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址:www.tbzyhy.com
昭穆
謂古代廟次及墓次。其制,始祖居中,左昭歷穆。周以后稷為始祖,后稷后的第一代(后稷之子不窋)為昭,第二代(后稷之孫鞠)為穆。以后的第三、第五、第七代,以至下推于任何奇數代,皆為昭;第四、第六、第八代,以至下推于任何偶數代,皆為穆。《禮記·祭統》:“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在填充建社會區分昭穆是很重要的事,周代設有專官負責,如《周禮·春官》中的小宗伯、小史就是。
大宗、小宗
古代宗法制度規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長房繼承系統為大宗、余子為小宗。《禮記·大傳》:“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按周代大夫、士階層家族的始祖,一般是國君的別子,即國君嫡長子之弟。別子無權繼君位,不能與嫡長子同祖,必須分出自立一家,成為這一家支的始祖,即“別子為祖”。繼承始祖別子的也只能是其長子、長孫、長曾孫、長玄孫……,這一繼承系統叫大宗。大宗始終繼承別子,所以說“繼別為宗(大宗)。”“百世不遷之宗”,即指大宗。大宗是別子的嫡傳,代表始祖正體,可一直下傳不變,所以說“百世不遷”。別子除長子外,還會有其他兒子,即庶子。別子的長子、長孫、長曾孫……也都會有庶子。庶子系統屬小宗。小宗各繼承其第一代庶子,各代繼承其父(禰),所以說“繼禰者為小宗”。“五世則遷之宗,即指小宗。小宗超過五世,即無喪服規定,所以說“五世則遷”。故小宗的第一代庶子,傳到五世,就不再宗原來的小宗。在由大小宗構成的整個家族中,大宗的歷代傳人都居于族長地位,稱宗子。卿、大夫的爵位,貴族的身份,一般由宗子承襲。小宗的宗人,共宗其小宗:群小宗各率其宗人以宗大宗;大宗雙率群小宗以宗國君。”
宗子(族長)
大宗的嫡長子叫宗子。對大宗,他是家長;對群小宗,是族長。他繼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廟的祭祀。《詩·大雅·板》:“懷德維寧,宗子維城。”鄭玄箋:“宗子謂王之嫡子。”《禮記·曲禮下》:“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支子
古指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對嫡長子處從屬地位。《儀禮·喪服》:“何如而可為人后?支子可也。”孔穎達疏:“支者,取支條之意,不限妾子而已。”《禮記·曲禮》下:“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嫡子
古稱正妻所生之子。亦專指正妻所生的長子。《增韻·釋嫡》:“正室曰嫡,正室所生之子曰嫡子。一曰嫡,敵也,言無與敵也。”嫡子有繼承父親地位的權力,其在社會上的地位,庶子不能與之同日而語。
庶子
古稱妾所生之子。亦指正妻所生除嫡長子以外其他兒子。《禮·內則》:“嫡子、庶子,見於外寢。”鄭玄注:“庶子,妾子也。”又《禮記·內則》:“嫡子庶子,祗事宗子宗婦。”孔穎達疏:“庶子,謂嫡子之弟。”庶子的地位,較嫡子為低,不能承奉祖廟的祭祀和承襲父祖的地位。
嗣子
自己無子而以過繼同姓他人之子為子,此子叫嗣子。嗣子一經禮法認可,地位與親子同。古代禮法對嗣子問題,有明確規定。第一,必須是同姓。《儀禮·喪服》:“何如而可為之后?同宗則可為之后。”如果使異姓為嗣子,將使“神不歆非類”,即祖宗在天之靈拒絕享受異姓的祭品,故決不可。第二,必須是同宗的支子。“何如而可以為人后?支子可也。”第三,輩分必須相當,即“無子者,聽養同宗于昭穆相當者。”昭穆就是輩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