,所生長部分格也有所不同,比如枝杈、樹干、樹根形成花紋和毛孔粗細也各有不同。枝杈料毛孔最細,紋路疤結最多,容易形成俗稱的鬼臉,特別適合做手串和小把件;在原料稀缺的年代小樹樹干也起了枝杈料的作用。
重點講下海南黃花梨裂心問題,基本海南黃花梨樹心、所括枝杈料的芯都會有裂心,做成手串就是在孔位位置,對眼手串就是眼睛位置,只是裂心程度不同,大部分不裂心的就是大料避開樹心來車珠子,裂是避了,便是紋路卻不美了。便是也不排除小部分完美品,碰到就是緣分了。
樹干料粗壯,毛孔相對枝杈料比顯粗長,特別適合做家具,有大開大合之美。靠近地面部分的樹干料還容易形成水波紋,原因是要承受整棵樹的重量,這部分木料,密度好,有些幾乎不見毛孔;
海黃樹根料是樹輸送營養的大本營,根料首要特點是毛孔粗大,因為供應該整棵木的營養都在此,但和干料比,切成平面后毛孔長度不如干料,是因為樹根多扭曲,根料形成多奇形怪狀,適合做雕件擺件類,常形成高密度瘤疤紋路,已成追捧對象。
大家容易搞混的就是但凡看到毛孔略大就全部認為是越黃,難免斷章取義了。
海南黃花梨的紋路是讓人迷戀的根本所在。每個海南黃花梨都是獨一無二,一木一世界,一木一器、一木一菩提,盤古開天,峰巒疊嶂,飛禽走獸,古文象形,似人物風流倜儻,如佛祖偉人莊嚴肅穆,各種鬼臉鬼眼穿插其間。
四、海南黃梨的味道
看教科書會講海南黃花梨是甜香味,越黃黃花梨是辛辣味。等投身到實踐中,大家會發現非常的迷茫了。其實就是讓所謂的專家們每天聞,讓他閉眼來區分,也區分不出來。一般聞味道只能確認到是黃花梨這一步, 然后我們再看紋路,顏色,分量,色澤、產地等來辨別它到底是海黃還是越黃。
主要原因如下:
1、同一棵海南黃花梨的樹枝料、樹杈料和根料味道都會略有所不同,
2、海南黃花梨油梨和糠梨也有所不同,相對海黃油梨的味道濃郁持久,糠梨的味道清淡易失。
3、放置時間長短味道不同,新伐的海南黃花梨樹的味道和它放置一段時間后味道是不同的。就類似沉香在野生環境被埋了很久后的醇厚味道和樹里新刮出來的味道對比差不多的概念是一樣的。
4、就是有很多早期被遺棄到山里海南黃花梨料子,現在被當地人上山撿到的海南黃花梨木料。表層的味道幾乎沒有,但是切開后卻奇香無比。現在工業開發從地下河道等翻挖出來的海南黃花梨木料等。在地下埋久了的海黃有天然的霉味和海黃的味道摻雜一起。也有不同。
所以,我們在學習時,首先要學會的是聞黃花梨的味道,經常聞不同的料子,加強我們自已本身的嗅覺記憶,而不是一上來就學海南黃花梨的味道和越南黃花梨味道的區分。往往連黃花梨味道是啥味都不知道,靠書本上的描述就來確定海南黃花梨和越南黃花梨真的是有點扯了。
對海南黃花梨手串來講,味道自然也有濃郁與清淡區分,海南黃花梨老料油梨味道最為濃郁。新做出來味道濃郁。
很多海南黃花梨上手說沒味道有以下幾個原因:
1、你的問題,海南黃花梨的味道不是像香水那么濃郁,這是個相對概念,還是淡淡的香味,要近距離耐心聞,邊抽煙邊聞,味道就是看你抽的啥煙就是啥味了。
2、再就是時間久表層味道揮發了,這和沉香特別像,可通過密封,快速搓揉,適當的加溫(比如套在熱水杯上)等來讓味道重新積攢起來,就容易聞到。一般海黃做的盒子等密封器具打開后就奇香無比,就是密封的原因。火燒打磨等也可以,但會有破壞性,請三思后行。
3、手串盤玩久了已形成包漿,表層已形成氧化層自然味道就被封住了,老的海黃家具和老料鑒別都是需要在不起眼地方用刀刮掉表層后來確認味道。所以海黃買料必備刀具一把,在木料市場的買料商人人帶刀滴,作用就是刮開表層來聞味道。
4、有些海南黃花梨埋在地下料子會讓木料表層味道霉化,剛好霉化層做了手串,味道會夾雜霉味。但不是說地下料不好,我只是說地下料的表面上的味道。
總結:
以上宗旨希望是大家對海南黃花梨有個大概了解,別指望買個海黃手串就能成專家,不要期望速成,要有點科學的精神來看待,學無止境,更何況我們已經幾乎見不到海南黃花梨大料,談何鑒定。特別是看到很多有證書的,自欺欺人,據經驗,有證書出具的一般都是賣假貨的,從原料到木料商再到加工商,沒有哪個環節可給你出來鑒定證書,包括國家林業局鑒定只會講是香枝木,并不區分是海黃還是越黃。太多的鑒定經驗一定是在民間,記住一定是在民間。
舉例來講:
1、專家聞不出的味道,但一些用心的常年開料師傅卻可輕易靠味道分辨。
2,很多海南黃花簟和越南黃花梨靠味道紋路等難以區分,但雕刻師傅在下刀時可輕易區分出來,海南黃花梨的韌性比越南黃花梨好的多,加工師傅在長期的雕刻中接觸的感覺讓他能一下區分出來。
3,現有就是經常游走在一線買料的木料商能根據外皮來判定海黃和越黃,這也是多年形成的專業技能。
所以建議是,打鐵要自身硬,在自己不具備專業技能前,多看書,多實踐,多上手,少下手買是硬道理。找個靠譜的誠信商家就算貴買也比錯買的強。切記買的沒有賣的精,一味追求價格,品質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在海南黃花梨路上的有很多靠譜誠信的商家,多耐心觀察和接觸,確定好一個商家可少走吃藥的彎路。
另:玩海南黃花梨是條不歸路,有時候過眼既擁有也是一種境界,一種緣份,玩的路上是開心,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版權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