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戲之虎戲
虎戲包括虎舉、虎撲二式,主要體現虎的威風凜凜、霸氣神威。虎戲看似樸素愚笨,實際卻充滿勁力。習練時,動作要做到剛中有柔, 柔中帶剛,剛柔相濟。
視頻來自國家體育總局
五禽戲預備勢:調息凝神
動作1
雙腳并攏、直立,雙手自然垂于體側,胸腹放松,頭頂正直,微收下頜,舌抵上腭;目視前方。
動作2
重心稍右移,左腳向左側橫跨一步,距離稍寬于肩,兩膝微屈,松靜站立,調息數次,意守丹田。
動作3
雙肘微屈,雙臂隨之經體前向上、向前平托,掌心向上,抬至約與胸同高。
動作4
雙肘自然下垂、外擴,同時雙掌慢慢向內翻轉,并緩緩下按于腹前;目視前方。習練注意:重復動作3~動作4,2遍。
動作5
2遍后,雙手自然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 整個動作以肩為軸,肩沉則氣沉。
★ 調息時,動作要均勻、柔和、連貫,呼吸要綿長、深勻。
★ 配合呼吸法,即雙臂上提時吸氣;雙臂下按時呼氣。
安神靜心,調理氣息,升清降濁,吐故納新,引導入境。
第一式 虎舉
雙手伸展變爪狀,外旋下按至腹前。
動作1
接上式。雙手掌心向下,十指展開,再彎曲成虎爪狀,頭自然低下;目視雙手。
動作2
雙手外旋,小指先彎曲,其余四指依次彎曲握拳,然后,雙拳沿體前慢慢上提。
動作3
等雙拳移至肩前時,十指打開,上舉至頭上方,手指再彎曲成“爪”狀;目視雙手。
動作4
雙掌外旋握拳,拳心相對;目視雙拳。
動作5
雙拳下拉至肩前時,松拳變掌。
動作6
雙掌下按,順著體前落至腹前,十指打開,掌心向下;目視雙手。
動作7
習練注意:重復動作1~動作6,3遍。3遍后,雙手自然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 習練虎舉的過程中,十指撐開,彎曲成“虎爪”,眼睛隨著雙手而動。
★ 配合呼吸法,即雙掌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
★ 雙掌上舉時,提胸收腹,拉伸軀體,向頭正上方如托舉重物。
雙掌舉起下落,一升一降,吸清氣呼濁氣,可疏通、調理三焦;手掌變成虎爪,再變成拳頭,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增強握力。
第二式 虎撲
雙爪劃弧體前傾,屈膝成虛猛虎撲。
動作1
接上式。雙手握空拳,沿身體兩側向上提至肩前上方。
動作2
雙手十指彎曲成虎爪狀,掌心向下,向上、向前劃弧,同時上半身前俯,挺胸塌腰,頭略抬;目視前方。
動作3
雙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同時雙手向下劃弧至雙膝側,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
動作4
雙腿伸膝、凸髖、挺腹、后仰,同時雙掌握空拳,順著體側自下向上提至胸側;目視前上方。
動作5
左腿屈膝提起,雙拳上舉。
動作6
左腳落下時,往前邁出一步,腳跟著地,右腿隨之微屈膝下蹲,成左虛步,同時上體前傾,雙拳變虎爪向前、向下撲至膝前兩側,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
動作7
稍停,上半身抬起,左腳收回,雙腳開步站立,雙手隨之自然下落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動作8
雙手握空拳,沿身體兩側向上提至肩前上方。
動作9
雙手十指彎曲成虎爪狀,掌心向下,向上、向前劃弧,同時上半身前俯,挺胸塌腰,頭略抬;目視前方。
動作10
雙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同時雙手向下劃弧至雙膝側,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
動作11
雙腿伸膝、凸髖、挺腹、后仰,同時雙掌握空拳,順著體側向上提至胸側;目視前上方。
動作12
右腿屈膝提起,雙拳上舉。
動作13
右腳落下時,往前邁出一步,腳跟著地,左腿隨之微屈膝下蹲,成右虛步,同時上體前傾,雙拳變虎爪向前、向下撲至膝前兩側,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
動作14
稍停,上半身抬起,右腳收回,雙腳開步站立,雙手隨之自然下落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動作15
習練注意:重復動作1~動作14,1遍。重復1遍后,雙掌向身體前側方舉起,約與胸同高,掌心斜向上;目視前方。
動作16
雙臂屈肘,雙掌內含、下按,自然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 上體前俯時,雙手盡量向前伸,臀部盡量往后拉,前后形成“拔河”之勢,利于脊柱的充分打開。
★ 屈膝、下蹲、收腹、含胸、伸膝、凸髖、挺腹、后仰,整個動作要協調連貫,使脊柱處于一個由“折疊”到“拉展”的蠕動過程。
★ 配合呼吸法,當雙手順體前上提時吸氣,前伸引腰時呼氣;雙手收回再順體前上提時吸氣,虛步下撲時快速深呼氣,再由丹田發出,以氣催力,力達指尖,表現出虎的威猛。
★ 中老年及體質較弱或患有疾病的習練者,動作幅度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
虎撲的動作,鍛煉了脊柱各關節的柔韌性和伸展性,從而帶動了腰部運動,增強了腰部肌肉力量,也對腰肌勞損、習慣性腰扭傷等疾病具有顯著的治療和預防作用。另外,脊柱的伸展活動,還起到疏通經絡、活躍氣血的作用。
五禽戲收勢:引氣歸元
動作1
接上式。雙掌經體側上舉至頭頂上方,掌心向下;目視雙掌。
動作2
雙掌指尖相對,沿體前緩慢下按至腹前。習練注意:重復動作1~動作2,2遍。
動作3
雙掌于體前慢慢劃弧,掌心相對,高約與臍平;目視前方。
動作4
雙手在腹前合攏,虎口交叉、疊掌;眼微閉靜養,呼吸調勻,意守丹田。
動作5
數分鐘后,雙眼慢慢睜開,雙手在胸前搓掌至熱,貼于面部,上、下摩擦,浴面3~5遍。
動作6
雙掌順頭頂、耳后、胸前下落,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動作7
左腳提起與右腳并攏,前腳掌先著地,后全腳掌踏實,恢復成預備勢;目視前方。
★ 配合呼吸法,即雙掌上舉時吸氣,雙掌下落時呼氣。
★ 雙掌由上向下按時,身體各個部位隨之放松,直達腳底涌泉穴。
★ 雙掌相疊時,男性左掌在上,女性右掌在上。
★ 雙掌在胸前劃平弧時,要自然銜接,意將氣息合抱于丹田。
引氣歸元勢將練功時所得的體內、體外之氣,導引歸入丹田,起到和氣血、通經脈、理臟腑的功效;而搓手、浴面又將氣息逐漸平和,利于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