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迪AntoniGaudi i Cornet,毫無疑問是個瘋子!但世界上大多數奇跡都是由這樣的瘋子創造的,值得慶幸的是,上帝讓他以建筑師的身份出現而不是商人或是政客。
位于巴塞羅那擴建區格拉西亞大道(Passeig de Gracia)上的米拉之家(Casa Mila)是高迪設計的最后一棟私宅,這棟6層高(另有一層閣樓和一個夾層和一層地下室)的建筑占地約1323平方米。當年,富孀Roser Segimon改嫁給巴塞羅那地位顯赫的商人Pere Mila,身為加泰羅尼亞土豪的夫婦倆出于地位與名望的考慮,在參觀了巴特羅公寓(Casa Batllo)后激動的邀請當時最有名的建筑師高迪,希望他能給自己打造一所無與倫比的住宅。
CasaMila于1906年開始動工,那一年高迪54歲。新住宅歷時艱苦的6年才宣告完工,但夫婦倆對這驚世駭俗的新家并不滿意,嫌它太過雄偉巨大,顯不出貴族的矜持與典雅,盡管如此,米拉之家作為人類共同的財富還是幸運的保留到今天,并于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高迪作為加泰羅尼亞新藝術運動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師,他的格言是“直線屬于人類,而曲線歸于上帝。”
高迪接受米拉先生委托的條件是要有充分的自主權。因此在米拉之家動工之初,可憐的米拉先生看不到任何圖紙更沒有表現圖或模型甚至沒有預算,常常焦躁的徘徊在工地上,直到有一天高迪動了惻隱之心掏出一張皺皺巴巴的草圖,告訴他:這房子將會像巴塞羅那周圍的山峰那樣雄渾秀麗……于是有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由石頭打造的像海浪像山峰像樹干像花草般的偉大的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的內部有兩個呈8字形的采光中庭,因此每一戶都能靠兩側通風采光。波浪形的外觀、超現實主義的雕塑一樣的屋頂,讓我們隨處可以看到鬼斧神工般的自然元素,仿佛房子是直接雕刻而成而不是建造出來的。這座被世人稱為La Pedrera(采石場)的建筑深受當時西班牙“新藝術運動”(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風行于歐洲的一種美術工藝的樣式,以自然之曲線為其特色)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運動的影響。
大樓共有九個自然層,最下層用作車庫,夾樓層為入口,二樓為主樓層,是米拉夫婦居住的地方,三到六樓是供出租的住宅,共有260平米到600平米不等的14套公寓供出粗。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現在還有兩家租戶居住在立面,三十年前簽訂的租約還沒到期并以緩慢的通脹比率提升著每年的租金,Caixa基金會雖然若干年前買下大樓并整修之后對外接待游人,但不得隨意打擾這兩戶幸運的人家。頂層閣樓起到保溫隔熱的作用,現在作為陳列室攻游人參觀,里面詳盡介紹了整個建造過程。高迪說過:房子也應該像貴婦一樣撐一把傘。
最迷人的當然是起伏不平有如山巒般的屋頂,屋頂設有天窗、6個樓梯疏散口、2個通風口和30個形狀各異的煙囪,樓梯間立面還暗藏著水箱。這些形狀各異的突出物有的像是隊列的古羅馬士兵,有的像是巨大的史前怪獸,或是螺旋體的某種生物,總之人們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去揣摩大師當初的腦電波。
大樓主體的結構方式為框架結構,因此所有墻體得到了充分的釋放,自由而浪漫的曲線隨之充斥著從地面到天棚的各個角落。建筑頂部夾層是一個由270塊不同高度的拋物線組成的脊椎型磚肋拱,使得大樓的屋頂起伏不平。外墻面由石灰巖石塊雕琢而成并由曲線的鋼構件固定,石材形成的曲線充滿張力、崎嶇不平,充滿了浪漫的自然主義氣息。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室內的門把手都是高迪親自設計的,秉承嚴格的人體工學形成的五金件現在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工藝品來出售。
而高迪對于光線的運用可謂是出神入化,碩大的落地窗和頂部光線的組織讓整個大樓都充滿了溫馨而自然的氛圍。
雖然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為高迪是偉大的藝術家而充滿了無盡的浪漫主義氣息,但米拉公寓在面積的合理分配與使用率上卻讓我們看到了他作為建筑師極其深厚的功力,結構與通風上巧奪天工的處理讓我們不得不折服于建筑大師運籌帷幄的能力。我們相信,能夠充分駕馭技術的建筑師才能最充分的發揮藝術上的創造力,才能出現鬼斧神工般的建筑作品。只有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才能理解圣家族教堂這樣空前絕后的建筑能夠出現的邏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