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快科技 作者/朝暉
人工智能被認為是全球科技大發展的下一幕。從圍棋人機大戰,到預測《我是歌手》冠軍,再到挑戰高考作文。人工智能正在加速闖入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包括司法領域。
“現在開庭。”6月7日上午,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被告人宣某危險駕駛案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法官話音未落,顯示屏上就同步出現漢字:“審判長:現在開庭”……十分鐘不到,庭審結束,顯示屏上記錄著庭審中法官和訴訟參與人說的每句話,但書記員卻從始至終都沒有碰過電腦鍵盤。
這是國內首例由人工智能程序替代書記員完成庭審筆錄的案件,這款程序來自阿里云,被稱為小Ai。隨后,西湖法院又對一起盜竊案試用了小Ai,準確率高達96.2%。
2014年8月以來,浙江高院為有效緩解案多人少矛盾,充分依托信息化解放生產力,踐行“機器換人”,倒逼庭審規范高效,在全國首開先河探索以錄音錄像代替書記員庭審筆錄,明顯提升了庭審質量和效率。今年1至5月,以錄音錄像代替書記員庭審筆錄案件達10.8萬件,約占開庭案件52.3%。
為進一步從庭審中解放書記員、方便二審法官了解一審庭審情況,浙江高院充分利用現有庭審設備,于今年5月聯合阿里云開發啟用小Ai,使用人只要點擊事先安裝在電腦桌面上的客戶端便可啟動。小Ai會根據預先設置的角色,自動注明發言人角色,準確區分庭審發言對象及發言內容。
面對這份人工智能程序完成的庭審筆錄,西湖法院法官林陽說:“之前庭審筆錄經過書記員的理解、歸納,或多或少會存在偏差,而現在能夠原原本本記錄發言人的意思。作為法官,能更好地把握當事人的情緒及意向,有利于之后的調解工作或者判決書的撰寫。”
書記員葉紗說,根據庭審記錄改革要求,案件如果上訴,必須謄錄庭審筆錄。有了人工智能的幫助,書記員可以快速整理出筆錄,無須邊聽錄音邊記,方便很多。
據了解,阿里云小Ai背靠云計算技術,采用深度學習技術可以輕松做到萬小時級別的語音數據在天級別內訓練完成。在語音識別領域,之前曾打敗了全球速記亞軍。目前,小Ai主要針對普通話進行,后續隨著對方言語料的模型學習,很快將實現對方言的語音識別。
“除庭審記錄外,我們將在12368司法服務熱線、調解、合議、審委會等更多領域試用小Ai。”浙江高院審判管理處處長姚海濤表示,對小Ai識別出的文字,可以進行高頻詞分析、內容檢索、知識挖掘等,充分發揮出大數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