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戰之殤:永無寧日的歐洲、沒有止境的仇殺、惡性循環的漩渦

寫在前面:愿世界永無戰爭。

一戰之后,反戰情緒可以說是席卷了整個歐洲。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持此觀點。第一次世界大戰還留下了與這種思想完全不同的遺產:崇拜戰爭、歡迎暴力和仇恨。對許多人來說,戰爭井末在1918年11月結束。戰敗、經濟不景氣、以及動亂所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俄國內戰的難民逃遍歐洲大陸,他們的口中散播的可怕故事,這有又引發了一種對"紅色恐怖"的偏執恐懼。

這促成了一些人的野蠻心態——把殘害他人視為自己的責任、必要和樂趣,甚至是正常的生活方式。

動亂與屠殺

在戰后歐洲的大部分地區,政治暴力有增無減,令人驚駭。就算是西北歐也不能幸免。1919年到1923年間愛爾蘭開始擺脫英國統治、爭取獨立(這主要是因為英國政府無論是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還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都對當時直屬于大英帝國領土的愛爾蘭不聞不問他們的待遇甚至還不如印度,愛爾蘭大饑荒人口損失數百萬,但當時的英政府連正規的救濟都不肯給愛爾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愛爾蘭一代本就人口稀少,結果英國還在這里瘋狂征兵。)

愛爾蘭的獨立戰爭中發生了非常極端嚴重的暴力活動:包括教派間的仇殺、以及英國準軍事組織"黑棕部隊"(the block and Tons)犯下的暴行,最后直接導致了1922-1923年間短暫卻極為血腥的內戰。1916年愛爾蘭曾爆發反抗英國的"復活節起義",不過很快被鎮壓下去。英國人對被逮捕的起義人士嚴刑拷打,將起義領袖處以死刑。此種行為無助于安撫民眾的情緒(當時的愛爾蘭人就是英國國民),反而在當地人民心中埋下了長久的仇恨。

這樣的仇恨助長了愛爾蘭共和軍于1919年發動爭取獨立的游擊戰,其間愛爾蘭共和軍也實施了大量恫嚇性的暴力行為。作為回應,英國再次派去了黑棕部隊。這個名字來自其成員制服的顏色一一有警服的深綠色(其實不是黑色)也有的軍服是淺棕色。黑棕部隊由大約90名前軍人組成,協助他們行動的是2,200名前軍官組成的皇家愛爾蘭保安隊的附屬師(皇家愛爾蘭保安隊本身就深受愛爾蘭民族主義者的痛恨)。黑棕部隊可以說在愛爾蘭地區實際上沒打過什么仗,他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破壞以及屠殺自己的國民:強奸、酷刑、謀殺,還有燒毀他們認定為叛亂分子的住房。

英國"黑棕部隊"所做的一切徹底激怒了愛爾蘭居民,這直接導致了即便愛爾蘭獨立后它都一直對英國十分敵視。就連十幾年后成為英國法西斯聯盟領袖的奧斯瓦爾德·莫斯利( Oswald Mosley)都極度反感他們的行為,他曾經對此進行公開批評:"他們犯下的暴行令人發指,是英國歷史上無法抹去的污點。"

但是,愛爾蘭在西北歐是例外,即使在聯合王國內也是例外。愛爾蘭雖然是英國領土,而且是政府直接管轄的領土。但英國政府卻視愛爾蘭為準殖民地,對它與對英倫三島其他地方的待遇完全不同。除了在愛爾蘭,英國在海外殖民地也實行過極端的暴力鎮壓。比如: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圣雄甘地的激勵下開始支持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1919年4月,英國軍隊在雷金納德·戴爾( Reginald Dale)將軍的命令下,對阿姆利則( Amritsar)幾百個手無寸鐵的示威者開了槍——這就是著名的"阿姆利則慘案"。在英國本土,戰后動亂的也不小。1919年和1920年,英國動用了民防隊伍來鎮壓工人罷工,這在短期內確實是有效的,沒有讓罷工變成更大規模的騷亂(但是整個20年代英國的罷工基本沒停過,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可以說是天文數字)。

種族主義以及準軍事組織的暴行

在政治暴力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1922年意大利法四斯主義開始興起。次年,西班牙開始正式進入軍事獨裁時期。最惡劣的一例是:1922年9月,土耳其奪回了士麥那(Smgm,現稱伊茲密爾lamn),這是一個港口城市,之前它被希臘占領了三年并大量移民。土耳其軍隊在占領后城市后直接進入失控狀態,他們將當地的上萬居民幾乎屠殺殆盡。

直到1923年,希臘把西部土耳其納入版圖的企圖遭到慘敗(這是凱末爾功勞,同時也是因為法國人在和土耳其共和國的戰爭中損失慘重,他們已經不能再支持希臘了)。自此以后,這一地區的暴力活動基本平息:不過,《洛桑條約》(Tman of Lausanne)雖然承認了新的土耳其共和國。但無異于正式批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最大的一次種族清洗(其慘烈程度堪比后世的蒙巴頓方案)。100多萬居住在土耳其的希臘人遭到了屠殺和驅逐,希臘本土上36萬的土耳其人也不是被殺就是流離失所。

中、東歐是所有暴力活動的震中所在。其猛烈程度為17世紀的三十年戰爭以來之最。在中東歐,變得殘酷無情的不只是經歷了幾年殺戮、對流血和死亡已經無動于衷的復員官兵。因為復雜的民族主義問題,對其他種族的殺戮在大眾中也是被認可和支持的(就算他們同樣都是一個國家的民)。焦土政策和驅逐平民是一戰東線戰爭的常用手法。在那個地區,戰爭并未于1918年11月結束,而是立即轉為波蘭周邊激烈的邊界沖突和俄國內戰,內戰期間的恐怖與殘暴震動并波及了整個東歐和中歐。

所有的這些暴行幾乎都依賴一系列武裝準軍事組織。這些組織的領導人無一例外都參加過大戰,大多在東線經歷過前線的屠殺。東線的高死亡率曾經讓整個歐洲都感到害怕,卻使這些人卻因此而振奮激動。他們認為對軍人和百姓不加區別的殺戮是光榮的英雄行為。

他們回家后,看到的是一個自己不理解的世界,如他們中間的一個人所說,世界"顛倒過來"了。他們感到極為失望,有的人甚至認為平淡無奇、往往貧窮困苦的平民生活沒有未來。有此想法的退役軍人大量投入了鼓吹種族暴力的準軍事組織。在德國東部和俄國西部之間,從波羅的海到巴爾干地區準軍事組織大量涌現。德國的自由軍( korps,其實就是政府出資支持的強盜)據估計吸引了20萬到40萬名成員,帶頭的通常是貴族。

邊界沖突、極端民族主義和對猶太人的刻骨仇恨等因素,混合出了造成各種危險的暴烈情緒,也讓自由軍有機可乘1918年,德國有225萬名軍官復員,其中百分之十四的退伍軍人直接加入了自由軍,他們大多是出身中產階級的下級軍官。大批失業的復員士兵和沒有土地、靠賣力氣謀生的人也加入了自由軍,他們希望能在東部獲得自己的一塊土地,同時對別人的財產能搶就搶。然而,自由軍的多數成員不是老兵,而是年輕人,大戰時他們年紀太小,沒有參軍,但他們的心態和對和平失望的人一樣。他們是"好戰的青年一代",崇尚軍國主義價值觀,追隨種族主義。

這些人力圖弘揚或重現戰時的同志情誼、"戰壕集體",男人間的肝膽相照和投入戰斗的興奮。他們懷念或想象戰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愛國激情,那種甘為國家事業戰斗甚至獻身的感情(但無論那個國家在大戰結束后最需要的不是殺戮而是重建和復蘇)。他們的復仇渴望,是要報復那些他們認為應該對國家喪失領土負責的人,報復建立了與他們所擁護的一切截然相反的世界的人。在這群暴徒的眼中:戰后的新世界沒有章法,沒有權威,沒有正義只有一片混亂和"娘娘腔"的民主。他們用極端的暴力對這一切做出了反應。

德國自由軍極度仇視猶太人,實際上他們都直接參加到了俄國內戰中,在一戰后屠殺猶太人和其他斯拉夫族裔平民的問題上,這些自由軍就是鐵板釘釘歷史罪人。猶太人確實可說是被利用的對象(說白了就是干臟活的,用來為當時歐洲各國政府的戰后混亂擋槍的):俄國有列昂·托洛茨基和其他猶太人,匈牙利有庫恩·貝拉( Belu Kun),奧地利有維克多·阿德( Victor adler)和奧托·鮑爾( Otto bauer),德國有庫爾特·艾斯納( Kurt Eisner)和羅莎·盧森堡( Rosa Luxenberg)。此外,1919年4月慕尼黑成立的短暫的蘇維埃共和國的幾位領袖人物也是猶太人。這似乎給他們的狂想提供了證據,他們認為,猶太人在策劃"世界級的陰謀",要破壞歐洲的文化、道德和玫治秩序。

排猶主義甚囂塵上

一戰后排猶主義的起源是戰前沙皇的警察偽造的《猶太人賢士議定書》。而且俄國的猶太族裔是十分支持十月革命的,加入俄國內戰的猶太人比例甚至超出了他們占全國人口的比例。他們在蘇俄的行政和警察部門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1919年,基輔的政治警察契卡( Cheka)75%的成員都是猶太人。在東歐,猶太人成了"紅色恐怖"的同義詞,雖然那些猶太人只是為情報部門工作而已。

隨著俄國內戰的形勢逐漸明朗。同盟國開始向其所支持的前線部隊進行惡毒的反猶宣傳,使許多士兵深受影響。戰爭結來后中歐和東歐一片混亂,反猶暴力驟增。一位俄國社會學家在1921年寫道:"猶太人在哪里都受到仇視。所有人,無論來自哪個階級,受過何種教育,政治信仰如何,屬于哪個種族或年齡組,都恨猶太人。"他認為,仇恨猶太人是"今天俄國人生活中的一個突出特點,甚至可能是

最突出的特點"。俄國內戰導致了對猶太人的瘋狂屠殺,最嚴重的發生在鳥克蘭。那里共發生了約130次對猶太人的屠殺,五六萬名猶太人死于非命。烏克蘭人和波蘭人在東加里西亞連續不斷的激烈戰斗引發了包括利沃夫(Lvov)在內的100多個城鎮中的反猶暴力。1919年7月,波蘭軍隊開人利沃夫時進行了一次大屠殺,7000名猶太人遇難。

1919年,匈牙利也爆發了廣泛的屠猶暴力。1919年夏,埃塞爾·斯諾登回憶了一位匈牙利貴族婦女說過的話,那段話反映了整個社會從上到下對對猶太人的仇恨觀念:"如果我能按照我的心思去做,我會殺光所有的猶太人,而且不會讓他們死得痛快。我要把他們放在小火上慢慢地烤。想想那些航臟的猶太對我們一些最出類拔萃的人做的事情。他們把我全部的衣跟和都搶走了!…我敞肯定,就在這個時候,某個猶太丑婆娘正在(把我美麗的白皮靴)往她那丑陋的即上套。"在這種普遍的反猶心態下,一些暴行幾乎都是順理成章的。1922年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匈牙利位于多瑙河以西的地區,就有3000多名猶太人被殺害。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也發生了排猶事件。1922年,布拉格大學的學生暴動使身為猶太人的校長被迫辭職。德國沒有發生針對猶太人的屠殺(因為德國的那些種族主義者全都被扔到俄國內戰中去當炮灰了,這也是魏瑪德國做的為數不多的好事之一)。然而,激烈的反猶言論還是毒化了社會氣氛。這讓少數身居高位的猶太官遭到謀殺,比如,1919年,巴伐利亞的總理兼州長庫爾特·艾斯納被暗殺,1922年,外交部部長瓦爾特·拉特瑙( Walther rathenau)也慘遭毒手。

一個參與了1920年對德國魯爾地區鎮壓行動的學生志愿者事后在寫給父母的信中說:"沒有寬恕。我們連受傷的人都打死了。"一個德國自由軍成員參加了1919年波羅的海戰斗他回憶說:"我們見人就殺……心里一點兒人的感情都沒有了。"

結語:

魯道夫·霍斯( Rudolf hoss)是臭名昭著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指揮官,主持實施了一系列精心策劃、規模空前的屠殺計劃。據他回憶波羅的海地區的戰斗比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目擊的所有戰斗都更殘酷,是"純粹的屠殺,直殺到一個不剩"。1919年到1921年間,波蘭和德國在波羅的海地區和上西里西(Upper Silesia)發生了激烈的戰斗,準軍事組織的成員大開殺戒,被殺的人數可能高達10萬人(這里面可就不僅僅限于猶太人了)。

參考文獻

Breaking Empires, Making Nations?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the Reforging of Europe

A social logical psychology of racism: making structures and history more visible

從戰爭到戰爭:論一戰對二戰的影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哥薩克內部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堅決禁止猶太人加入。歷史上的沖突和價值觀的不同
你能想象一個被世界驅逐了千年的民族嗎?
《現代性與大屠殺》摘錄
1905年11月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殘暴屠殺猶太人
德軍為什么要屠殺猶太人?
歷史上羅斯切爾德家族的發展歷程是什么樣的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峡江县| 巩留县| 榆中县| 宁海县| 徐水县| 玛多县| 独山县| 衡水市| 济源市| 邯郸市| 西安市| 页游| 兴国县| 德阳市| 康保县| 涿州市| 永丰县| 衢州市| 潼关县| 靖州| 奈曼旗| 丹阳市| 洛宁县| 珠海市| 沅江市| 鄂尔多斯市| 鸡东县| 南丰县| 新昌县| 临泉县| 福安市| 长丰县| 瑞安市| 疏附县| 嘉峪关市| 娱乐| 清水河县| 泽库县| 长沙县| 上蔡县| 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