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經絡穴位與功用
經絡
重要穴位
位置
作用
地位
重要方
足陽明胃經-----培育后天之本
承泣
眼眶瞳孔下對點
迎風流淚、青光眼等眼疾
胃經第一個穴位
眼疾和美容六穴
四白
眼眶下面凹陷處
養顏美白、黑眼圈、老花眼、三叉神經疼等
明目穴
巨髎
四白穴往下,到鼻翼兩旁,及鼻孔旁邊
面部神經、三叉神經、中風
頰車
使勁咬牙,面部突出包,即咬肌,上面窩即是,與嘴角處一平行線
治牙疼、口眼歪斜,面部神經麻痹
治牙疼時與合谷穴一起
頭維
額頭角一橫指(1,5厘米處)
頭疼、頭脹、眉棱骨疼、太陽穴疼
人迎
喉結旁開兩橫指(1.5寸),喉結旁邊一摸有動脈在跳
緩解壓力、降壓、祛斑、去黑眼圈
緩解心理壓力最好穴位,治高血壓要穴,美容要穴
不要按揉,要撫摸、捋順它既可
缺盆-乳根
缺盆、氣戶往下等
開胸順氣
拇指沿線推
天樞
肚臍旁兩寸
消化系統
升清降濁、過濾血液、排泄功能
腹部推揉
水道
天樞穴下三寸,關元穴旁開2寸
利尿,治膀胱炎、前列腺炎、腎炎、小便不通等
推揉或點揉
伏兔
膝蓋上6寸處
心跳過快、心慌及調節心臟功能
用掌根順時針按揉,補足心臟氣血
陰市
腿伸直時膝蓋處出現一個窩,即此穴;膝關節上3寸
治血糖過高,對老年人尤為重要
降血糖要穴
揉
梁丘
大腿前面髁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得連線上,髕底上兩寸;或陰市穴下1寸
胃病與膝關節的急性病。
犢鼻
膝蓋下面內外側各有一窩,稱膝眼,外側窩即此穴
膝蓋受損、膝關節積水、走路不穩、補脾胃、壯腰腎、瘦腿
氣血最盛,強身穴;膝蓋為筋之府,人體動力源。
引血下行三部曲:第一步推腹,第二步跪膝,第三步金雞獨立;氣血引下,循環通常
足三里
膝關節髕骨下,髕骨韌帶外側凹陷中
消化、血液、心臟、內分泌系統。
人身第一長壽穴,人體保健第一穴,
敲、點、揉
上巨虛、下巨虛
足三里往下四橫指為上巨虛;上巨虛往下三橫指為下巨虛
上巨虛治療大腸、便秘等;下巨虛治療小腸病
條口
下巨虛往膝蓋方向向上1寸處;把腿伸直,迎面骨處正好有一肌肉,其下緣點既是
肩膀發沉、肩周炎、高血壓、心血管病、防腦中風
又稱肩凝穴,通經活絡能力強
豐隆
條口穴旁開一橫指
化痰功能
解溪
腳腕系鞋帶處;腳腕和腳背交界處,抬腳尖,硬筋旁邊的窩
放松身心,改善腦供血不足
按揉或轉腳腕
陷谷
腳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間接縫處往腳背方向上走5厘米處即是
威嚴、胃下垂、頭疼、太陽穴疼
內庭
腳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間接縫處
鼻出血、祛胃火
厲兌
第二趾尖
精心安神,治做噩夢
十個腳趾攥、扭、掐趾肚,安眠作用
手陽明大腸經---肺和皮膚的保護神
商陽
是指間內側
便秘,人體開塞露
治便秘要穴
合谷
手虎口處
收面口疾病,止疼、防感冒
包治百病的萬能穴,大腸之原穴
太沖配合谷治療頭疼;牙痛是左側痛按右側穴
第二掌骨
微縮的人體,按壓相應位置等于給身體各處安上保險了
長在手臂上的全息本草
把痛點按揉的不痛了,效果就出來了
陽溪
改善眼部、頭部供血,明目,眼痛等
補陽氣,提精神
偏歷
兩虎口相交,中指在手臂上所點之初即是
治療面部神經麻痹、預防腦中風,利尿消腫如前列腺疾病、尿路感染
撥動著揉,把亂筋揉開
溫溜
祛除寒邪
刮痧
上廉、下廉
清腸、治便秘
主要功能清腸毒
手三里
陽溪穴與曲池穴的連線上,曲池下約三橫指,即2寸處
上肢疲勞、酸疼;頭面腫,腰膝痛,鼻炎,身體虛弱
強壯穴,和足三里一樣為保健大穴,常揉增強免疫力
揉
曲池
肘關節橫紋外側細縫接近肘尖的部位
調節心情,緩解關節,控制血壓、血糖,明目等
降血壓要穴
手五里
正好在骨頭上
肩膀疾病,淋巴結核
通經活絡,專門給肩部,頸部和頭部供血的一個很好穴位
臂臑
肩膀三角肌下緣
白內障,視神經萎縮、眼睛脹痛、迎風流淚等
治療眼疾要穴,尤其白內障,明目穴
肩腢
肩膀上面窩中
預防感冒、改善頭部供血、預防腦中風
預防感冒和腦中風要穴
迎香
鼻翼外緣中點
鼻炎、鼻塞。
鼻炎的克星
手指搓熱,撫摸鼻翼,再點按迎香
足少陽膽經
瞳子髎
外眼角旁邊一點的凹陷處
各種眼疾、祛魚尾紋
膽經的起點
聽會
耳垂邊,貼著面頰的地方,食指一按,這里有個窩,張嘴時窩時凹進去的
耳鳴、耳聾、面癱
懸顱、懸厘
耳朵斜上方
治頭暈目眩
率谷
耳尖上邊1.5寸
消化不良、酒后頭疼、肚子不舒服
天沖
頭疼、驚恐、癲癇
浮白
專治白發
風池
后腦頭發邊緣有一凹窩,往里一推,會觸到脖子后面兩根硬筋,往上面是枕骨,大拇指往里一頂既是
各種風癥
肩井
肩關節和脖子邊緣的中點處,大拇指放在肩上,貼住脖子,中指所點的位置既是
頸肩綜合征、牙疼、乳腺疾病、淋巴結核
四通八達之通經活絡之要穴
按揉
淵腋
模到腋窩,向下四橫之際3寸處即是
乳腺增生,肋間神經疼、腋窩出汗
中指或食指點
輒筋
養筋護肝,行氣化淤
四個手指肚捋淵腋到輒筋
日月
心窩下邊,乳房旁開4寸即是,乳頭內側
膽結石、膽囊炎
與期門穴互為表里
京門
用手指骨頭硌側面位置,在骨頭邊緣,對應大腿兩側的高點處
腎氣不足,腰酸腰疼
膽經上的補腎大穴
帶脈
與肚臍眼相平的腰側位置
減法,前列腺疾病,便秘,婦科病
推腹法,側著推,往中間腿,往大腿根腿,敲帶脈隸于減肥,老年人可以加強胃腸蠕動治療便秘。
環跳
臀部
高血脂,水腫,靜脈曲張
膽經穴位,通膀胱經,排毒功能
趴著敲打
風市
站立姿勢,手自然下垂,中止鍵對應的大腿外側位置即時
風癥、失眠、腰酸、腰漲疼
風市是各種風的市場
敲打風市能改善膽經的循環效果,所謂敲膽經就是敲風市、中瀆穴。
中瀆
風市下方
膽經瘀塞、膽結石、膽囊炎等
疏通瘀阻的大穴,人體中焦形成瘀阻的溝。
敲打
膝陽關
專治膝蓋疼
陽陵泉
腓骨小頭前下方一橫拇指處;膝蓋下外側旁有一高出來的小骨頭,骨頭下緣邊上,食指按住,如撥琴弦,有筋
膽囊疾病、膝關節病、慢性胃炎、抽筋、肝膽郁氣、月經不調等
膽經的合穴,女士“逍遙丸”,筋之會穴
反復撥動
陽交、外丘
并排
頭疼,乳腺疼
膽經郄穴
光明
腳外踝尖上5寸處
眼病、青光眼、白內障、頭疼、慢性膽囊炎、慢性肝病等
膽經的絡穴,治眼疾要穴
懸鐘
外踝前緣上3寸
頭痛、腰痛、頸椎病、關節炎等
髓之會穴,
腰椎痛,揉懸鐘穴、太溪穴、復溜穴配合效果好。
丘墟
外踝骨的前緣
嗓子紅腫、咽喉腫痛、牙痛等
各種上火之癥,膽經原穴
女福穴
外踝前側下1寸處,肌肉微凸。
婦科病和男性前列腺疾病
手少陽三焦經-------內分泌永不失調
關沖
無名指外側1毫米處
堵得慌、暈車,咽喉痛,急性咽炎等
三焦經的第一個穴位,三焦經出氣的地方
用指甲掐或用指節硌有效果;關沖加勞宮治暈車
液門
無名指與小指縫間,頂著無名指的骨頭,推壓時比較疼。
治人體干燥癥;咽干、嘴干、眼睛干等解除熱性感冒癥狀;幫助恢復體力。
主水液
中渚
液門下1寸處
眼疾,各種痛癥:肩膀痛,中耳炎,耳聾,肩周炎,膝蓋痛等等,手指蜷縮不能伸開等
治療痛癥的要穴
揉穴技巧:先掐進去,然后挫著揉,讓其發麻,一麻就通
陽池
激發身體氧氣,揉此穴,陽氣激發
此經要穴,蓄積人體陽氣,三焦之原穴
先揉陽池激活陽氣,后揉中脘,推腹排濁氣,再揉氣海,人體上下氣就全通了
外關
腕橫紋上2寸處
打通膽經,緩解坐骨神經痛、腰痛、肋骨痛、肩膀痛、頭痛、落枕
治療偏頭痛的要穴,痛癥找外關。
支溝
手背朝上時,腕關節北側的橫紋上三寸,前臂兩骨頭間空隙
便秘、兩肋疼、耳鳴、耳聾
治療便秘的要穴
天井
肘尖上1寸處有個窩
治淋巴結核
冷淵
肘尖上2寸處
因上火而頭痛、頭脹,發熱、心里煩躁
又叫冷清泉,祛火
消濼
肘窩往上5寸處
祛濕化痰
祛濕化痰要穴
臑會
專治肩膀痛
肩繆
肩關節后方,胳膊外展時肩部后面出現的小窩
肩周炎
天牖
緊挨耳后斜下方1寸處
治耳聾、耳鳴,肩頸痛等
治耳聾、耳鳴要穴
翳風
耳后凸起的高骨向下摸,到耳垂后面,下頜骨后面的凹陷處
一切風疾,耳聾、耳痛、牙痛、頭暈、偏頭疼等
瘈脈
翳風穴上邊
負責頭部供血、預防腦血管疾病
專給大腦供血
耳門
張嘴時耳朵前方摸到的凹陷處
耳鳴耳聾(按揉時要一壓一放)
足太陽膀胱經
晴明
內眼角稍靠上的凹陷處
眼病、青光眼、白內障、近視等,打嗝
眼疾第一大穴
十指肚梳頭50次,中心線旁開1.5寸,治眼疾、頭疼、癲癇。
攢竹
眉頭內尖
眼疾熱癥如紅腫等
眼疾要穴
眼部六穴:魚腰、承泣、絲竹、攢竹、四白、晴明。
天柱穴
后脖頸入發際0.5寸處
明目醒神、降壓,防頸椎病、感冒。
揉到酸痛點
八繆
腰部下方,褲腰下緣和尾骨尖中間旁開2-3厘米處
生殖系統疾病,腰疼、痛經、子宮肌瘤、前列腺等
橫擦或者痛點按揉
后被撞樹、撞墻、撞門框疏通背部膀胱經
委中、委陽
膝關節后側摑窩橫紋中點,委陽在委中外旁開0.5寸。
腰疼,腰背部所有疾病;膝關節、腿部疾病、足根疼,降血壓
承山
提腳尖時小腿后方肌肉的交角凹陷處
痔瘡、肌肉疲勞、腰疼。
結合提肛治痔瘡。
飛揚
承山穴斜外下1寸
慢性腰疼
慢性腰肌勞損首選穴
昆侖穴
外踝骨后緣
對老年人效果特別,老年炳炎、腰腿等,降壓穴
手指肚推飛揚至昆侖,告別降壓藥
申脈、至陰、京門、足通等
腳外踝下緣至腳外側
腿抽筋、癲癇,筋脈不展
手太陽小腸經----主治液病,手到病除
少澤
小指甲外側旁邊一點,用指甲掐
治療產婦乳汁不足,小兒打嗝,溢奶等
小腸經第一個穴位
前谷
從少澤往小指跟上推,推倒一塊骨頭推不動了,卡主的點既是
頭后部痛、眼睛脹痛、耳鳴、手心發熱、出汗、腮腺炎等
后溪
小指側接近第五掌指關節后,手掌手背交界的地方;從掌根向小指根方向推,卡住的地方即是,或者一攥拳,感情線小指側的紋點既是
急性腰疼;具有止疼作用,坐骨神經、脊椎病,癲癇等
八脈交會穴,四通八達穴位,治百病
腕谷
掌根下有一條橫紋,側面有一根骨頭骨頭前邊的凹陷
祛身體濕熱,治療糖尿病,治便秘
治糖尿病要穴和祛濕要穴,小腸經的原穴
陽谷
腕谷后面一橫指的尺骨莖突前面的凹陷處,即腕橫紋的小指一側
降血壓,至頭暈、牙痛、口腔潰瘍以及頭腫、頭脹、三叉神經痛
降壓穴位
養老
把左手手心朝下,平放在胸前,右食指點在左手腕關節高處的那塊骨頭上,然后左手往里一翻,右手食指就跑到一條縫里面了,這個縫即是
防止所有的老年病:高血壓、老年癡呆、頭昏眼花、耳聾、腰酸背疼等
預防衰老的穴位
支正
腕背橫紋上5寸(四橫指加兩大拇指的寬度)
頭痛、目眩、驚恐、頸椎壓迫、記性不好、扁平疣、脂肪瘤
支持正氣
小海
肘關節外側(有麻電感),小指側面線上的肘尖兒和少海中間。一揉有根筋
小指發麻,耳聾耳鳴
耳聾耳鳴要穴
肩貞
肩關節后面,自然下垂后,手貼近身體,在腋后線頭向上一存處
肩周炎
天宗
肩胛骨的中線上中點處
頸肩部綜合征
治療頸椎病的要穴
曲垣、秉風、肩外俞、中俞等
頸背部、氣血通
刮痧
天窗
把頭歪向一側的時候,有根叫胸鎖乳突肌的大筋就會出現,天窗穴就在與喉結平行的這條肌肉的后邊一點兒,兩側各有
雙向調節血壓、明目聰耳
首先明目然后聰耳
平常多搓脖子,綠波茲每天20下,雙向調壓,
天容
女士耳墜耷拉下來的位置
治耳聾、耳鳴、美容
美容大穴,治耳聾、耳鳴要穴
聽宮
一張嘴,耳屏凹進去的地方
之耳鳴、耳聾、治牙痛
耳聾耳鳴首選穴
足太陰脾經-----化掉慢性病
隱白
大腳趾指甲旁約1毫米處
各種出血癥、鼻炎
脾經第一穴
因為小,用指甲掐或指尖點,或細棒點按
大都穴
隱白穴往上,大腳趾根的位置即是
缺鈣引起的肌肉萎縮、骨質疏松、腰腿疼及頸椎病、糖尿病、消化能力弱等
對老年人來講是補鈣要穴
太白
腳的內側面,大腳趾骨節后下方凹陷處
腹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頭暈、糖尿病等
脾經的原穴
用大拇指的內側多硌此穴
公孫
太白穴往上1寸
消化不良、婦科病、胃泛酸
功能強大,運血、銅器、活血、解瘀
商丘
內刻骨的前緣偏下一點即是
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
消炎大穴
三陰交
腳內髁尖上三寸即四橫置的地方
婦科病首選、肝腎脾病
肝、腎、脾三條陰經交會點
一穴多用,三陰交配陰陵泉安雅戈8分鐘,治療泌尿系統首選方法。
漏谷
從三陰交穴貼著腳骨內側下緣往上三寸
消化不良、男性前列腺、腿肚子酸疼
地機
貼著脛骨往上走,與腿肚子上的最高點正對著的地方即是
治療胰腺炎、糖尿病,增強腸胃功能
此穴即大地充滿生機的意思
揉
陰陵泉
順著脛骨一直往上,捋到膝窩下卡住了、捋不動了,此處即是
各種炎癥、水腫、婦科病
人體祛濕大穴
捋四穴(陰陵泉、地機、漏谷、三陰交)胖人減肥,瘦人增肥
血海
左手掌抵住右膝蓋,大拇指下肌肉凹陷處為右血海,左血海亦然
婦科病,治瘙癢,調節血液循環
功效相當于足三里,前者補氣,后者調血
腹部諸穴
人體中線旁開四寸
推腹法
大包
肋骨這塊兒腋窩直下6寸處
急性扭傷、肋間神經疼等
脾經最后一穴
手太陰肺經-----氣順病自消
云門
穿背心,兩手叉腰對鏡子,看到肩膀的鎖骨旁邊有個窩,窩的中心點即是
排出體內濁氣
氣體宣發穴
揉
中府
鎖骨窩下一寸,夾緊上肢時,大約與腋下對齊,云門穴下1寸
肺病(按時不要用勁),預防心絞痛、止咳喘等
肺經的募穴,脾肺兩經交會穴
每天推一推,濁氣散開,調理心血管,止咳
天府
治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和皮膚過敏
俠白
天府下以拇指寬度的地方就是
指經常恐懼、心跳過速、肋間神經疼
尺澤
肘橫紋大拇指方向的肱二頭肌肌腱凹陷處
咳嗽、氣喘、高血壓等;肘關節,交通肺和腎,調節身體虛實、補腎
補腎要穴
孔最
大拇指方向腕橫紋上七寸,尺澤穴下5寸處
出血性疾病如肺咳血,感冒引起的嗓子痛、發燒、痔瘡等
治痔瘡要穴
列缺
兩手交握,左手食指在右腕背部,食指下既是,手指上拇指側的掌根下有個高的骨頭叫撓骨,用大拇指一按有凹陷處,就是
小病小疾;風寒、煩躁失眠、成人前列腺、偏頭疼等
頭項尋列缺,肺腎交會穴
經渠
順氣,補充精力
調氣要穴
太淵
腕橫紋上
心臟跳動異常,早搏、房顫、靜脈曲張等血管病
補氣要穴;脈之會穴,總管人體血管脈絡,肺之原穴
魚際
大拇指下有一塊項魚肚的地方,魚際是最敏感的點
治療心里有火、夜間咳嗽、煩熱,小兒腸胃不好
退熱要穴,治療高血壓
少商
指甲旁邊
急性咽喉痛等
足厥陰肝經----保命的萬靈丹
大敦
大腳趾內側的指甲縫旁邊
治崩漏、月經過多等出血癥
肝經的第一個穴,井穴
大敦穴與起旁邊脾經的隱白穴配合止血效果無敵
太沖
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結合的地方向后,足背最高點前的凹陷處;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厘米處,
失眠;肝病;降壓;排毒
肝經的原穴,人體最大的解毒工廠,人體第一大要穴:解毒穴(肝)、消氣穴,
揉,從太沖到行間方向不能反;雙太沖配合谷按揉三分鐘調節心態治高血壓。
行間
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間的中央起,稍靠大拇指側,表面交接處
肝病、牙痛、鼻出血、舌尖長泡等
泄心火穴位
揉
三陰交
慢性肝病、肝功能弱、月經不調等
蠡溝
在骨頭的正面上
治痛經、瘙癢、調和肝膽上的冰
肝經的絡穴
揉
中都
治急性肋骨痛,肝區痛、眼睛脹痛等
肝經郄穴
曲泉
屈膝膝蓋內側膝彎處
肝腎陰虛、祛濕熱
溝通肝腎的要穴
一穴兩用,滋陰祛熱,功莫大焉
陰包
疏通瘀塞氣血
期門
心窩左右肋相交處下二指寬即巨闕,乳頭下平行線與巨闕同高肋骨間
心里不舒服、郁悶、肝炎等肝病
期門肝經的募穴,既肝經的氣血匯集的地方
章門
總調五臟六腑,由肝臟到五臟
臟之會穴,即五臟氣血在此匯聚
揉
手厥陰心包經---救人性命
天池
乳頭旁1寸
乳腺增生、乳腺炎、淋巴結核
心包經濁氣的起點,按揉能排濁,治淋巴結核的根本
天泉
胳膊上肱二頭肌正上面2寸處
胸悶氣短、咳嗽、理氣化痰
給心臟補血、理氣化痰
心包阻滯點
天泉穴下面靠近曲澤穴1/3的位置。即下三分之一
胸悶、早期心肌梗塞、心絞痛
經絡圖沒有
按,選左臂,離心臟近
曲澤
長期獨門,急性胃腸炎
心包經的合穴,對心臟供血不足和肝氣不足有益
按揉
郄門
腕橫紋上5寸處
急性乳腺炎、急性心絞痛
心包經的郄穴
按揉
間使
老年癡呆、失眠、健忘、神志不清
按揉
內關
握拳時手臂中間兩筋,腕上兩寸兩筋之間
功效是心、胃、胸全管,心律不齊,冠心病等
疏通穴,非補穴
掐按,身體虛弱,不能掐按;雙內關配雙三陰交強健脾胃,保心養鬧。
大陵
健脾養心,失眠、消化不良、急性胃疼等
心包經原穴,治失眠效果最佳
勞宮
手的正中心,
中暑、暈車、口臭等
人勞累以后休息的地方,養氣血的補穴,心包經的火穴,不足能量
按揉內外勞宮(手心內背)和內外涌泉,治療作息紊亂引起的失眠
中沖
中指指尖上
開竅醒腦、祛熱清火,心中煩躁。
井穴
足少陰腎經------激活先天之本
太溪
腳內踝后緣的凹陷中
腎病,通風,關節病,老年癡呆等,使人消除恐懼,
腎經原穴,全身第一大補藥,激發身體原動力相當于激發先天之本
太溪穴加足三里,補充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太溪穴加太沖穴降血壓。太溪補腎,太沖排濁。每天按揉3-5分鐘,防止腎病。
涌泉
足趾向下卷時足前部的凹陷處,約足第二三趾縫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與三分之二交界處
口腔疾病,高血壓;心絞痛、生殖系統、不易衰老。
人身第二長壽穴,腎經的井穴,即源頭。打通涌泉穴,打開生命之門,精力會源源不斷被激發起來。
每天搓腳心100次,跪膝法、金雞獨立在于引血歸源。跪膝法是跪著在地板上或床上走,調節腰椎、調節肝腎。
然谷穴
內踝骨前斜下方2厘米處高骨頭下緣
糖尿病特校、男科病、治失眠
腎經滎穴,平衡水火
少海穴加然谷穴治失眠
大鐘穴
腳內踝后緣的凹陷往下約1厘米處
通二遍、強腰壯骨,清腦安神
腎經絡穴,治慢性病
水泉穴
治膀胱炎,前列腺病
腎經郄穴,治急性并
照海
內踝下緣
咽喉、咽炎等
復溜
太溪斜上
靜脈曲張、盜汗、失禁、眼疾要穴,治療麻木等
調節腎經的杠桿,是樞紐。補腎滋陰,利水消腫
先揉肺經尺澤穴再揉復溜穴,加太溪,最補腎、最降壓。
交信
內踝上2寸
女性月經不調等生殖系統病
女福大穴
筑賓
內踝上5寸
通風、結石、抑郁、癲癇
排毒穴
陰谷
膝窩處、委中穴的內側
生殖系統并和頸椎病
手少陰心經---護命攝神,百病祛根
極泉
腋窩頂點,中部有動脈搏動處
冠心病;肺心病(穴位撥動),咽干煩渴淋巴結,調節心率腦血栓,上肢不舉抑郁癥,腋窩正中找極泉
心經的起點
可以撥動到手發麻,胳膊發麻
青靈
肘上3寸處,靠近肘邊
肩臂不舉衣難穿,頭痛肋痛點即安,青為疼痛靈為驗,就在肘上3寸邊
治療痛癥非常有效
少海
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中點,肘橫紋尺側紋頭凹陷處
肘關節(穴位撥動);煩躁,失眠,心臟痛,手臂麻纏,牙齦腫痛等等
滋陰降火;合穴,其水火相濟的作用,治耳鳴要穴
按揉;少海加合谷去火快
靈道
手掌下面小指側橫紋下面1.5寸,摸的時候有一根筋,就在筋外側一點兒,揉的時候貼著筋往里掐揉
主治神志方面:恐懼、悲傷、癲癇、抑郁、精神分裂以及房顫、早搏、心動過速等
寧神安心,化痰開竅,及時緩解心臟病、心絞痛
多揉左邊穴位
通里
腕橫紋上1寸處,緊挨著靈道
調節人的情致和心臟本原病
陰郄
治急性病發作、盜汗、恐懼、悲傷等
神門
腕橫紋小指側線上的骨頭下邊
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失眠、、頭暈、血壓高、癲癇等
心之原穴,功能強,寧神安志
雙神門配雙昆侖治療心虛之妙藥
少府
掌心感情線上,握拳,小指所點處就是,心臟有問題的此處很敏感
治療先天性心臟病、頭頸痛,心悸、驚恐、尿失禁等
少沖
小指指甲內側旁1毫米處
心火大、愛煩躁
心經最后一穴位
任脈----------打通任脈,萬毒不侵
會陰
前后陰之間
男性前列腺病、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等
任脈的起點
揉
曲骨
恥骨結合處
專治前列腺疾病
將痛點揉散
關元
肚臍正下方四橫指(臍下三寸)
第一性保健穴,失眠;腎虛;婦科;
男子藏精,女子蓄血的地方。
石門
避孕、小腹脹、調理月經
三焦經的募穴
氣海(丹田)
臍下1.5寸。關元與臍的中點
十二經之本,五臟六腑之本,性命之祖。腹式呼吸,延年益壽
小腸經的募穴
靜坐,守丹田是養心大要
神闕
肚臍眼
強壯脾胃和體質,消化、生殖等
激發元氣、元神,養生療病妙法。
按壓揉100次,意念集中于此,治療失眠最有效;拍打肚子
水分
肚臍眼上1寸
分清泌濁、利尿消腫、消除慢性炎癥
下脘、中脘和上脘
臍上四寸
胃的募穴,腸胃病
中脘為腑之會穴
摩腹法
巨闕
調節心臟、治療胃下垂
心臟的募穴
按揉;推腹法:排濁氣、濁水、宿便。
鳩尾
劍突處
驅散心中悶氣
膻中
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中點
心包募穴,心臟、呼吸、循環等;調節心腦血管功能、抒發胸中悶氣乳腺疾病
人體大穴,氣之會穴,稱中丹田
由檀中往兩邊推
紫宮、華蓋、天突
紫宮養護心臟,華蓋保護肺;天突對慢性咽炎、咳嗽、氣喘有作用
承漿
治流口水或口干、六神無主
督脈———人體太陽升起的地方
長強
臀部的尾骨尖上
防治脫肛、痔瘡、大補腰腎
督脈第一個穴位
腰俞
治腰疼
俞是通道、通路的意思,腰俞跟腰通著
拔罐,將氣血引過去
腰陽關
補腎強腰,治腰疼、男性前列腺疾病和婦科病
拔罐提升人的元氣
捏脊法
命門
腰部正中線,與肚臍正對
壯腰補虛,溫補脾腎;磨擦生熱
改變“先天之本”
命門處有腎俞到命門擠壓,命門處搓熱
懸樞、脊中
命門往上的穴位叫懸樞、脊中
調節三焦按懸樞;補益脾胃,揉脊中
中樞
治膽系統毛病
點揉
筋縮
筋縮的旁邊是肝俞
治療椎間盤突出、小兒抽動癥、癲癇
此處會很痛,筋縮盤繞
神道
神道的旁邊是心俞
心臟供血不足、心絞痛
大椎
祛除熱毒,抵御風邪
手搓
風府
后發跡正中一橫指的凹陷中
抵御風邪;頭疼、頭重高血壓引起的頭疼、眩暈等
百會
大拇指插耳洞中,兩中指頭頂接處
開竅醒腦,降壓美發、升陽舉陷
百會為白脈所會,百病皆主,按壓百會,激發陽氣,治療失眠;按揉加振顫
經絡之“天、地、橋”天為百會,地為涌泉,脊柱和神闕(肚臍眼)為橋
印堂
治療頭脹痛、胃下垂、脫肛等
人中
中暑、昏迷
神庭
前發跡正中直上0.5寸
頭疼、眩暈,精神、心理疾病等;有印堂到神庭腿,睡前揉20,醒腦、治失眠
耳朵
耳者,宗脈之所聚也
搓耳朵壽命長
耳朵后面(耳輪后面)有條溝叫“降壓溝”用手從下往上掐或推。
揉耳垂養顏治失眠;掏耳窩調和五臟;揉外緣強健四肢;捏三教滋陰補腎;搓全耳通達全身
手
心虛手上取三點心、肝、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