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倒水蓮資料
黃花倒水蓮(Polygala fallax)來自于遠志科,遠志屬。別名白馬胎, 倒吊黃,雞仔樹,鴨仔兜, 一身保暖, 木本遠志。
Polygala,Polys多的+gala乳,指某些種具催乳作用;fallax:1.欺騙的,2.虛假的。
灌木或小喬木,高1-3米;根粗壯,多分枝,表皮淡黃色。單葉互生,葉片膜質,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
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下垂,花瓣正黃色,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產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和云南;生于山谷林下水旁蔭濕處,海拔360-1650米,模式標本采自福建廈門。
本種根入藥,有補氣血、健脾利濕、活血調經的功能。
名族藥
【侗藥】白馬胎:根治跌打損傷引起的風濕骨痛《桂藥編》。
【苗藥】根治產后或病后身體虛弱,神經衰弱,月經不調(苗)《桂藥編》。
【瑤藥】杜坑令密,都今因迷,加播屙眠,鴨仔兜,葉船草:根治子宮脫垂,脫肛,慢性肝炎,肝大,產后或病后身體虛弱,神經衰弱,尿路感染《桂藥編》。
雞仔蓮:根用于補氣,壯筋骨,護肝。節端蓮治肝炎,腎炎,子宮脫垂。
【壯藥】根治產后或病后身體虛弱,神經衰弱《桂藥編》。
【資源志】
全株(黃花倒水蓮):甘、微苦,平。補益氣血,健脾利濕,活血調經。
用于產后、病后體虛,腰膝酸痛,跌打損傷,黃疸,腎炎水腫,陰挺,帶下病,崩漏,月經不調。
開頭
文中的黃花倒水蓮是在昆明植物園遇見的,一開始還感覺可能是個豆科植物,但葉子沒有豆科的感覺。
從群友那里知道是一個南方很有名氣的藥,來自于遠志科,遠志科我們還沒有介紹過,我們先來看這個有名的藥吧。
藥材
黃花倒水蓮,又稱黃花參,系遠志科遠志屬植物黃花倒水蓮的干燥根。其氣微,味微甜或無甜味,為廣西民間少數民族常用之藥材。
其藥用歷史悠久、自然資源豐富,在廣西,廣東、云南、貴州、湖南、福建等地亦有分布。多長于海拔1150~1650m近山谷、溪旁或潮濕肥沃之灌木林中,為中國特有之物種。
本品味甘微苦,性平微溫,具有補益強壯、健脾祛濕、活血散瘀等功效,臨床則多用于產后或病后體虛、勞倦乏力、脾虛水腫、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腰腿疼痛、跌打損傷、急慢性肝炎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花倒水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及調脂等作用。在民間壯醫經驗方“壯通飲”中,黃花倒水蓮亦是其主要組成成分。
化學成分
目前已知黃花倒水蓮所含化學成分主要有皂苷、多糖、有機酸、氨基酸等。
皂苷類成分被認為是黃花倒水蓮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在根部含量最高。黃花倒水蓮所含皂苷類成分具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
黃花倒水蓮水溶液具有明顯的降脂作用,其在降甘油三酯方面作用尤為明顯。
黃花倒水蓮所含多糖類成分,具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實驗小鼠免疫功能作用,其在抗應激、抗衰老、抗腫瘤等方面亦具有重要生物活性。
其他作用
據文獻報道,黃花倒水蓮尚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血栓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黃花倒水蓮水提液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炎癥介質或炎癥反應等因素相關;
同時,黃花倒水蓮水提液對實驗小鼠耳廓微血管亦具有擴張作用,這與黃花倒水蓮“活血散瘀”的功效基本契合。
黃花倒水蓮總皂苷亦具有抗凝、抗血栓等作用,作用機制可能為通過影響內源性凝血系統而實現。
高脂血癥
基于黃花倒水蓮在民間的廣泛應用及其補益強壯、健脾祛濕、活血散瘀的功能特點,目前其多被用于高脂血癥的治療。
應用黃花倒水蓮口服液對30例原發性高脂血癥患者進行的觀察研究表明,黃花倒水蓮口服液能顯著降低患者TC、TG水平。
且與對照組諾衡(化學名:吉非貝齊)比較無顯著差異,結果表明黃花倒水蓮具有良好的調脂作用。
黃花倒水蓮口服液,能顯著降低高脂血癥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與對照組比較,其療
楊春華等對60例不同中醫證型的高脂血癥患者進行的研究表明,黃花倒水蓮水溶液不僅能有效調脂,且可改善不同中醫證型的臨床癥狀,尤其對氣虛痰阻型患者療效為佳。
運用壯醫經驗方“壯通飲”(扶芳藤30g,黃花倒水蓮20g,血參15g),對56例高脂血癥患者進行的研究發現。
壯通飲與對照組(地奧脂必妥片)均能明顯降低高脂血癥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總有效率治療組為89.29%,對照組為71.17%,兩組比較差異顯著,提示壯通飲治療高脂血癥療效顯著。
目前基礎研究表明,黃花倒水蓮調脂作用確切,與臨床研究是相符的。但目前仍然缺乏臨床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強。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運用自擬方白蓮湯(白背葉根45g,黃花倒水蓮30g,虎杖20g,郁金15g等)對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的研究表明,白蓮湯療效顯著。
其中,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7.5%,對照組為52.5%,兩組比較差異顯著。
用黃花參肝舒袋泡茶治療急、慢性肝炎及乙型病毒性肝炎攜帶者,療效亦顯著。
其中,黃花參肝舒袋泡茶主要由黃花倒水蓮、黃芪、虎杖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祛濕、疏肝健脾等功效。
食療
黃花倒水蓮在廣西民間少數民族區域素有“黃花參”“土黃芪”“土人參”等稱謂,且多以食療為法。
根據目前壯、苗、瑤醫等文獻資料記載,常用的食療方有。
①黃花倒水蓮20g,山雞肉200g,燉服;或黃花參30g,九層風30g,五爪風20g,暖骨風10g,大腸風10g,與瘦肉燉服,可用于產后或病后體虛等。
②黃花參20g,紫九牛15g,熊膽木10g,五爪風15g,水牛奶15g,與雞肉燉服,可用于治療產后黃疸。
③黃花倒水蓮20g,雞骨草20g,水煎服;或黃花參20g,山念根20g,山梔根20g,五爪風20g,與瘦肉燉服,可治療急、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等。
此外,黃花倒水蓮30g,旋覆花根20g,何首烏15g,黃精20g,土黨參15g,水煎服;
或黃花倒水蓮30g,十大功勞30g,骨碎補30g,浸酒500mL,每次服用20mL,亦可用于風濕性關節痛、腎虛腰痛等疾病治療。
結尾
黃花倒水蓮的介紹就到這里啦,黃花倒水蓮作為廣西民間少數民族常用之藥物,在民間有“土黃芪”“土人參”之稱,常被用作黨參、黃芪等代用品。
其藥用歷史悠久,自然資源豐富,療效確切,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同時,黃花倒水蓮亦是“藥食同源”的良好藥材,這對于老年性社會的慢病調理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現代藥理研究亦證實,黃花倒水蓮具有良好的調脂、抗氧化及抗病毒等作用。
但其在基礎及臨床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期待黃花倒水蓮得到進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服務于臨床。
聲明:
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囑。
參考文獻:
(1)黃花倒水蓮藥學研究及臨床應用概述 王林海 盧健棋 龐延 黃舒培 彭志林 周宇楨 李濟庭 盧潔 劉琛怡(1.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南寧530001;2.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南寧5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