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有人說話行事都顯得非常笨拙,不靈活,但人家最終還就成功了;我們看有人老實木訥,不懂得投機取巧,也不懂得鉆營關系,但人家最終還就成名了,所以我們說“傻人有傻福”。
其實我們這么說只是出于不理解,不理解為什么愚笨的人竟然會比那些聰明人過得還要好,只能歸為連老天都是傻的,賜福不論對象,所以叫做“傻福”。然而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傻有兩種,一種是世人眼中的傻,一種是真正的智力缺陷。電影《阿甘正傳》中的主角阿甘,就是智力有缺陷但人生獲得成功的例子。然而電影只是電影,電影這么塑造人物,只是因為如果不是真的智商低,又有誰會做出像阿甘那樣的傻事?
所以“聰明”思維才一直都是真正的主流,電影為了迎合主流,也就只能把那種世人眼中的傻,“若愚”的傻,給定義成真的傻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道德經》說:“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因為聰明,人們不喜歡走大道,而是喜歡抄近路走小道;因為聰明,那些還在堅持走大道的人,就是人們眼中的“傻”。所以老子又說:“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成和缺,盈和沖,直和屈,巧和拙,這些都是由人定義的概念。但是《道德經》中定義的大成,在世人看來就是缺;大盈,就是虛;大直,就是屈;大巧,就是拙。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因為二者的思維方式有著很大的區別。
比如,老子曾經對孔子說過:“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于死,在于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于身,在于好揚人之惡也。”于是在孔子看來,不譏人之非,就等于要隱人之惡;不揚人之惡,就等于要揚人之善。“隱惡揚善”,遂成治世良方,卻完全違背了老子“無為”的本意。
我們現在一提到“人至察則無徒”,就有人認為應該溜須拍馬;一提到“水至清則無魚”,就有人認為應該縱容罪惡,也同樣是思維方式不一樣的原因。用“有為”的心理去解讀“無為”的《道德經》,德,就成了裝;道,就成了陰謀論。
比如,老子曾經對孔子說過:“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于是在孔子看來,裝傻,才是最高境界。所以他盛贊寧武子和顏回,說顏回“似愚而又不愚”,說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對他裝傻的功夫表示佩服。
但若愚等于裝傻嗎?絕不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和揣著糊涂裝明白,在我看來其實都是一類人:“偽人”。深藏故而若虛,盛德故而若愚;不能深藏卻又要表現出謙虛的樣子,德性不夠卻又要表現出拙樸的樣子,那就只能去偽裝了。偽人絕非道也,修道的第一關,就是要存真,去偽。
“圣人被褐而懷玉”,是展現最真實的自我,然而在有些人看來,就是圣人在“裝”了。有華麗的衣服不裝,反而要裝上粗布衣服,這不是裝是什么?但他們卻不明白,玉石的外皮,就只是石殼而已,穿上華麗的衣服,裝扮艷麗的容顏來修飾自己,這才是真正的“裝”。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里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
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干了,接著流出來的是血。
文王得知后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和氏璧為何難以被世人所認識,正是因為它“被褐而懷玉”,外表樸素而內在豐華,并不符合“聰明”之人的審美方式。所以“傻人”得到“傻福”,以他們的思維方式也同樣不能理解。在他們看來,傻乎乎地走大道,哪有抄小路走得快呢?但是“大直若屈”,踏踏實實走大路的人,雖然看似繞遠了,卻反而往往比那些抄小路的人,更快到達目標。
所以踏實肯干的人,比偷奸耍滑的人,更容易得到信任;不工心機的人,比心智靈巧的人,更容易得到倚重;積功升遷的人,比幸進之徒,更容易得到重用。但老子也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就像誰都知道堅持就是勝利,但真正能堅持到底的人,卻恰恰就是那些別人眼中的“傻人”。
因為“聰明”的人,在于機變,故而難有持久之心,持之以恒在他們看來不是聰明;他們也不會走大路,總覺得有更為便捷的小路可走;他們也不會守規矩,守規矩不能體現出他們的“聰明”。
為何人們會以能鉆營、善于投機取巧為聰明,以精通人情世故、善于經營人際關系為能力,這種現象的產生,不正是因為“聰明”思維流行的結果嗎?在這種氛圍之下,還能老老實實行于拙樸的人,無疑于智商有硬傷了。
所以老子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走正道的人,被人看成有問題;善于為人處事的人,被人看成是傻子。而以他們眼中的“正道”和“聰明”行事的人,就算能得到福,也往往會轉化成禍;傻人雖然看起來智商有問題,是大禍,卻又往往能得到福。這不能不讓人迷惑不解。
為什么傻人有傻福,你覺得迷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