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驛的成功顛覆了所有的鄉村旅游規劃,這種成功歸根到底是將商業模式做到了極致,站在商業模式的前提下去思考未來的發展,這種商業模式將利益結構分配清楚,將分工做到精準化,將產品品質做到精致化。
鄉村旅游規劃,面對的是市場,要的是效益。對于市場規劃要解決的是定位、形象、產品和項目問題,而對于效益,規劃就必須將鄉村旅游景區未來的商業模式設計清楚。商業模式與規劃的定位、形象、產品和項目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要依托規劃中的項目來構筑合適的商業模式,另一方面要依托商業模式來增加規劃中的項目。
馬嵬驛,一個依托餐飲行業的集聚效應把“吃”這一要素規劃到極致,但是馬嵬驛卻做成了遠超兵馬俑博物館年接待旅游游客的鄉村旅游景區,換句話說馬嵬驛是做餐飲的,通過正確的商業模式引導,最后成功晉級為鄉村旅游景區。莫干山的裸心谷,通過做鄉村酒店,把“住”這一要素做好做精,最后裸心谷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度假景區。選擇什么樣的商業模式,如何依托市場效應設計好商業模式,可以作為鄉村旅游規劃前的思考。同樣的商業模式,仿照馬嵬驛把這個商業模式放到一個地方小吃很少,市場對小吃不買單的鄉村旅游景區便不會成功,這便是規劃所要解決的設計的商業模式與規劃本身是否相匹配的問題。
以下為幾種比較流行的當前鄉村旅游景區的商業模式:
國內鄉村旅游景區的主流模式,主要依托鄉村旅游景區的資源本底,如婺源的鄉村旅游景區,大多數村落的資源本底較強,婺源開發了大景區門票形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可以形成直接有效的資金來源,但一定要注意門票的定價與游客的價值反饋。
這種模式除了依托門票,還強調鄉村餐飲、購物和鄉居住宿等多種收益形式。這種模式需要根據市場客群嚴格控制產品和項目的設計,保證產品品質。
鄉村旅游,除了依托旅游收益外,還可以依托農業和農業加工的收益。農業產業的延長等等,如北京的薰衣草莊園,依托薰衣草精油加工等產業收入。
通過鄉村旅游景區的外包裝,進行地產商業。這種模式是投資商在開發旅游的同時要求政府給與一定的土地作補償(價格一般是各種辦證的費用),旅游和地產同時開發,通過地產的收益來彌補旅游的投資。
這種模式就是將景區開發一定程度后,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獲得收益進行推出。通過培育鄉村旅游景區,或者進行鄉村旅游景區的前期環境營造和宣傳,最后通過合理方式進行高價出售。或者通過鄉村旅游景區品牌的包裝達到新三板上市從而獲取資本市場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