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月經愆期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不外是脾虛、腎虛、氣郁、血瘀等原因。因為脾統血,如果脾氣虛弱,統攝功能失常,往往導致經期錯亂。而氣又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再如血瘀阻滯,新血不得歸經,也是導致月經超前、推后的因素。在診斷時,需依照四診八綱詳細鑒別。《婦人規》說:“當察臟氣,審陰陽,詳參形證脈色,辨而治之,庶無誤也。”
其治法應以調氣養血為主,而具體的方法又當根據病情來決定。血虛宜補血益氣,脾虛宜健脾和胃,肝郁宜調肝解郁,腎虛宜滋腎培元,血瘀宜活血通瘀,心腎不調宜養心益腎。臨床時,當察其偏寒偏熱,夾濕夾痰等不同情況,隨證加減。
1.血虛型
癥狀:經來先后無定期,色淡量少;經后腹部反痛,喜撫按;心虛易驚,食眠欠佳,精神疲憊,腰膝酸軟,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象細弱。
治法:養營補血,益氣扶脾。
方藥:小營煎(《景岳全書》)。
當歸6g 熟地黃9g 炒白芍9g 山藥12g 枸杞9g 炙甘草6g
服法:水煎服。
加減法:夢多自汗者,加棗仁9g,茯神9g,浮小麥15g。
兼證:兼氣虛,經量多,神疲氣短,面無血色,苔薄舌質淡,脈虛弱。宜氣血雙補,八珍湯(《證治準繩》)主之。
黨參12g 白術12g 茯神12g 秦歸6g 熟地黃12g 白芍6g 川芎3g 甘草3g
水煎,溫服。
如心煩不眠,頭暈耳鳴者,加棗仁9g,山茱萸9g,阿膠珠9g。
2.脾虛型
癥狀:經行或先或后,或斷或續,色淡;面色蒼黃,精神疲倦,手足不溫,心悸氣短,有時腹脹,口淡無味,食少易吐,大便溏?。簧嗵Π啄仯}濡。
治法:培土扶脾。
方藥:加減參苓白術散(自制方)。
黨參15g 茯神6g 白術9g 甘草6g 木香6g 砂仁3g 懷山藥12g 扁豆12g
服法:水煎,溫服。
加減法:腹痛者,加焦艾9g;腰痛者,加杜仲12g,續斷9g。
兼證:脾虛偏寒,經行無定期,色紫黑,量較多而質??;心跳心累,手足不溫,胃脘不舒,時欲熱飲;舌淡苔白,脈虛遲。宜溫中散寒,益氣調血,溫胃飲(《景岳全書》)主之。
黨參12g 白術12g 扁豆15g 陳皮3g 干姜6g 炙甘草6g 當歸6g
服法:水煎,溫服。
腹痛者,加吳茱萸3g;嘔吐者,加半夏6g,砂仁3g。
3.肝郁型
癥狀:經來時先時后,時多時少,色較正常,間有凝塊;兩脅脹痛,口苦咽干,頭暈,精神抑郁,舌紅,苔薄微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解郁,佐以調經。
方藥:解郁調經湯(自制方)。
牡丹皮6g 秦歸6g 白芍9g 白術6g 柴胡6g 山梔子9g 黃芩6g 紅澤蘭12g
服法:水煎,空腹,溫服。
加減法:腹痛經行不利者,加桃仁3g。
兼證:兼腎虛者,經行時斷時續;潮熱頭暈;舌淡紅,苔微黃,脈弦細。宜調肝養腎,定經湯(《傅青主女科》)主之。
秦歸9g 白芍9g 熟地黃15g 菟絲子9g 懷山藥15g 茯苓9g 柴胡9g 黑芥穗3g 香附6g
服法:水煎,溫服。
潮熱甚者,加地骨皮9g;量多而行經時間長者,去當歸、香附,加阿膠珠6g。
4.腎虛型
癥狀:月經或先或后,時多時少,色淡質?。活^暈耳鳴,腰部酸脹,夜尿增多,神疲食少,便溏,或潮熱脅痛;舌淡苔薄,脈沉弱或細數而弦。
治法:養陰固腎。
方藥:固陰煎(《景岳全書》)。
黨參12g 熟地黃12g 山藥12g 山萸肉9g 遠志3g 菟絲子9g 續斷9g 五味子3g 炙甘草6g
服法:水煎,空腹,溫服。
加減法:少腹冷痛,小便清長者,加官桂2.4g,附子9g。
兼證:兼肝郁者,經色正?;蛄可?;胸脅脹滿作痛,舌無津液,咽干口燥;脈細弱或虛弦。宜滋腎調肝,一貫煎(《柳州醫話》)主之。
北沙參15g 麥冬9g 生地黃9g 當歸身6g 枸杞9g 川楝子9g
水煎,微溫服??诳嘣镎?,去川楝子、當歸,加酒炒黃連3g,阿膠珠6g。
5.血瘀型
癥狀:經行無定期,量乍多乍少,色紫有塊,小腹脹痛拒按,口燥不欲飲水,小便不暢,大便燥結,舌黯紅或有紫色斑點,脈沉而澀。
治法:活血祛瘀。
方藥:生化通經湯(自制方)。
酒丹參12g 香附9g 土牛膝9g 當歸尾6g 桃仁6g 紅花3g 澤蘭12g
服法:水煎,溫服。
加減法:少腹痛甚者,加乳香6g。
兼證:體虛者,兼見腰腹酸痛,脈虛而澀。宜去瘀生新,養血調經,丹參散(《婦人良方大全》)主之。
丹參30g(古方不拘多少)
研為細末,每服6g,酒調,食前服。
6.心腎不調型
癥狀:經行無定期,色較正常而量少;性情急躁,時或抑郁不舒,
心悸怔忡多夢,食少胸悶;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弦數。
治法:養心益腎。
方藥:柏子養心湯(自制方)。
柏子仁12g 茯神12g 丹參12g 棗仁9g 枸杞9g 熟地黃9g 郁金6g 澤蘭15g
服法:水煎,溫服。
加減法:虛煩口渴,無自汗及欲嘔者,加梔子炭6g,豆豉3g。
知識就是力量
愿明天的你依然會相信
點擊「寫留言」參與討論
猜你喜歡
……以下是廣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