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大力提倡生態農業的背景下,林下種養成為種養熱門項目。林下種植、養殖是一種資源多重利用的高效經濟模式,不僅有很好的生態效益,也能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林下種養讓廣闊的林地產生經濟效益,彌補林地前期見效慢、效益低的問題,發展林下種養主要有以下幾種經濟模式,供大家參考。
1.林——糧(油)模式
林下種植小麥、黃豆、花生、綠豆等低稈作物,間作作物要與林木保持一定距離,一般50厘米以上,以免過多地損傷幼樹根系,而且糧油作物屬于淺根系作物,不與林木爭搶水分和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秸稈還田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這樣的話樹木的生長發育也不會受到影響。
經濟效益示例:
果樹與黃豆套種,1畝地可收獲干黃豆300斤,按保守市場價2.5元一斤,每畝可獲得750元收入。而且黃豆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桔桿、葉片也是很好的有機肥,套種之后可以改良土壤,為果樹生長提供優質的養分。這樣的話,在果樹還未成長起來的前幾年,套種黃豆可以為種植果樹的農民創造一部分額外的收入。彌補果樹生長投入期沒有收益的問題。
2.林-菌模式
林下種植食用菌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凈的空閑林地,充分利用其遮陰、散射光照充足、通風好、溫濕度適宜等有利條件生產食用菌的一種新型栽培模式。在林中種植食用菌可以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協調了生態建設和農業發展在土地需求上的矛盾,豐富的林地資源可以為食用菌的栽培提供廣闊的場地,且林間含氧量充足,夏季溫度相對較低適合食用菌的反季節栽培。在林下發展食用菌栽培投資少,收益好。此外,食用菌收獲后的廢菌包經過處理還可以為林地提供有機肥。
經濟效益示例:
以在楠竹林下套種竹蓀為例,楠竹林下套種竹蓀,1畝林地需要投入竹屑、病蟲防治藥物、人工工資、管理等共計6400元左右,一畝地可以采收干竹蓀70斤,這樣算下來林下種植竹蓀畝產值能達到11900元,每畝純收入達5500元。
3.林-菜模式
根據林間光照程度和蔬菜的喜光性選擇蔬菜種類。也可根據兩者的生長季節差異選擇品種。冬春季在林下種植大蒜、圓蔥等,夏秋季在林下套種冬瓜和南瓜等。林下套種蔬菜好處有很多,一方面可以熟化土壤,另一方面也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示例:
以花椒樹下種植時令蔬菜為例,花椒的生長過程中,林地里會有很多空地,由于花椒屬于3-7米的落葉小喬木,所以花椒林地的光照條件比較好,適合種植當季的時令蔬菜。在花椒林地種植時令蔬菜,每畝土地預計能增加1500元至2000元的收入。
4.林-藥模式
在林間空地上間種較為耐蔭的白芍、金銀花、薄荷、黃芪、沙參、百合、薏米、大青葉、丹參、白術等,不但可增加收入,還有利于改良林地土壤理化性質,增加肥力,促進林木生長。
經濟效益示例:
以在林下套種知母為例,知母是多年草本植物,生長周期為2年,適合林下套種,種植知母可以用種子直接種植,正常情況下畝用種子6 公斤,生長期兩年;如果采用種苗種植方法,畝用種苗80 公斤,生長期一年。一般情況下知母的畝產量在280公斤左右,目前市場價格為15-18元,總體算下來,種植知母一畝地增收約4200-5040元左右。
5.林-草-畜模式
在郁閉度80%以下的樹林里種植紫花、苜蓿、黑麥草等優質牧草,同時在林下飼養肉牛、奶牛、野兔、羊等家畜,家畜糞便可以作為樹林的肥料,這種林下種草供家畜食用,養殖家畜的模式既可以節約飼料成本,又能促進畜禽生長,同時林地也不缺肥料,是一個多方受益的好項目。
經濟效益示例:
以林下種草養牛為例來說,在林地種草養牛,不僅可以為牛提供充足的草料養分還可以讓牛的活動空間從簡單的飼舍變成一整片林地,有利于牛的脂肪沉淀,提高牛的肉質和體質。如果在林地種植牧草500畝的話。一畝林地套種牧草,減掉成本,可年獲利120-150元,也就是說,500畝牧草每年可節約養殖成本大約6萬元。
6.林-禽模式
在林下放養或圈養雞、鴨、鵝等禽類,不僅將林果間隙地充分利用起來,還可以增加農戶的收入。再者說,林地里雜草叢生,蟲、蟻等各種昆蟲繁衍非常旺盛,雞、鴨、鵝群可以在這里采食到充足的原生態食物,而且這樣讓雞、鴨、鵝自己采食的辦法養出來的雞、鴨、鵝不僅營養價值更高,還可以為林木除去蟲害,維護林地的生態環境,有利于實現林牧的和諧發展。
經濟效益示例:
以每畝地投放60-100只鵝為例,這樣養鵝由于密度小,通風好所以發病少,成本低,能在規模化養鵝虧本時保本,在價格好時多賺,能夠更多地采用低成本養殖技術。樹下的蟲草可作為鵝的食物,節省了飼料錢;這樣散養的成鵝和鵝蛋等比一般飼舍養的鵝更暢銷;鵝糞還肥沃了土壤,幫助樹木成材提前一定的時間。
注意:以上出現的價格為林下種養市場最近三年的平均值,僅供參考。
文|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