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少吃主食,開始降糖作用明顯,后來越來越不靈了,甚至反而血糖越來越高?這是因為,很多體重超重、身體發胖的人,不但胰島素抵抗嚴重,他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高胰島素血癥,也就是他們餐后的胰島素水平不低,甚至高于正常人。
開始的時候,因為胰島素抵抗嚴重,他們每餐少吃主食,是人為的減少了每餐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碳水化合物攝入少了,食物的升糖作用就減弱了。所以,一開始,減少主食量,是可以看到立竿見影的血糖下降。
隨著體重降低,體內脂肪減少,胰島素抵抗也越來越弱,人體細胞對胰島素越來越敏感,這個時候,高胰島素血癥的問題就日益凸顯,人體為了對抗胰島素過多,有可能導致的血糖過低或者半夜低血糖,就會大量分泌升糖激素,增強肝細胞自己合成葡萄糖和向血液輸送葡萄糖的能力。
也就是說,因為你少吃,食物中提供給我們身體需要的最基本的碳水化合物不足,葡萄糖供應滿足不了我們身體代謝的需要,我們的身體就反應性的自己合成葡萄糖來維持和升高血糖,保證每時每刻身體各種細胞的代謝需要。
表面上看,我們少吃主食,減少了血液葡萄糖的供應,但我們忘記了,人體也有南泥灣,也會自力更生,你斷糧越狠,它自給能力會越強。
所以,我們長期少吃的結果,一方面是減肥控制體重,降低胰島素抵抗,另一方面,我們也在訓練我們身體自己合成葡萄糖,靠升糖激素不斷維持和推高血糖的能力。
如果我們日常沒有監測血糖的習慣,我們就會經常發生反應性高血糖而不自知,長期的反應性高血糖的結果,就是損傷胰島 β 細胞,降低胰島功能,讓我們從糖尿病前期一步步快速走向糖尿病。
所以,不是簡單的少吃主食或者不吃主食,就能真正避免糖尿病發展的。你必須要監測血糖,根據自己的血糖情況,調整飲食控制,避免主食吃的過多導致的攝入性高血糖,更要避免主食吃的過少,物極必反,導致的反應性高血糖。
如果你監測血糖,發現經常是空腹血糖或者餐前血糖,高于餐二或者餐三血糖,或者,餐二血糖下降了,餐三以后血糖又開始高起來了,而且后面血糖一直高,你要小心了,你這時的高血糖,不是食物碳水化合物導致的高血糖,而是你自己身體分泌過多升糖激素導致的反應性高血糖。
只要你反應性高血糖持續時間一長,你的胰島 β 細胞就會受到傷害,你的胰島功能就會迅速減退,你這個時候的飲食控制,不是在避免糖尿病的發生,反而在促進糖尿病的發展。
所以,方法本身沒有錯,但你過度使用,物極必反,反而會得不償失。
至于第二點,從不采用保護和恢復胰島功能的方法,我相信這不僅僅是絕大多數糖尿病前期人的錯,也是醫務人員的錯。因為我們現在誰都不重視保護和恢復胰島功能,我們更重視的是血糖本身。
我們很多人去醫院檢查,醫生會讓他們測糖耐量試驗,可同樣喝葡萄糖水,同樣抽五次靜脈血,
為啥不開兩個單子,一個測血中的葡萄糖,一個測血中的胰島素或者C肽呢?
為啥不比較一下胰島素分泌情況和血糖高低的關系?
為啥不看看是不是有高胰島素血癥?
原因就是,我們大多數人只關心結果,不關心結果后面的原因和過程,沒有人真正重視胰島功能。特別是在糖尿病前期階段,更沒有人在乎這一件事情。
(欲知后事如何,請看明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