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又稱衛拉特)本是活躍于草原西部的蒙古部落,在黃金家族衰落之后,迅速崛起于仁宣年間,甚至一度統一整個草原。正統年間,瓦剌太師也先制造了“土木堡之變”,即使明朝之后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但瓦剌的損失其實并不算大,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瓦剌的迅速衰亡呢?事實上,瓦剌從崛起之日起,便已經埋下了禍根。
黃金家族的持續衰落,瓦剌于仁宣年間迅速崛起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面對明軍的大規模北伐,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眼見無法抵御,連忙率領元朝殘黨撤往上都,為北元保留了最后一絲力量。朱元璋為了徹底消除北元威脅,多次派兵北伐的同時,積極收復云南、遼東等地,使得北元勢力徹底退出中原,遷往漠北。
明初形勢圖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統率十五萬大軍出大寧,于捕魚兒海大敗蒙古可汗脫古思帖木兒,北元殘余主力遭遇到毀滅性打擊,脫古思帖木兒與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數十人逃往和林途中,在土剌河一帶和兒子天保奴一起被部將速迭兒縊殺。
捕魚兒海之戰后,黃金家族徹底喪失了在蒙古人心目中的至高無上地位,此后大多數蒙古部落紛紛脫離統治,蒙古草原就此正式分裂為瓦剌和韃靼兩部,其中韃靼奉黃金家族后裔孛兒只斤·本雅失里為汗,大權卻掌握在太師阿魯臺手中;瓦剌則以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所部為最。為了爭奪蒙古汗位,瓦剌和韃靼部頻繁爭戰,勢力各有消長。
韃靼衰弱后瓦剌趁機崛起
明永樂八年(1409年),太師阿魯臺殺明朝使節郭驥,明成祖朱棣一怒之下派大將丘福率軍10萬北征,結果丘福輕敵冒進遭遇慘敗。于是,從次年開始,明成祖朱棣先后五次率軍親征蒙古,在朱棣的打擊之下,韃靼損失慘重,可汗本雅失里也被瓦剌襲殺。
明朝由于明成祖的連年征戰國力損耗嚴重,因而在仁宣年間開始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御,而瓦剌則趁機開始強勢崛起。宣德九年(1434年),瓦剌首領綽羅斯·脫歡襲殺韃靼大汗孛兒只斤·阿岱和太師阿魯臺,之后又于正統初年殺死賢義、安樂兩王,統一蒙古帝國,他奉孛兒只斤·脫脫不花為汗,自為丞相。
“土木堡之變”時天下形勢
正統四年(1439年),脫歡去世,其子也先繼位,稱太師淮王。至此,瓦剌勢力極盛。正統十四年(1449年),也先大舉攻明,宦官王振挾英宗親征,敗于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
瓦剌的崛起之路隱患重重,為其最終的衰敗埋下禍根
瓦剌雖然崛起,但其在蒙元時期也僅僅是黃金家族的世代姻親而已,并沒有過于顯赫的歷史,無法像黃金家族那樣擁有威望和號召力,只能通過武力來征服蒙古各部,不過這種血腥征服顯然對于其統治極為不利。
也先劇照
為了名正言順的統治蒙古,瓦剌便向黃金家族后裔察合臺汗國發動了進攻,擊敗了東察合臺汗國的衛思汗,并強娶了衛思汗的妹妹哈尼木公主。由于衛思汗是黃金家族,所以這一政治聯姻,使得瓦剌人有了足以號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統,不過瓦剌這種統治仍然極為脆弱。
此舉雖然一定程度維持了瓦剌對蒙古各部的統治,但瓦剌內部卻也存在著嚴重隱患。脫脫不花雖然是名義上的可汗,但實際權力卻掌握在也先手中,而也先則自恃勢強,垂涎汗位,這令脫脫不花極為忌憚,這為后來瓦剌內部的分裂埋下了禍根。
也先在北京保衛戰中戰敗之后,由于兵士厭戰,內部矛盾重重,也先最終于景泰元年(1450年)被迫與明朝議和,將明英宗朱祁鎮送還明廷,雙方重新恢復正常通貢互市關系,此舉直接導致也先的聲望遭到了損害。
也先殺死脫脫不花自立為汗,內部不滿爆發瓦剌迅速衰敗
景泰二年(1451年),也先希望脫脫不花立自己姐姐的兒子為太子,脫脫不花卻想趁也先聲望受損而脫離其掌控,因此予以拒絕,雙方長久以來積聚的不滿迅速爆發,雙方發生激烈戰爭。
脫脫不花最初與弟弟阿噶多爾濟聯兵,倒也與也先打了個勢均力敵,然而兄弟二人后來發生內訌,阿噶多爾濟叛投也先,脫脫不花戰敗之后遁入兀良哈,不久被其前妻之父沙不丹擒殺。脫脫不花死后,也先又誘殺了阿噶多爾濟,隨后自立為“天圣大可汗”,建號“添元”,以次子阿失帖木兒為太師。
也先自立為汗,直接引起了蒙古黃金家族后裔及其支持部落的不滿,也先于是又轉而希望爭取到明廷的支持,便在景泰四年(1453年)向明廷通好,甚至不惜宣布自己是明的屬臣,此舉雖然成功爭取到了明廷的支持,但也使得其聲望遭受到了嚴重打擊。
與此同時,也先的重臣阿剌知院在其稱汗后求取太師之位,也先不僅沒有準許,反而先后將其兩個兒子鴆殺,阿剌知院一怒之下于景泰六年(1455年)舉兵反叛,也先被暗殺身亡。也先死后,其子綽羅斯·阿馬桑赤繼承汗位。
景泰七年(1456年),綽羅斯·阿馬桑赤入侵察合臺汗國,在伊犁河附近大敗羽奴思汗。而在這時,皇后哈尼木(衛思汗之妹)在后方制造混亂,她的兒子亦不刺忻和也里牙思兩兄弟對阿馬桑赤發動叛亂,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衛拉特的實力卻被嚴重削弱。
瓦剌最終分裂為四部
就在瓦剌內亂的同時,黃金家族后裔卻在內亂之中重新整合,隨后趁機向西進攻,瓦剌部被迫退出蒙古中部。隨著瓦剌綽羅斯氏的持續衰落,其部盟最終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綽羅斯氏瓦剌汗國正式分裂為準噶爾、和碩特、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