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著名的柳葉刀腫瘤雜志發布了一條新聞:來自全球16個國家的27名科學家,齊聚法國里昂的國際癌癥研究所。
這一次他們碰頭的目的是為了再次確認一個致癌因素的評估結果。而這個因素說出來可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那就是——上!夜!班!(night shift work)。
實際上,早在2007年IARC就已經將上夜班定為“2A類”致癌因素,本次是對近10年來進一步的研究結果進行總結。
那么你能不能算得上“夜貓子一族”的成員呢?
哪些人算是“上夜班”的人?
首先我們來定義一下哪些工作算是“上夜班”的人呢?
這里的“上夜班”的人既包括了那些在夜間在工作的人,也包括了經常倒班的或者經常跨越各個時區的工作的人。
其實在我們身邊不少工作是需要“不舍晝夜”的。像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守護我們城市安全的警察蜀黍、各種搶修維護人員等等。這些夜班工作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其次,不少工作也采用“三班倒”的工作模式,從事這些不少產業的工人,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資源,常常需要在深夜工作。
另外一類就是從事出行行業的人群,比如飛行員和空乘人員,在飛機上飛國際航線,橫跨多個時區,不分晝夜的。還有一些出租車司機,要是他們晚上不工作,大半夜可打不到車。
據估計,全球有近1/5的人從事著需要“上夜班”的工作。
什么是“2A類致癌因素”?
致癌因素
要判斷一個因素是不是真的“致癌”,可不是一拍腦袋就說出來的!需要通過一系列非常嚴格的科學評價才能綜合得出。這些評價不僅包括了動物實驗,還需要在人群當中觀察,取得流行病學的證據,才能綜合判斷。
IARC從1971年開始就對各種各樣的致癌因素的證據進行評估,截止至2018年的8月份已經完成了超過1000多種因素的評價!
其中“1類”是已經確定對人類致癌(carcinogenic to humans)的因素。這些因素有非常充分的人類流行病學證據和動物實驗證據證明了其致癌性。
煙草、酒精、檳榔、乙肝病毒(HBV)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等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危險因素。
那“2A類”是什么意思呢?
“2A類”指的是“很有可能對人致癌的因素”
這些因素往往已經有了非常充分的動物實驗證據了,但是往往在人類身上的證據還不是那么的充分。
因此嚴謹的科學家們將這一類因素列為“2A類”,意思是這些因素為導致癌癥風險升高,基本上是八九不離十了,但是我們還得找更多的證據來佐證。
那還有哪些因素也被歸為“2A類”呢?吃紅肉、喝65℃以上的熱飲都是“2A類”致癌因素,還有馬拉硫磷和DDT這一類的殺蟲劑,也都屬于“2A類”致癌因素。
什么?!值夜班、吃紅肉和殺蟲劑竟然是一個類別的致癌因素?
需要注意的無論是“1類”、“2A類”還是“2B類”致癌物,僅僅代表了科學家們手里對這個因素是否致癌的證據的充分程度,并不代表致癌強度的高低。
如果說由于酒精是“1類”致癌物,殺蟲劑是“2A類”致癌物,難道酒精致癌作用就比殺蟲劑強么?非也!我們常說“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上夜班究竟是如何致癌的?
腫瘤的發生是一個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結果
包括了環境中致癌的因素暴露、自身基因突變頻率和自身免疫系統清除“異端”的能力等等。
慢性炎癥和免疫力低下往往是癌癥發生前常見的危險因素。
研究發現:無論是人還是動物身上,晝夜節律的改變都會使血清褪黑素和核心生理節律基因的表達改變。
科學家們在動物身上做了大量的實驗來證明晝夜規律紊亂和癌癥發生有關。
就比如有個研究發現:相比12個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的正常節律,每8小時一次的頻繁切換光和暗,小鼠肝細胞肝癌的發病率都發生了顯著的提升!
另一個研究發現終身給與長期光照(一輩子不天黑)的雌性小鼠比正常光節律的小鼠肺腺癌、惡性黑色素瘤和總體腫瘤發病率都有明顯增長。
通過一些嚙齒類動物的實驗科學家發現晝夜節律改變會導致免疫抑制、慢性炎癥、改變腫瘤葡萄糖代謝、影響細胞增殖,甚至有個別動物實驗發現晝夜節律的紊亂直接增加種植腫瘤的細胞增殖!
所以如果已經是腫瘤患者了,千萬要休息好,可不能熬夜了,一定要好好睡覺,規律生活。
上夜班和哪幾種癌癥有關聯?
雖然動物實驗和機制學上來說,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但是要確鑿證明一個因素對人體致癌,除了實驗室的動物證據外,還得在人的身上看到直接的證據。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不可能拿人來做實驗,強制規定這批人上日班,那批人上夜班,這個不符合倫理。所以,在人類身上“拿贓”的重任需要交給觀察性研究了,比如大規模的人群隊列。
目前的流行病學證據顯示:上夜班與乳腺、前列腺和結直腸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聯。
流行病學調查
著名的美國護士健康研究II期(NHS-II)顯示,長期從事夜班工作(超過20年及以上)的護士患乳腺癌的風險增高40%以上,特別是對于從青年時期就開始輪班夜班的女性。
一項歐美五個國家一萬多人的病例對照研究顯示,午夜到凌晨五點間至少工作3個小時的女性,比從來不值夜班的女性乳腺癌發病風險增加了12%,主要是絕經前女性的發病率,而且夜班時間越長、頻率越高,風險越高,上夜班超過10年,每周至少3次夜班的女性,風險竟可以達到2.5倍!
但是,英國一個納入三項大型前瞻性研究對約80萬女性的薈萃分析顯示,值夜班的女性(無論時間長短)與從來不值夜班的女性乳腺癌的發病風險卻沒有顯著差別。但是也有個別研究并沒有發現上夜班和乳腺癌發病之間的關聯。
德國一項1757名男性的前瞻性研究在經過長達10年隨訪后,研究者發現,從事夜班或輪換夜班工作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是不上夜班男性的兩倍以上,而且夜班時間越長,風險越高。
而法國人群的病例對照研究結果顯示,總體而言永久性或輪換的夜間工作與前列腺癌無關。
20年以上長期的夜間工作以及經常單次超過10小時的長夜班或每周至少連續六個晚上要上夜班可能與前列腺癌相關,特別是與侵襲性前列腺癌相關。
在護士健康研究中并未發現夜班與結直腸癌風險之間的證據,不過一些特定條件下,比如長期的晝夜節律紊亂可能會導致直腸癌發生風險的上升。
鑒于上夜班和人類癌癥發病之間的證據還不是特別充分,所以科學家給上夜班的評級暫時還定在“2A類”,而不是最最確鑿的“1類”。
夜班不可避免,我該怎么辦?
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也不容易,上夜班或者經常三班倒,有時候也真是迫不得已和無奈。那有些人說既然夜班不可避免,我該怎么辦呢?
1、保證睡眠:
首先就是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既然睡眠晝夜節律已經改變了,充足的白天休息就顯得更加重要了。通常我們認為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不應少于7小時,最好能達到8小時。
2、適量運動
在休息完成后也建議進行足量的戶外鍛煉,而且運動能降低癌癥風險已經是被公認的了。根據專家推薦,每人每周至少(注意是至少)應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以上的鍛煉以及2次肌群抗組運動。
運動不僅能強健體魄,更是緩解值夜班減壓的一種方式,有助于精神愉悅。
3、均衡飲食
上著夜班,點份燒烤,再來碗泡面,是不是特別有感覺?嗯,完了再來個甜品,讓我快樂一下!偶爾一次可以,但是天天這樣搞,膳食結構哪能平衡?
目前最合理的膳食模式,仍是我們說的健康膳食寶塔。就算夜班辛苦也不能整體大魚大肉,在保證足夠谷物的情況下,每日須攝入至少6兩的蔬菜、4兩的水果,配以適量的優質蛋白。均衡飲食,保持健康體重。
4、避免煙酒
煙草和酒精是被公認的1類致癌物質,如果本身就上夜班,免疫力就相對較差,再加上煙草和酒精的破壞,機體就更加沒法好好修復自己了,那腫瘤也離你越來越近了。
5、定期篩查
有時候疾病也不是說防就能防得住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在早期發現疾病,那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用人單位需要注重員工的健康,每年安排體檢,除了腫瘤的篩查之外,還需要注意夜班員工視力、激素水平、骨密度的監測,甚至可以增加心理壓力的測試。
6、心理健康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心理健康關注。地處北歐人們,一旦冬天到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就會有極夜的情況(從早到晚,天都是黑的),甚至專門有個詞叫冬季抑郁(Winter Depression)。長期上夜班的人,白天在睡覺,晚上也見不著太陽,尤其是冬天,更容易產生抑郁等情況。
因此關注夜班人群的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白天有時間的話多曬曬太陽。家人應多理解夜班人群的壓力和孤獨,盡量創造良好的休息環境,多陪伴,多交流,保持好心情。畢竟——家是一個人心中最溫暖的港灣。
文章轉載自復旦大學腫瘤醫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