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
一、立案材料來源
(一)公安機關或者檢察院等偵查機關(無法院)直接發(fā)現的犯罪事實或者獲得的犯罪線索。
(二)單位或個人的報案或者舉報
(三)被害人的報案或者控告
(四)犯罪人的自首
【區(qū)別報案——控告——舉報】
1.主體:所有人——被害人——被害人以外的人
2.內容:不知犯罪嫌疑人知道犯罪嫌疑人知道犯罪嫌疑人
二、立案條件
1.公訴案件:(1)有犯罪事實(2)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注意15條的消極情形)
2.自訴案件:(1)屬于刑事自訴案件的范圍;(2)屬于該人民法院管轄;(3)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訴的;(4)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能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
三、立案的程序
1.對立案材料的接受
都應當接受,對不屬于自己管轄的移送,情況緊急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
2.對立案材料的初查
《最高檢規(guī)則》第173條,在初查過程中,可以采取詢問、查詢、勘驗、檢查、鑒定、調取證據材料等不限制初查對象人身、財產權利的措施。不得對初查對象采取強制措施,不得查封、扣押、凍結初查對象的財產,不得采取技術偵查措施。對立案材料的處理立案或不立案。(書面決定,不立案決定要告知控告人)
四、立案監(jiān)督
(一)被害人的監(jiān)督
1.作為控告人對于不予立案不服的,可以7日內向原決定機關申請復議。
2.可以向檢察院申訴要求監(jiān)督。
3.可以向法院自訴。
(二)檢察院的監(jiān)督
1.線索來源
①檢察院主動發(fā)現;
②通過被害人的申訴獲得。(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行政執(zhí)法機關)
2.線索審查
(1)沒有犯罪事實發(fā)生,或者犯罪情節(jié)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及時答復投訴人或者行政執(zhí)法機關;
(2)不屬于被投訴的公安機關管轄的,應當將有管轄權的機關告知投訴人或者行政執(zhí)法機關,并建議向該機關控告或者移送;
(3)公安機關尚未作出不予立案決定的,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4)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屬于被投訴的公安機關管轄,且公安機關已作出不立案決定的,經檢察長批準,應當要求公安機關書面說明不立案理由。
3.具體監(jiān)督
(1)應立案而不立案
①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②公安在收到通知書的7日內說明不立案的理由。
③認為公安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
④公安機關在收到《通知立案書》后,應當在15日內決定立案。
(2)不應立案卻立案的
①應當要求公安機關書面說明立案理由
②公安在收到通知書的7日內說明立案的理由。
③認為公安立案理由不能成立,應當通知公安機關撤銷案件。
④公安機關在收到《通知撤銷案件書》后,應當在15日內撤銷案件。
(3)公安機關的復議、復核
①公安機關認為人民檢察院撤銷案件通知有錯誤要求同級人民檢察院復議。
②檢察院在收到要求復議意見書和案卷材料后7日以內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
③公安機關不接受檢察院復議決定可以提請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復核。
④上級檢察院應在收到提請復核意見書和案卷材料后15日內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