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外側入路涉及的那些肌肉總是容易遺忘,索性歸納整理于此。
第一層:斜方肌、胸鎖乳突肌
1、 斜方肌trapezius:起自上項線中內1/3、枕外隆凸和C7-T12的棘上韌帶,肌纖維止于鎖骨中外1/3后緣(上)、肩峰內側緣和肩胛岡嵴上緣(中)、肩胛岡外側尖結節(下)。枕部被纖維層附著。由副神經脊髓部支配。對抗聳肩時可觸及斜方肌。
2、 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以兩個頭起自鎖骨和胸骨,鎖骨部肌纖維止于乳突,胸骨部肌纖維較傾斜和表淺延伸止于枕部。因此胸鎖乳突肌的兩個頭牽拉方向不同,所以也可以認為該肌肉是十字交叉肌和輕度螺旋肌。在乳突尖和乳突上外側面的止點處為強韌的腱膜,在上項線的外側半的止點處為一薄的腱膜。枕動脈及副神經走行于胸鎖乳突肌深面,副神經于該肌肉后緣中點稍上方穿出,并發出分支支配胸鎖乳突肌。此肌肉將側頸部分為頸前三角和頸后三角。
第二層:頭夾肌、頭半棘肌
3、頭夾肌spleniuscapitis:上部位于胸鎖乳突肌深部,其余部分位于后上鋸肌、菱形肌和斜方肌深部。構成頸后三角的的底。起自項韌帶下半部背側緣C7至T3或4的棘突及棘上韌帶,行向上外側附著于乳突和上項線外側1/3略下方的枕骨粗面。由頸背部脊神經背支支配。協同胸鎖乳突肌使頭后伸。
4、頭半棘肌semispinaliscapitis:屬于背部橫突棘肌群,位于頭夾肌及斜方肌深部,一小部分位置較淺,形成頸后三角底的最上部分。下方附著于C7至T6或T7的橫突尖端、C4、5、6的頸椎關節突,上方附著于枕骨上下項線之間區域,內側至枕外嵴,外側至枕乳連接處。可使頭部伸展,臉轉向對側。
5、頭最長肌longissimuscapitis muscle:位于頸最長肌和頭半棘肌之間,下方附著于上4個或5個胸椎橫突及下3個或4個頸椎關節突,上方附著于乳突后緣,深部與頭夾肌、胸鎖乳突肌相連。可使頭后仰,臉轉向同側。
第三層:上斜肌、下斜肌、頭后大直肌
6、頭后大直肌rectuscapitis posterior major:連于樞椎棘突與下項線外側枕骨之間,上寬下窄,兩側大直肌中間形成一個三角形間隙,其內可見部分頭后小直肌。
7、下斜肌oblique capitisinferior:起自樞椎棘突外側部和椎弓板上部相鄰部分,止于寰椎橫突下后面。下斜肌一般要比上斜肌大。
8、上斜肌oblique capitissuperior:下方以腱纖維連接于寰樞橫突上,斜向背側上行并逐漸增寬,終止與上下項線間頭半棘肌外側的枕骨部分,并與頭后大直肌附著處相互重疊。
9、頭后小直肌rectuscapitis posterior minor:連于寰椎后弓結節與下項線內側部和下項線與枕骨大孔間的枕骨。
頭上斜肌和兩塊直肌主要功能是維持姿勢。頭后大直肌可以伸展頭部,并與下斜肌相互作用,使臉轉向同側。頭后小直肌可伸展頭部,上斜肌可使頭部伸展并屈向同側。所有的枕骨下肌都由第一頸神經后支支配。
枕下三角Suboccipital triangle的毗鄰:枕下三角位于頭半棘肌深處,外側位于頭最長肌或頭夾肌下方,頭最長肌、頭夾肌均與頭上斜肌重疊。三角的底由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構成。枕下三角內走行椎動脈和頸1神經背支。
還有遠外側的肌肉各種前翻后翻估計很多小伙伴也記住不,看一看下圖是不是會明白些?
再來個底面肌肉附著點的匯總:
PS:小問題一個:解剖位時,枕下三角與水平面有多少角度?
夜已深,隨筆至此。
Take it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