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如果出現了懶惰的毛病,家長們必須要及時給予糾正,因為這時的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最重要的階段,正是可塑性很強的時候,過了這個可塑期,一切定型,就是想糾正也很困難了。
小學生懶惰心理的表現
1.思想方面的懶惰
有懶惰心理的學生在完成當天作業時,常找出各種理由拖拖拉拉,邊玩邊學,時間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點起床再完成,而第二天又起床晚了。
上學后,又有了新的任務,這樣明日復明日,學習成績可想而知。
懶惰的人常有依賴別人的思想,通常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的總是個別幾名同學,而更多的人懶得動腦思考問題。
心里想:反正我不舉手,也會有人說出正確答案。這種依賴別人的懶惰心理只會使思維變得越來越遲鈍。
2. 行動方面的懶惰
思想的懶惰必然導致行動上的懶惰。
懶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應該做,甚至應該馬上做。可卻遲遲不做,或硬挺過去。
小學生懶惰做事時總是無精打采、懶懶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積極、不主動、不勤奮。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懶惰心理的產生呢?
1. 依賴性強
如今的獨生子女有嚴重的依賴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沒有主見,缺少獨立性。
他們在家靠父母,在學校依靠老師,在社會上依靠其他人。這種依賴性就是導致小學生懶惰的主要原因。
2. 缺少上進心
上進心是前進的動力。缺少上進心的學生做事容易滿足,對自己要求不高,得過且過的思想嚴重。
做事不求真,不求質量,不求快節奏,常抱著“應付”的態度和“混過去就行”的不負責任的態度。
而這種缺少上進心的表現必然導致小學生懶惰現象的產生。
3.家庭關系的影響
從客觀上說,家長的過分溺愛,也是造成學生懶惰心理的因素。(這是最最關鍵的原因)
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過分嬌縱,大包大攬,只會使孩子從小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勞而獲的壞習慣。
另外,有的家長本身就缺少時間觀念,沒有勤勞的習慣和雷厲風行,果斷利落的作風。
“身教重于言教”,這樣的家庭影響嚴重影響了子女良好健康習慣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的發展,促進小學生懶惰現象的發生。
幫助孩子矯正懶惰習慣的方法
懶惰是成功的絆腳石,懶惰的孩子習慣于等、靠、要,從來不想去主動爭取,最終也只能是一事無成。
只有勤奮、刻苦、好學、上進的孩子,才會達到夢想的目標,所以要努力克服小學生懶惰的壞習慣。
矯正的方法:
1. 要養成每天清早按時起床和外出鍛煉的習慣
改掉戀床不起的惡習,一般從起床到洗漱完畢不會超過15—20分鐘。
2. 要讓孩子養成干家務等勞動的習慣
在家里主動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父母打掃衛生、洗臉、洗自己的衣物。
在學校認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別人,積極參加學校組織和各種勞動、通過積極地參與學校的活動,從而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也磨練耐力。
3. 制定學習計劃
所有各科作業都嚴格按老師規定的時間保質保量的完成,改掉“明日復明日”的思想。
低年級的小學生,必須保證8小時以上的睡眠,如果提前完成規定的作業,家長應陪孩子做一些互動的訓練游戲,讓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中進入夢想。
注意:睡眠不足是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天敵!
4. 尋找榜樣
找一個學習勤奮,做事勤勞的同學做為自己的榜樣,并請同學們多多幫助、請班主任配合打分以監督自己在校、在家的表現呈一致性。
5. 用陽性強化法鼓勵孩子天天進步
堅持檢查孩子的行為習慣,如果當天沒有小學生懶惰現象發生,就在日記本上貼一面小紅旗,表明進步了。
只要堅持一至兩個月,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的。
6. 厭惡療法
做一個小丑娃放在寫字臺上,每當發覺孩子有懶惰的心理或行為時,就在小丑娃的臉上畫一筆,或涂些顏料。
久而久之,再看丑娃丑陋的樣子,就會提醒他們改掉懶惰的壞習慣。
(本文編輯:郜曉榮、王瑩、汪子瑋)
圖文源自網絡
2016年,新學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招聘開始了,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鏈接。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新學校研究院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搜索新學校研究院、idealschool或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新學校研究院2016年招聘通知,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