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學習理解】
中風病不是西醫說的腦中風,而是邪氣侵襲人體后引起的一類發熱性疾病。中風是一類疾病,太陽是一類病證。疾病有發展變化過程,病證是疾病發展變化過程中的一個病象。太陽病應該稱為太陽證,中風應該稱為病。發熱性疾病指的是具有發熱體征的一類疾病,中風病屬于發熱性疾病。發熱性疾病不可以與熱病混為一談。熱病指的是火邪或暑邪引起的具有火熱癥狀體征的疾病。火邪引起的疾病稱為溫病,暑邪引起的疾病稱為暑病。發熱性疾病可以沒有火熱病的特征,譬如傷寒病常常可以不入里化熱,則不屬于熱病,入里化熱才屬于熱病。在中風病的早期必有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的癥狀體征,這樣的病象稱為太陽中風證。中風病也未必都呈現熱病的特征,當然它常常可以入里化熱。熱病并非一定有發熱,譬如熱邪(包括火邪和暑邪)常常可以潛伏于人體內,稱為伏氣,伏氣潛伏的時候一般都沒有發熱體征,測量體溫正常,而伏氣屬于熱病,俗稱上火或火氣。風為陽邪損人陰氣,陰虛而邪火內生,故而伏氣。
脈緩,指的是脈浮緩,省略了浮字,因為太陽病脈必浮。緩與緊是反義詞。太陽中風證脈浮而不緊,這里跟太陽傷寒證不同,太陽傷寒證脈浮而緊。太陽傷寒證脈寸關尺俱浮緊,稱為脈陰陽俱浮緊。太陽中風證脈寸浮緩而尺弱,稱為陽浮而陰弱。脈寸部曰陽、尺部曰陰。
名曰中風,意指風邪所引起的疾病。風為六邪之一,為百病之長,風邪致病最為多見的意思。風邪侵襲人體如果引起全身反應,這樣的疾病稱為中風。中風病的早期必有發熱汗出惡風寸脈浮緩尺脈弱的癥狀體征,這樣的病象稱為太陽中風證,這樣的病證使用桂枝湯最為合適。太陽中風證僅僅是中風病的早期表現,而疾病都可以發展變化,因此桂枝湯也只是適合于中風病的早期呈現太陽中風證的階段,過了此階段則當別論。
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熱自發,指身體自然發熱即體溫升高。之所以發熱是因為人體陽氣上浮。陽氣的性質本來就是上浮的,陽浮指的就是人體陽氣增強。陽氣增強導致身體發熱。陰弱者汗自出,人體陰氣不足則導致出汗。“陽浮”和“陰弱”之語具有雙關性,即指陽氣和陰氣也指寸脈和尺脈。陽浮:寸脈浮,提示人體陽氣增強而上浮。陰弱:尺脈弱,提示人體陰氣不足。為什么陰氣不足會導致出汗呢,因為出汗會退熱,而人體遭受邪氣侵襲后需要發熱。既需要發熱卻又出汗退熱,這表明人體的陰氣不足以支持人體持續發熱而一鼓作氣祛除邪氣。所以出汗提示人體陰氣不足。太陽中風證屬于反證,太陽傷寒證屬于順證。順證者發熱而無汗,反證者發熱而出汗,出汗而邪氣未除,故而復發熱。所以太陽中風證總是惡風-發熱-出汗退熱-復惡風-復發熱-復汗出退熱,多次反復而邪氣未除。這叫做“翕翕發熱”,形容大鳥煽動翅膀那樣。嗇嗇惡寒:形容惡寒比較隱晦,即輕度惡寒,惡風的意思。淅淅惡風:形容很細微的水珠灑在身上而怕冷的感覺。鼻鳴:鼻塞。干嘔:從西醫的角度說就是菌血癥或病毒血癥引起的嘔吐,這樣的嘔吐不是胃部疾病造成的,一般不會嘔出多少胃內容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