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工業(yè)品暢銷東亞和東南亞,馬尼拉更是有號稱“小紐約”,有直逼東京的趨勢,是六十年代,在亞洲上唯一可以跟東京叫板的城市了。亞洲大陸上兩個地區(qū)大國中國和印度,都還在貧困的邊緣,中國處在特殊時代的深淵,貧窮落后一窮二白,而印度剛剛度過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1970年代,印度差點造成比中國都嚴重的人道災難,因為沒有糧食,后靠美國的糧食援助度過)。
當時新加坡被馬來西亞開除了,獨立建國不久是一個小島而已,曼谷還在靠美軍在越南的戰(zhàn)爭來艱難取得發(fā)展,印尼屬于軍管的高壓統(tǒng)治,馬來西亞的馬哈蒂爾也在琢磨吸引菲律賓的投資和游客。
美國在菲律賓建立了一系列的現代工廠和其他設施,這一點是其他東南亞國家不具備的。曾經菲律賓潛力巨大,金融業(yè)發(fā)達,擁有亞洲最好的金融業(yè),所以亞洲開發(fā)銀行的總部設在了馬尼拉(據說風傳要遷往上海)很多世界級的企業(yè)的亞太總部不在香港,更不在新加坡,他們設在了馬尼拉??纯聪愀鄣睦想娪?,臺詞里,經常有菲律賓財團的說法,菲律賓的發(fā)達可見一斑。
三十年后,菲律賓早已經成為亞洲最不發(fā)達的經濟體制之一。當時菲律賓被認為是亞洲最有希望的國家。如今的菲律賓沒有趕超日本,早已經不是60年代卻是亞洲第二富國了,和日本相差甚遠,連老二都沒保住,老三老四老五……老十等等都排不上號。名次被后來的亞洲四小龍超過,菲律賓可謂麻煩重重。
菲律賓在二戰(zhàn)后的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間,與日本、緬甸同屬亞洲最富國之一;是新興工業(yè)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菲律賓仍然是一個農業(yè)國,農業(yè)人口占總人口的2/3以上。菲律賓基礎工業(yè)底子非常薄弱,高科技產業(yè)更寥寥無幾,沒有世界知名企業(yè)。
菲律賓科研經費占GDP約0.21%,金額和比例都非常有限。菲律賓共和國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1.03億(2016年),GDP總量只有3049.05億美元(2016年),人均更是少的2951美元(2016年),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的發(fā)展中國家。
源于菲經歷數次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時常動蕩,政府貪污腐敗,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發(fā)展的一大因素。國家腐敗是老頑疾了,經濟又總是起不來,一年到頭,全靠他國的援助或者借錢過日子,外援主要來自日、美、西歐國家和國際金融組織。每年外國承諾給予菲各項援助約20億美元。
國家統(tǒng)一度更不用多說,菲律賓不僅歷史上沒有形成獨立的國家政權,時至今日菲律賓南部很多地區(qū)仍被叛亂武裝占據,菲律賓政府軍及警察部隊為鎮(zhèn)壓叛亂已死傷無數。人口過度增長,菲政府1960年初次普查人口時,菲律賓僅有人口2700萬左右,低于日本1868年的水平(相差約百年)。50多年后的今天已經破億,把菲律賓過去的半個世紀稱之為人口爆炸毫不為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菲律賓整體開發(fā)較晚,社會成熟度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