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來自星星的你》
喜歡看日劇、韓劇的朋友有留意到嗎?有些時候這些日本人、韓國人有時候會吐出幾個”粵語”出來!這是到底是怎么回事?來和漁公子一查究竟!
我們的粵語
粵語發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古漢語特征,同時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語言。換句話說,粵語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的發音和用字,和古漢語最為接近。
而現代普通話緣自清入關后形成的“官話”,因而失去了對古漢語的發音和用字習慣的繼承。如果沒有粵語這樣的語言,古漢語的很多東西就要失傳了。
粵語怎么“保存”古漢語?
粵語中
用“行”表示“走”(如“行路”表示“走路”)
用“走”表示“跑”(如“走佬”表示“潛逃”)
用“食”表示“吃”(如“食飯”表示“吃飯”)
用“除”表示“脫”(如“除衣服”表示“脫衣服”)
用“落”表示“下”(如“落雨”表示“下雨”)
這些都是典型的保留了古漢語用法的例子。
而如客家話也有相類似的例子。
·客家圍屋
粵語以“落雨”表示“下雨”,而在客家話中卻是以“落水”表示“下雨”的。古老的語言中,其詞匯量越不豐富,往往用同一個字眼表示大量不同的事物,用“水”表示“雨”,顯然是更古老的用法。而尋找為什么日語、韓語發音與粵語相似,漁公子邀你一起回古代探尋探尋!
“嗖嗖嗖”我們一起回到“那些年”!
?
古代的朝鮮半島(今朝鮮、韓國一帶)
朝鮮半島很早就誕生了高度的文明,卻沒有自己的文字。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朝鮮,此后的1000多年,漢字一直是朝鮮半島唯一的書寫文字。在唐朝“開元盛世”時期,為了學習到中國的先進文化與技術,從而強大自己,朝鮮半島君王世宗在執政期間多次派出使者來到中國學習和交流。因此,中原的古漢語發音也從那時候傳到了朝鮮半島,融入了當地的文化、語言中。
現在最為明顯的就是朝鮮語(韓語)數字詞的漢字詞的1到10都和粵語極其相似,還有“萬歲”、“中國”、“韓國”等發音都與粵語甚為相近,而文化水平較高的韓國人經常使用到的“四字箴言”或“諺語”(相等于中國的成語),這些來自中國的詞,發音、含義都與粵語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古代的倭國(今日本)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正月,東漢政府與倭國建立外交關系。這是反映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最早記錄。晉朝時,漢字傳入日本,成為古代日本的官方文字。
《日本書記》明確記載中國學者王仁攜帶《論語》、《千字文》到日本做皇太子老師的歷史事情,日本和中國的“同文時期”長達500年。由于日語和漢語的結構不同,日本人學習和使用漢字有許多困難。漢字知識傳開后,日本開始借用漢字作為音符,書寫日語,形成日語音節字母。因此,日語中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發音和用字。
現在最為明顯的,也是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日本人以“系”表示“是”,與粵語相同,另外還有日語的“國家”、“電話”、“攜帶”等詞,都是發音相似。值得一提的是,日語中也有大量含有“古漢語基因”的動詞,用字與粵語一樣,而與現代漢語不同。
如“行”表示“走”、“走”表示“跑”、“食”表示“吃”等。
·“行”表示“走”
·“走”表示“跑”
下次看韓劇、日劇的時候,不妨留意一下有沒有粵語相似的詞?
其他人還看
024:粵語中的土豪,由來已久
021:小姐可不是隨便叫的!
022:廣州人飲食指南,“蘇蝦仔”可不能亂吃
回復完整數字獲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