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歷史上紀年的方式有很多,而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黃帝紀年和孔子紀年了,當然還有公元紀年,我國古代很長時間都是使用的黃帝紀年法,就是用皇帝的年號來紀年,比如說唐太宗貞觀六年等等,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很多人都在討論該用什么方法紀年,最后還是選擇了公元紀年,為何會選擇公元紀年而不選擇老祖宗留下來的黃帝紀年和孔子紀年呢?接下來先跟大家說一下這三種紀年方式。
黃帝紀年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紀年方式,這種紀年方式就是根據我們華夏祖先黃帝即位以及創制歷法的時間來計算的,但是我國的歷史上卻從來沒有真正的使用過這種紀年方式在民國建立以后,才有人提出了這個紀年方式的概念。而孔子紀年這種方式是清末時期出現的,是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提出的,就是以孔子的生辰為元年開始計算,但是沒有使用多長時間。而公元紀年最早是來自于基督教,是教徒們為了計算基督復活日開始紀年的。
在新中國成立那一年,經過政治協商以后,最終決定選擇公元紀年,采用這種方式也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這種紀年方式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方式,使用這種紀年方式可以方便我們的計算,還有就是為了展現我國和國際接軌,融入到世界這個大家庭,現在也證明這樣的決定確實是對的,使用起來確實是方便了很多,減少了和國際上的差異。
那么為什么不選擇黃帝紀元和孔子紀年呢?首先先說黃帝紀年,這種紀年方式是比較古老的一種方式,除了我們國家的人,只有非常了解我國歷史文化的人才能夠看懂,而且這種紀年方式要比公元紀年早2698年,所以這種紀年方式跟國際上相差較大,計算起來不方便。而孔子紀年是梁啟超康有為在維新變法的時候,借鑒西方紀年方式創造出來的一種紀年方式,使用起來就像是抄襲一樣,還不如直接使用公元紀年,而且康有為是儒家的學者,使用孔子紀年的話會感受不到新中國的氣象。
我國選擇公元紀年,就表示我們開始邁向國際化了,我們走進了世界的舞臺,開始了新的路途,我們國家跟外界交流的時候,這種方式讓我們國家在外交上不會有障礙。而且我國最古老的紀年方式,在別人說到多少年的時候,還需要換算一下,這就大大的方便了我國人民和外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