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四302宿舍
住著這樣一群大男生
臨近畢業
他們中有的收到了大洋彼岸的名校offer
有的穿上了筆挺西裝奔向職場
今天畢業季故事的主人公
便是宿舍中的六位offer達人們
學四302是個大套間宿舍,內外兩間,住著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數理經濟專業12級的大男生們。
而在這個宿舍里,其中有五位簡直就是“名校offer收割機”,在畢業季來臨之際,已經準備打點行裝去往心儀的名校深造,還有一位,懷著“實踐報國”的理想,穿起筆挺西裝去往工行總行解鎖新旅程。
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金融專業錄取
(世界專業排名第一)
中經管學院專業成績排名第一
大學期間被舍友視作是“大神”般的存在,績點第一,GRE差三分滿分,托福110+,挑戰杯論文競賽一等獎……似乎做什么事情都懷著做到最好的態度,看起來卻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
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工程專業錄取(世界專業排名第二)
這位酷似wuli王凱的男孩同樣有著自己的傳奇:國獎獲得者、美賽一等獎、班級排名第二……大大小小的校級以上獎項近三十項,擔任院會主席的他認真細致,做事妥帖,是學弟學妹眼中的靠譜學長,即將出國深造的他還被評為2016屆北京市級本科優秀畢業生。
牛津大學數學與計算金融專業錄取
以信息學院信息安全專業第一的身份轉入中經管經濟學專業,校三好學生,轉專業后成績依舊名列前茅,還是一枚鋼琴七級小王子。
李思聰
哥倫比亞大學運籌學專業錄取
名副其實的“offer收割機”,在多倫多大學金融數學專業、芝加哥大學金融數學專業、波士頓大學金融數學專業、密歇根安娜堡大學分校量化金融與風險管理專業、福特漢姆大學計算金融專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金融數學專業等offer中選擇了哥大。
東京大學經濟學專業錄取
只是對日語感興趣,卻一不小心考了個日語等級考試高分的男子。一入編程坑,從此成為Python的死忠粉。
工行總行工作
學術派大神,對專業領域有著濃厚興趣,原本有機會出國讀博,卻選擇了工行總行的offer。
成就與光環的積攢總是讓人好奇,達到這樣的高度有怎樣的秘籍。在這樣一群男生身上,你決計看不到“突擊”、“速成”、“坐不住”的痕跡,所謂的秘籍,可真的都是實打實的“內功”啊!
準備期末考,準備GRE、托福,準備申請材料……面對滿滿的to-do-list,“大三的確是每天都在學。”劉昊尊屬于“學起來心無旁貸”的類型,每節課后都會把筆記看一遍,GRE錯題做三遍,“學起來真的是超級認真,完全不受任何干擾”。
蘇洪找到了小伙伴一起堅持自習,“七點起床,然后一起去自習,學到主教十點四五十清場,基本上電梯下來都是我們班的人。”。
做過助教的趙振寧則習慣將每個學期的課程總結起來構建成一套系統,“每個學期學完之后都會做一個總結,形成書面內容,有一種自己寫書的快感。”
而轉專業進入中經管的漆書航、施澤錦、李思聰要打的boss、要看的課本或許更多。一開始面對全英文授課環境的漆書航并不適應,“我不是屬于那種突擊的人,大一轉過來,有一門高級微觀,幾乎聽不懂,后來就拿著老師的課件一頁頁地看,不懂就去問別人。”而大一玩的游戲只能“忍痛割愛”,“把電腦上的游戲卸了裝裝了卸好多次,有了目標之后,沒怎么打游戲,還算挺自豪的。”
當然,良好的學習氛圍也必不可少。提到班上的“占座”傳統,幾乎每個學霸都有一段得心應手的“秘笈”。第一排座位儼然成了春運高鐵票一樣的搶手貨,往往小紙條一貼便貼了一排,更不必說問問題的熱情指數了,“一下課,老師基本上就被圍住了,有時候老師都趕不上校車。”
轉專業之后的施澤錦經歷了一段“天昏地暗”的補課歷程。可卻在補課補到最辛苦的時候,零基礎的他給自己報了JLPT(日本語能力考試),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聽著日語聽力去占座,占完座,聽著聽力去吃早飯,然后開始上課,課間接著背單詞,結果拿下了N1等級163的高分(滿分180分)。
原本想去美國深造的他此般“瘋狂”之舉讓舍友都覺得有些不務正業,談及原因,這個靦腆的男生給出了意料之外的簡單回答,“當時就是喜歡吧,覺得還挺有趣的,后來也沒想到靠著這個去日本交流了,感覺挺好的。”
或許,在這日日夜夜的堅持背后,一個更為直白的答案:“那就是比較熱愛吧。”
他們是好學的、心無旁貸的,認真起來眼里只有眼前的方塊字與英文書。“學習的時候就認真學,玩的時候好好玩。”
他們也是愛玩的、開朗的,打開話匣子張口就是,“《瑯琊榜》好有毒啊,我看完了推薦給舍友,然后又一起看了一遍。”
即將要去哥倫比亞大學攻讀運籌學碩士的李思聰,同樣也是玩過樂隊、彈過吉他、唱過十佳的“靈魂歌手”李思聰。
漆書航也同樣沒有放下自己的鋼琴愛好,鋼琴七級的他曾經在院合唱團伴過奏,采訪時看到現場的琴還會忍不住手癢,來一曲貝多芬的《悲愴》。
而曾徒步去后海到天安門看升旗的蘇洪也有著說走就走的靈魂,去西藏山南地區支教,當起了孩子們的數學老師。
他們似乎并不循規蹈矩,心里裝著想唱的歌、想爬的山、想實現的瘋狂;他們也并不那么神秘高冷,追追美劇、打打游戲也是普通日常。或許,我們期許的未來看起來有些遠是因為,還“玩”得不夠執著和認真吧。
談到在中財的四年,提到最多的詞,是“不后悔”和“很幸運”。
對于熱愛學術的趙振寧來說,學校的課程設置和師資都讓他覺得如遇甘霖。“能見到很多大神,這種資源真的非常難得,學校專門會請普林斯頓、哈佛的大學教授過來,開設討論課。大一請了羅伯特·巴羅(Robert Barro,哈佛大學瓦格納經濟學講座教授),大二時艾瑞克·馬斯金(Eric Maskin,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還有尤里·桑尼科夫(Yuily Sannikov)、清瀧信宏(Kobuhiro Kiyotaki)等。”
而談到住在同一個套間的兄弟,雖然沒有親昵的表達,話語中他們仍懷著相識即是緣分的感激,“我真的覺得做什么事情,能有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重要。平時宿舍里的人都會一起交流、學習,到最后大家的結果都會很不錯。”
蘇洪學長則坦言,“我覺得中財這樣的環境真的挺好的,大家都很上進,老師很好,大神很多,這就讓你有了努力、往上走的動力。”
彩蛋
不止一個
舍友都有什么外號?
趙振寧:蘇洪是被叫做大媽,每次出去玩,砍價、算錢,這些東西都是他負責,管理能力特別好。
蘇洪:就是幾次我帶班上的人外出旅游,都會負責規劃行程啊、訂票啊、記賬啊,在路上各種提醒不要吵架、走路看車啊,他們會覺得我特別啰嗦。
趙振寧:大媽在手,吃喝不愁。
施澤錦:那個……吵架和沒看車的都是我……
可以問問學長們的感情狀況嗎?
漆書航:嗯……感情都是一起自習出來的。
趙振寧:4月15日那天被弗吉尼亞大學拒信之后,整個人就躺在樓道里哭,掃地大爺還在那里拖地!說同學這塊沒擦干凈,讓一讓。嗯,我是在說感情問題啊……就是當你遇到這樣(很無奈)的事情,可以找個人傾訴一下,還是很不錯的。
施澤錦:我單身。
趙振寧:(你)單身沒有發言權。
或許在此之前,他們與你都未曾有過交集。無論他是不是曾經的學生會主席,無論他是不是獎學金紅人,亦無論他是不是即將成為世界專業排名第一的名校學生……但他們所做的或許正是Cufer們正在努力的現在與正在期許的未來。
回首在中財的四年,即將“走出去”的他們感謝著母校為自己提供的舞臺。正如蘇洪學長所說:“回顧起來,我的大學生活豐富而充實,上進的學習氛圍、良好的師資以及一流的教學資源都給了我走向更大平臺的機會。我將滿懷感激地離開,正如當初滿懷期待地到來。”
這只是中財眾多“offer收割機”中的一個代表,更多奇跡仍在繼續……
期冀每個Cufer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字:陳儀萱
攝影:郭哲麟 劉統一
責編:王永震 張微
排版:梁曦玥
顧問:魏鵬舉 李愛民 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