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高達10.8%。過去腎病科以原發性腎臟病患者居多,近年來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繼發慢性腎病患者日益增多,已經占到病人的40%以上。高血壓、糖尿病、痛風患者患病5年以上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血液檢查,每3個月查一次尿常規,重點監測尿蛋白。
今年世界腎臟病日的主題是“早期診療、保護殘腎”。最新中國慢性腎臟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高達10.8%。專家指出,我國慢性腎臟病的特點是兩高一低,即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知曉率低。這是因為腎臟病起病隱匿,大多數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等到出現癥狀時,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值得關注的是目前臨床上腎臟病患者的組成與以往相比出現了一些變化,過去腎病科以原發性腎臟病患者居多,近年來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繼發慢性腎病患者日益增多,已經占到病人的40%以上,大有超過原發性腎臟病的趨勢。專家提醒市民,隨著我國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慢性腎病作為這些疾病的重要并發癥,未來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將成為影響腎臟健康的主力殺手,建議高血壓、糖尿病、痛風患者患病5年以上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血液檢查,每3個月查一次尿常規,重點監測尿蛋白。
“三高”患者腎臟最受傷
患病5年以上有腎損害
專家說,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一經發生就開始對腎臟產生不良影響,如果不重視對血壓、血糖、尿酸的控制,一般患病5年以上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腎臟損害。
高血壓。高血壓不僅表現為血壓的升高,同時還會帶來全身許多重要器官的損害。其中對腎臟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這是因為腎小球對血壓的變化十分敏感,是血壓變化的直接承受者。當血壓不斷升高,就會引起腎小球內的“三高”高灌注、高壓力、高濾過狀態。腎小球好比一個“篩子”,如果濾過一側的壓力增高,篩出的東西就會增多。如果高血壓持續存在,這個“篩子”本身的結構也會發生改變,導致腎小球硬化,同時腎小管和腎間質也會受到損害,從而影響到腎臟的功能,最終發展為尿毒癥。
高血糖。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是指與糖尿病代謝異常有關的腎小球硬化癥,屬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變范疇,也是目前腎功能衰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糖尿病腎病已經占慢性腎臟病患者的10%以上。大量研究和統計顯示,有10至20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無論年齡大小,約有50%發生腎臟并發癥,而一旦出現持續性蛋白尿,病情即呈進行性發展,平均7年即可出現腎功能不全,占終末期尿毒癥總數的1/3。
高尿酸。近年來,我國人群中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直線上升,成為繼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高血糖“三高”之后損害健康的“第四高”。該病可導致痛風,引起尿酸性腎病,嚴重者可造成尿毒癥危及生命。尿酸性腎病是由于高尿酸血癥長期發展,使尿酸及其鹽類沉積于腎臟,引起腎小管間質性病變所致。大部分尿酸性腎病發展進程緩慢,在早期可沒有任何臨床表現,一些患者出現癥狀時已發展到尿毒癥晚期,失去了寶貴救治時機。
早期癥狀不明顯貽誤治療
定期腎臟健康體檢早發現
大部分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尿酸性腎病發展進程緩慢,在早期可沒有任何臨床表現,很多患者也只表現出腰部酸痛、疲勞乏力、夜尿增多、尿有泡沫、夜尿增多,病情嚴重時出現水腫、疲乏、惡心、胸悶、氣急等癥狀。不同于其他原發性腎病,這些繼發性腎病如能在早期診斷并給予恰當治療,病情完全可以控制,并阻止其發展到尿毒癥階段。那么如何盡早發現原發性疾病對腎臟的損害,高血壓、糖尿病、痛風患者預防腎病最重要的應積極控制原發病,尤其要重視平穩地控制血糖和血壓、尿酸這些危險因素,同時要定期做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肌酐、胱抑素C、腎臟B超或腎臟ECT等檢查,盡早發現腎臟損害,及時治療。另外,還要注意慎重用藥,盡量避免使用損害腎臟的藥物,尤其要注意抗菌素、止痛劑的使用,也不要亂吃草藥偏方,誤了治療時機,損害了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