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D-MBD,全稱是Chronic Kidney Disease - 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翻譯過來就是”慢性腎臟病-礦物質和骨異常“。基本上,這個概念等同于我們之前常說的”腎性骨病“。
2009年,KDIGO發表了關于CKD-MBD的指南,首次對原有的一些腎性骨病、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以及鈣磷代謝紊亂等綜合征進行了重新定義,從此,就有了CKD-MBD的概念。
這一動向充分說明了在慢性腎臟病,尤其是終末期腎病患者中,該問題的嚴重性。
但是,臨床上,CKD-MBD往往癥狀比較隱匿,早期很可能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臨床癥狀。而且雖然有部分患者最終會發展到Sagliker綜合征,或者退縮人綜合征,但絕大多數患者并不會有如此典型的臨床表現。因此,很多患者,甚至很多從事血液凈化的醫務人員對此問題并沒有特別的重視,對其認識也不是很深刻。畢竟,比起搶救一個急性左心衰的患者,比起成功的進行動靜脈內瘺成形術,比起成功插一個頸內靜脈導管來說,CKD-MBD的防治工作既是枯燥的,又是很難見到成效的,成就感很差。
(圖為典型的sagliker綜合征的面部改變,又稱獅面征。)
那么,做為臨床醫生,我們為什么要對CKD-MBD加以防治呢?單純的為了控制血鈣、血磷、血清PTH?改善患者的一些臨床癥狀,如瘙癢、骨痛等等?
最近看的一篇文章為我們加深對此問題的認識提供了答案。
該文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讀這個問題的。這個角度就是從一個新的概念“心腎綜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來說事的。
何謂“心腎綜合征”?
The term cardiorenal syndrome has recently come into usage to describe the close link between renal and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簡單翻譯一下,心腎綜合征的概念最近被用于描述腎臟和心血管的緊密聯系。
根據不同的起因以及病程的不同,該綜合征被分為如下五種壓型:
簡單翻譯一下:1型叫做急性心腎綜合征,是由于急性的心臟功能不全導致的急性腎功能不全;2型叫慢性心腎綜合征,是由于慢性心衰導致的慢性腎功能不全;3型叫急性腎心綜合征,由于急性的腎損害導致的急性心功能不全;4型叫慢性腎心綜合征,是由于慢性腎衰導致的心血管疾病(CVD);5型叫繼發性心腎綜合征,是由于諸如糖尿病啦、系統性紅斑狼瘡啦、膿毒癥啦等等導致的心臟和腎臟的疾病。
好拗口!跟繞口令似的。
初看起來,這個定義看上去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深意,畢竟,在臨床上,心腎不分家早就是共識了,而且,上面各種分型也都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表現。尤其是第四型:慢性腎心綜合征,后面舉的例子都是我們非常常見的疾病類型,比如左室肥厚啦,急性冠脈綜合征啦,急性心衰啦......
繞這么個大圈子干嘛?這個CKD-MBD有啥關系么?
我們知道,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鈣磷代謝異常最終會導致的心血管異常是血管鈣化。這一點,很多經常做瘺的大夫可能深有體會,很多透了幾年析的患者,如果鈣磷控制不佳,在一些需要重新做瘺的情況下,血管內的鈣化程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切開動脈的時候就如同切開一塊石頭一樣,隨著刀片的滑動,動脈里鈣化的內膜就如同墻上的灰一樣,一塊一塊的剝落下來。(畫外音:噫~~,好恐怖!)
而血管鈣化,尤其是冠狀動脈、主動脈的鈣化,是CKD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而心血管疾病又是終末期腎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數倍于普通人群,而且占到終末期腎病死因的50%以上。
由此可見,防治CKD-MBD除了能夠改善患者一般的生活質量(如減輕瘙癢、骨痛癥狀,降低骨折發生率)之外,還有個更為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血管鈣化的風險,進而降低這部分患者的心血管原因死亡率。
那么,CKD-MBD到底是如何導致和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呢?咱們下回接著嘚吧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