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已久的中藥散劑方,終于重出江湖,9種疾病,統統調理,值得收藏......
每當春夏來臨的時候,很多人就會痛不欲生,因為無論是內濕還是外濕開始雙面夾擊。一系列的癥狀撲面而來:“氣力不足、身體發沉、頭暈目眩、關節疼痛,大便糖稀”等等。
學習更多中醫知識
說起濕邪,大部分人都會有屬于自己的方法,藥物、食療等。但結果卻不太理想。其實根本的原因在于沒有補好脾,脾胃一旦補好了,濕邪就會隨之而出。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里就記載了一個方子名為參苓白術散,現在也有中成藥,“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少困多動,中滿痞噎,心忪氣喘,嘔吐泄瀉,及傷寒咳噫”均可使用。補氣健脾誰是鼻祖?當然要數四君子湯,后世成千上萬的補氣健脾方法多是在它基礎上而來。參苓白術散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了多味藥而成,治脾氣虛,又兼有滲濕行氣,并有保肺之效,以治療脾虛濕盛,體現“培土生金”治法。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它促進水液代謝,將脾胃痰飲化成水液,再把水液向下引,用小便方式排出。白術也是祛濕高手,它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化中焦水濕,把它們變成身體需要的津液。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四君子湯穩穩地保護住我們的脾胃,是為君藥。再配山藥、蓮子肉助君藥以健脾益氣,兼能止瀉。雖然脾氣補了,但也要加強驅趕水濕于體外的能力,這是就用到薏苡仁、白扁豆。薏苡仁性寒涼,熟用又健脾又祛濕,配合溫和的白扁豆,健脾化濕和中,均為臣藥。砂仁,醒脾和胃,行氣化滯,是為佐藥。脾氣散精,上歸于肺,肺將水谷散布全身,桔梗的作用就是宣肺利氣,通調水道,又能載藥上行,引脾胃之氣入肺。“一補一瀉,一升一降”水濕代謝無蹤影。1.食欲不振:吃多吃膩的話要用保和丸,這種是實證,要是脾虛導致的食欲不振時可用參苓白術散。2.不吸收:胃強脾弱時,胃雖吸收,脾運化弱,吃啥拉啥,脾胃吸收不了時用參苓白術散。3.四肢乏力:脾虛濕氣多,身重無力,肌肉無力支撐,此時用參苓白術散增加脾胃之力,人就輕松。4.腸鳴泄瀉:平時吃不對就拉稀,不成形,便溏稀的必須要健脾,而參苓白術散既健脾又止瀉。5.慢性濕疹:多數濕疹是濕邪造成,面積不太大,破潰流清水的屬于脾虛濕重型,可用參苓白術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