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道家創始人老子開始推求天的來源,提出了道。他認為,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律,天地萬物都由道而生。“道”是宇宙之本,萬物之根,人類之始,運動之理。《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是“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所謂“道法自然”即是道家崇敬自然,主張不以人主動參與的方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無為而治”則是要求不要違背自然的規律去追求人的意志實現。
《道家思想》中的“道”與《易經》中的“太極”的概念很近。《易經》寓含有宇宙的起源、自然界的演變。《易經》中最根本是講陰陽之哲理,易字是由上日下月構成,既代表了日月合壁,也寓含陰陽相交。《易經》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是一種思想的兩種表述。所以,《道家思想》是從易經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道家經典《太平經》云:“道乃是萬物之師也,得之者明,失之者迷。”老子在《清靜經》中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日道。” 陰陽是萬物之源,“道”字最上面兩點即是代表陰陽。道家思想靜心自身,同宇宙秩序保持一致,要求人們遵循自然之法,隨“道”去觀察自身和周圍的陰陽平衡,指明行動路線。
道家具有獨任清虛、超邁脫俗、絕禮去仁、追求返璞歸真的獨特氣質。《道德經》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又言,“凡道無根無基,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由此可見,道家思想認為,在生成原理上,天和萬物是一樣的,此即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由來。
《道家思想》自千百年來流傳甚廣,對中華民族產生了深遠影響。道作為自然和諧和發展的規律是客觀存在的。道無形無象,無聲無嗅,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但卻是產生天地萬物,主宰天地萬物的總能源。道家思想左右社會和人類的發展,其思想的核心“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更是為華夏兒女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