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鋼琴家施納貝爾曾經說過:“莫扎特的鋼琴曲,對孩子來說太簡單,對成人來說太難。”在盧森堡鋼琴家讓·穆勒眼中,莫扎特并不天真,而是深情如許……
今年三月底開始,讓·穆勒將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舞臺上,用兩個周末的時間演繹莫扎特的18首鋼琴奏鳴曲。 ?讓·穆勒1979年出生于盧森堡,幼年時就展露卓越的音樂才能——7歲登臺演奏肖邦練習曲,8歲起開始頻繁活躍于舞臺。長大后,他陸續在布魯塞爾、慕尼黑、巴黎分別師從艾夫格尼·莫吉萊維斯基、格哈德·奧比茲、尤金·因迪克和米歇爾·舍夫,并受到安妮·奎芙蕾克、萊昂·弗萊舍、亞諾什·斯塔克等名師指點。2003年,他從慕尼黑高等音樂學院畢業。
這位新一代最具工匠精神的演奏家,曾被《留聲機》譽為“重要的天才”,所有鋼琴家夢寐以求的東西——手指、頭腦和心靈,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
說起自己喜愛的莫扎特,穆勒臉上浮現出愉快的神色,臉頰由于激動微微發紅,“雖然像很多琴童一樣,最早接觸莫扎特是從《土耳其進行曲》開始,但我最喜歡的是8號作品(K310)”。寫作這首曲子的時候,莫扎特的母親不幸去世,悲痛的情緒驅使作曲家寫出了不同于其他作品,飽含激烈而又深沉感情的曲子,其中描述了和母親擁有的美好回憶。“這首曲子里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莫扎特,不是大家一慣所認識的那個‘天真爛漫’的人”,穆勒說,這種純真表象下的深沉,讓他銘刻在心。
(《第八號a小調鋼琴奏鳴曲》 巴倫博伊姆)
育有一女的穆勒說,他從女兒身上更好體味到了樂曲中孩子氣的部分。“在我練習莫扎特的時候,我的小女兒經常會被音樂聲吸引到鋼琴旁邊來”,穆勒說,身為人父之后,孩子仿佛為他打開了另一扇門,讓他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樂曲中的“天真”、“熱忱”,對曲子中某些部分的理解更進了一層。
有人問過他如何克服練琴中的枯燥無聊,對莫扎特作品而言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莫扎特作品中豐富的變化和內涵讓練習變得非常有趣,越投入就越能感受到這點,”我很感恩自己可以演奏這些曲目”。
(兩個奇葩的崩壞版《土耳其進行曲》)
全套作品里最早接觸的《土耳其進行曲》(K331),對穆勒來說也有些特別,他告訴小編,從很小時候開始他就會幻想這樣場景——有群小人兒在一起用力地拍手跺腳打節奏,特別歡樂。
一邊說著,穆勒開始模仿腦海中的小人做出拍手跺腳的動作
作為本國的文化大使,穆勒曾六次隨盧森堡國家元首亨利大公參加國事訪問,為比利時國王、挪威國王、瑞典國王、波蘭總統等演奏;2007年,盧森堡大公授予他“阿道夫·拿騷”騎士勛位;2015年,他被任命為盧森堡室內交響樂團的藝術總監;此外,他還是“斯坦威藝術家”。
穆勒說,最初接觸到音樂那一刻的感受,對他來說無比重要,“之后我所作的努力都是將這種感受表達出來,用演奏傳遞給觀眾”。
采訪最后,穆勒照例為匯演的粉絲們寫下了寄語喲~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福利,那你還太乃伊五~拉到最后有驚喜!(小編精心為你搜集了18首奏鳴曲最好的版本,咳咳,微信有贊賞功能,你懂的)
莫扎特的18首鋼琴奏鳴曲
莫扎特創作的鋼琴奏鳴曲(當時為古鋼琴),有編號的共18首:
·第一號C大調鋼琴奏鳴曲,K279/K189d;
·第二號F大調鋼琴奏鳴曲,K280/K189e;
·第三號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K281/K189f;
·第四號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K282/K189g;
·第五號G大調鋼琴奏鳴曲,K283/K189h;
·第六號D大調鋼琴奏鳴曲,K284 /K205b;
莫扎特的第一至第六號鋼琴奏鳴曲都作于1774-1775年。1772年春,莫扎特第三次自意大利旅行回來,去到維也納。
前五首都作于薩爾茨堡,唯獨第六號鋼琴奏鳴曲是在慕尼黑寫的,末樂章的變奏手法超脫于此前作品之上,據說也是莫扎特本人最喜歡的一首。
·第七號C大調鋼琴奏鳴曲,K309/K284b,作于1777年;
·第八號a小調鋼琴奏鳴曲,K310/K300d,作于1778年;
此a小調的鋼琴奏鳴曲為莫扎特兩首小調鋼琴奏鳴曲之一。作品完成于他母親去世后不久,全曲尤其是第三樂章的旋律縈繞在不悅、悲痛的氣氛中。
·第九號D大調鋼琴奏鳴曲,K311/K284C,作于1777年;
·第十號C大調鋼琴奏鳴曲,K330/K300h,作于1781-1783年;
因作于在巴黎期間,所以曲子帶有明顯的法國風味。
·第十一號A大調鋼琴奏鳴曲,K331/K300i,作于1781-1783年;
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第3樂章:“土耳其進行曲”(Alla Turca),是十七、十八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流行曲調。作曲家以模仿土耳其管樂團巡游時所奏的音樂加以改良而寫成。當中鋼琴手需要以一種稱為“土耳其式停頓”(Turkish stop)的彈奏手法,以營造具敲擊性的效果。莫扎特后來亦曾在歌劇《后宮誘逃》中使用這種曲調。
·第十二號F大調鋼琴奏鳴曲,K332/K300k,作于1781-1783年;
·第十三號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K333/K315c,作于 1783-1784年;
·第十四號c小調鋼琴奏鳴曲,K457,作于1784年;
·第十五號F大調鋼琴奏鳴曲,K533/K494,作于1786年;
·第十六號C大調鋼琴奏鳴曲,K545,作于1788年;
這部作品被莫扎特視為“為初學者所作的作品”,因此這首曲子有個副標題Sonata facile或Sonata semplice(譯為“單純的奏鳴曲”或“簡易的奏鳴曲”)。
·第十七號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K570,作于1789年;
·第十八號D大調鋼琴奏鳴曲,K576,作于1789年;
這首作品為當時德國公主腓德烈格·夏爾蒂·鄔露莉格而作。
·另有一首早期未列入編號的 C大調鋼琴奏鳴曲,K46d和F 大調,K46c,作于1768年。
簡介
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大致可以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1777年以前的8首屬于早期作品,其中作者的風格已初露端倪,雖還略顯稚氣;1778至1785年的6首中期作品風格已趨成熟,表現手法更為豐富,內涵也更為深刻,其中著名的C小調幻想曲與奏鳴曲,悲劇性的境界堪與貝多芬的作品相比;1788年以后的晚期作品形式格外緊湊,并應用了主調和復調相結合的手法,具有高度的藝術性。
以下是最重要的福利時間~
《2016未來大師獨奏重奏系列音樂會——盧森堡-讓·穆勒演繹莫扎特鋼琴奏鳴曲全集》將分別于2016/3/25、2016/3/27、2016/4/2、2016/4/3分四場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