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有氧運動的減肥效果在健身領域一直有很大的爭議。
民間有說法認為,體內糖原(碳水化合物)在長期空腹后被消耗地差不多了,而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相對較低。在這種情況下,有氧運動回直接吧脂肪當做燃料,所以減肥效果也應該會更好。
這看起來很合理,但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學者在《國際運動營養協會雜志》上發表了一項著名的研究,招募了20名健康女性進行為期4周的減肥實驗。
參與者被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在早餐后運動,另一組則空腹進行運動。
訓練包括每周3天在跑步機上進行一小時中等強度(最大心率的50%)的穩定有氧運動,在此期間,兩組的每日總卡路里攝入量相似。
結果表明,兩組受試者的體脂率和體重均顯著下降,但兩組無顯著性差異——空腹組未表現出預期的優越效果。
為什么會這樣呢?
在早期,確實有研究認為空腹運動可以增加脂肪消耗的比例,但這些研究往往只是在運動期間短期的效果,而不是進行長期分析。
近年來,學者們提出了兩種最新觀點。
雖然空腹可以在運動中消耗更多的脂肪,但有趣的是,身體有一個“聰明”的代償機制,這反過來又減少了休息時脂肪的使用。因此,如果你整天都去考慮的話,實際上沒有什么區別。
只有早餐后運動才能改善鍛煉后的發熱反應,這通常被稱為鍛煉后的熱量消耗,從而變相增加了一整天的總熱量消耗。
總結:
許多證據表明,一天的總熱量平衡是減肥的關鍵,我們不能只關注飲食和運動時間,這樣只是舍本逐末。
空腹運動的另一個問題是,當身體能量儲備不足時,我們通常很難進行高強度的長期有氧運動。如果不情愿地進行,低血糖和頭暈等不適癥狀就有可能發生。因此,空腹狀態下各部分的運動效率可能會降低,從而間接影響減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