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藍字關注多肉園藝,我們一起玩多肉
生石花,俗稱石頭花,屁股花,因其獨特的外表,豐富的色彩,贏得不少肉友喜愛。
下面是一個小小的問題
今天六六就跟大家一起探討下屁屁的養護,如何養出性感的屁屁,O(∩_∩)O哈哈哈~
生石花,屬于番杏科、生石花屬物種的總稱,由于它們的外形擬態酷似各色的雨花石,所以被稱為生石花。
原產非洲南部,常見于巖床縫隙、石礫之中,被喻為“有生命的石頭”。喜歡通風涼爽,忌干燥炎熱。
非雨季生長開花,盛花時刻,生石花猶如給荒漠蓋上了巨大的花毯。但當干旱的夏季來臨時,又恢復了“石頭”的世界。這些表面沒有針刺保護的肉質多汁植物,正是因為成功地模擬了石頭的形態,這被稱為“擬態”,才有效地騙過了食草動物,繁衍至今,形成了植物界的獨特景觀。
生石花為多年生小型多肉植物,莖很短,常常看不見。變態葉肉質肥厚,兩片對生聯結而成為倒圓錐體。生石花品種較多,各具特色。屁屁大家族,能記全也算是最強大腦了!
3~4年生的生石花秋季從對生葉的中間縫隙中開出黃、白、粉等色花朵,單朵花可開3~7天。開花時花朵幾乎將整個植株都蓋住,非常嬌美。并且在部分品種年限達到后會分頭生群生。
種植生石花的環境溫度應盡量控制在較溫和的范圍內,即夏季不要太熱、冬季不要太冷。在此前提下晝夜保持較大的溫差對其生長有利,空氣相對濕度可在50%左右。
日照
秋季氣溫涼爽,晝夜溫差較大,是生石花的主要生長期,也是生石花的開花季節,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如果光照不足,會使植株徒長,肉質葉變的瘦高,頂端的花紋不明顯,而且難以開花。但是需要避免暴曬。
生石花的頂面是非常經得起曬的,曬,能保證植株有非常健康的體型。但生石花的側面卻是柔弱的,進入秋季,當太陽的斜射時間越來越長,很容易造成曬傷。所以,需要遮側面的光。可以在屁屁四周填充鋪面,最好選擇沒有棱角的,否則容易在生石花蛻皮時對表皮造成損傷。同時,填充的材質不能過重。要保證有一定的間隙,從而滿足表層的通風良好條件。
度夏
由于生石花屬于南半球的熱帶花卉,它們有夏休眠的特性,也就是它們夏季的時候也就是旱季的時候,是不要澆水的,就好像我們這里冬季樹木都冬眠了一樣,無需澆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暴曬,應該還是盡量保持有一定的光照,有的花友說了,不澆水又要曬太陽它們會不會被曬干呀,其實生石花有這樣一個特性,就是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它們的葉面氣孔是關閉的,這個時候它們體內的水分是不容易揮發的,但是如果過于遮陰,它們的氣孔就會閉合不嚴,或者打開,這樣他們體內的水分就會揮發出來,這就造成實話一個奇特的特性,就是越曬越足,不曬反而會發蔫。
同時,一定要加強通風,從而降低其溫度和濕度,盡可能地提供適合生石花安全度夏的環境。
配土
關于配土,國外生石花權威專家建議栽培生石花最好不用含腐殃質很多的土,也不用草炭,如果取材方便,可以用完全風化了的花崗石碎屑。日本栽培者喜歡用桐生砂作為生石花的介質。桐生砂完全顆粒狀,排水好,含有機質不多,栽培生石花很安全。
總之盆土要求疏松透氣,排水性良好,具有較粗的顆粒度。可用泥炭土、腐殖土、粗河沙或蛭石混合配制,也可用赤玉土栽種。栽培基質只埋到根而盡量不要把體埋上,然后上面就用化妝石來填充,填充高度是稍微低于窗面一點。這個化妝石可以用小石子,或者砂粒,浮石,磚粒,或者赤玉土來。
要注意的是,播種用土的顆粒不能太粗,不然不易持水,會影響發芽。或者由于不能及時補充水分而使苗干枯。
澆水
可3-4個星期讓生石花浸盆吸水一次,事實上,除了黃梅期、35℃以上的酷暑期以及開花后的休眠期,生石花都應按需補充水分,定植上盆的可澆水,可以浸盆,通常視盆土表面的干燥程度及手掂盆的重量來判斷是否需水。空氣相對濕度過低時對小苗可以定期噴霧。
澆水時間一般在晚上或清晨溫度較低的時候,不要在白天溫度較高的時候澆水,以免因溫度突然降低對植株造成傷害。栽培中要避免雨淋,特別是長期雨淋或暴雨淋,否則會因吸水過多造成植株頂部破裂。
另外春季的2至4月是生石花的蛻皮期,此時應控制澆水,使原來的老皮及早干枯。有人喜歡在植株開始有脫皮跡象時用手將老皮剝掉,讓里面的小植株盡快見到陽光,以利于生長發育,使其矮壯敦實,但經驗不足的種植者剝皮時會傷到幼株,應謹慎操作。
施肥
生石花可以說是一種非常耐貧瘠的花卉,配土當中泥炭土中的腐殖酸就足夠它們所需的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石花由于生于貧瘠的環境之下,它們及其的不喜歡氮肥,所以濫施肥料會造成它們葉片被漲破,甚至發生反滲透造成植株腐爛。
開花授粉
每年的9月-第二年的2月是生石花的花期,根據品種的不同,開花略有早晚,生石花是相對來說很容易結種子的一種花卉,如果有蜜蜂,蒼蠅,馬蜂,蝴蝶等昆蟲通常都能授粉成功,一般授粉后子房就會膨大,到第二年6月左右就會成熟。通常來說生石花是靠水來傳播種子的,種子成熟的時候會沾到水種囊就會打開,種子就會暴露出來。如果發生種囊沾水后會自動打開了,這就證明種子已經成熟可以采收了。
播種
種子采收后放到干凈的白紙袋里保存1-2個月,這是石花種子的后熟期,然后就可以播種
了。
春季4~5月播種,因種子細小,一般采用室內盆播,播種后不必覆蓋泥土,否則不能發芽,盆土干時應采取浸盆法澆水,切勿直接澆水,以免沖失種子。播種溫度15~25℃。播后約半個月發芽。出苗后讓小苗逐漸見光。幼苗僅黃豆大小,生長遲緩,管理必須謹慎。實生苗需2~3年才能開花。
播種的基質可以用蛭石+泥炭混合的土壤作為育種基質,由于種子非常細小,可以用細沙或者細蛭石來進行拌種,拌種后進行均勻的播撒。
病蟲
關于病蟲,生石花最大的蟲害是根粉蚧,可以在移植時除去,平時也可以在根部滴注農藥將其控制。
不少肉友養的屁屁變成模特屁股,高挑到沒朋友,如何防止徒長呢?
首先要注意光照,生石花處于高原地區對于紫外線要求非常高,保證有一個充足的光照是關鍵。
再有就是夏季,納米比亞地區終年都有很大的海風所以流動的氣流就是第二大關鍵問題,夏季我們可以在晚上的時候人為的用風扇吹拂這些石花,這可以有效地避免它們徒長。
第三點就是澆水,由于在家庭中養護生石花,難以營造風吹的環境,我們就要注意澆水的方式了,用噴壺經常地噴石花表面會造成它們的徒長,如果用浸盆的方法來給生石花澆水,那么就不會造成它們的徒長了。
此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生石花蛻皮的時候,我們不要人為地去把老皮的夾角處弄裂,那樣的話就造成生石花的老葉從收漿狀態轉入正常生長狀態,這樣老葉會越來越壯,不會褪去,這樣就把新葉給擠得徒長了。
石頭花養護,有經驗豐富的肉友總結了養護中的幾個誤區,在這給大家分享一下
誤區一:盲目追逐生石花個頭大小
作為貧瘠環境下生長的多肉植物,生石花體型小巧,生長速度相對緩慢,這顯然不能滿足很多愛好者的需要,一個個頭碩大、體形豐滿的生石花很能激起愛好者的興趣,并由內心深處生出睥睨終生的成就感。但是不得不說的事實是,在品評生石花品相的眾多要素中,花紋、顏色、株型的重要性都遠在個頭之上,因為前者更能反應個體的基因血統,而個頭則完全是可以通過調節濕度和肥力后天催大的,不能真實反應生石花個體的優劣或成長年齡,一次蛻皮之后就真相畢露,這樣的生石花無論是觀賞性(水腫的體質和淺淡的膚色、紋理)還是健康值都大打折扣。
對于這種貧養性的植物來說,催大它們并不是難事,但要恢復正常體貌則是一個艱苦且需要小心翼翼的過程。在完全不熟悉生石花年齡和該品種體型特征的情況下,盲目追大往往是徒勞的。一般來說,年齡大的個體花紋更細致、繁密、連貫,年齡小的花紋則相對粗大、稀疏、斷直!
誤區二:將生石花當成沙漠植物來養
因為生石花來自非洲,有的人一提起非洲便想當然地和撒哈拉聯系起來,因此以為生石花的習性和美洲沙漠的仙人掌們一樣。這里需要糾正一個錯誤的認識,石頭的原生地在南部非洲,多數位于南部非洲西海岸干燥少雨的戈壁區域,也有像紫勛這樣來自南非東北部內陸砂泥土壤草原區的,它們中大多數品種的生長環境多礫巖石塊,也伴生其他多肉植物或是低矮的小灌木,所在海拔更是遍布峽谷、山間和峰頂,所以即便是終年少雨的區域,也經常會有洋流帶來的霧氣和露水,而周邊石塊、植物組成的庇護所,更是生石花用以藏身的絕佳地點,況且這里也絕不像接近赤道的拉美荒漠那樣炎熱。
所以總的來說,生石花的耐熱和耐旱指數要遠低于仙人掌等沙漠植物,如果非要在強日光照射條件下保持全年全日照露養并且終年少水,結果多半是悲劇。“沒有干死的石頭,只有澆死的石頭”這句流行語,只是在強調不要手賤多水而已,萬萬不可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