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中束狀帶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主要影響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受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調節,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病綜合征、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硬化等多種疾病的治療,但糖皮質激素是把雙刃劍,治療的同時不良反應也多,應嚴格掌握這類藥物的藥理作用及適應癥,合理應用,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一、糖皮質激素的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 糖皮質激素具有很強的抗炎作用,能夠抑制感染性炎癥和非感染性炎癥。但須注意,糖皮質激素在抑制炎癥、減輕癥狀的同時,也降低了機體的防御功能,會引起感染擴散,傷口愈合遲緩。
2、抑制免疫與抗過敏作用 糖皮質激素對免疫過程的許多環節都有抑制作用。小劑量時主要抑制細胞免疫,大劑量時抑制漿細胞和抗體生成而抑制體液免疫。
3、抗內毒素作用 糖皮質激素能提高機體對細菌內毒素的耐受力,緩和機體對內毒素的反應,減輕細胞損傷,緩解毒血癥癥狀。但不能破壞細菌內毒素,對外毒素亦無效。
4、抗休克作用超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常用于嚴重休克的搶救,對中毒性休克療效尤好,對過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一定療效。其抗休克的機制除與抗炎、免疫抑制及抗內毒素作用有關。
5、影響血液與造血系統糖皮質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增加,大劑量可使血小板增多,并提高纖維蛋白原濃度,縮短凝血時間;可加快骨髓中性粒細胞釋放入血,使血液中中性粒細胞數量增加,還可使淋巴組織萎縮,導致血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明顯減少。
6、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 糖皮質激素可影響認知及精神行為,可使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高。用藥后患者出現欣快、激動、失眠等,偶可誘發精神失常。大劑量對兒童可致驚厥或癲癇樣發作。
7、對胃腸道的影響糖皮質激素可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強食欲,促進消化。
8、退熱糖皮質激素有迅速而強大的退熱作用,可用于嚴重中毒性感染,但在發熱病因不明確前,不可濫用,以免掩蓋發熱癥狀使原發病診斷困難。
二、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
1.骨骼和肌肉
(1)骨質疏松(2)肌病發生在糖皮質激素使用開始階段或者維持治療階段,以急性或慢性肌病形式出現。急性肌病往往以近端或遠端肌肉快速進展性肌無力為特征,可累及呼吸肌;慢性肌病則以無痛性或輕度疼痛性進展緩慢的肌無力為特征,主要累及近端肌肉,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將導致肌肉萎縮。
2.內分泌與代謝系統
(1)庫欣綜合征(2)類固醇性糖尿病
3.消化系統消化性潰瘍多見。
4.精神神經系統糖皮質激素在調控情緒如害怕、焦急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能夠對患者的行為產生影響。常見的癥狀有欣快感、激動、不安、譫妄、定向力障礙、失眠、情緒異常、誘發或加重精神分裂癥、類躁狂抑郁癥,甚至出現自殺傾向。大劑量還可能誘發癲癇發作或驚厥。故有精神病傾向、精神病患者應慎用或禁用。
5.免疫系統糖皮質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故臨床上常用于炎癥性疾病。糖皮質激素有強大的抗內毒素作用,可減少內源性致熱原的釋放,并抑制下丘腦對致熱原的反應,有較好的退熱作用,但激素沒有抗菌、殺菌能力,同時抑制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可促進感染擴散。因此,感染性疾病如考慮應用激素時,必須嚴格掌握用藥指征,且劑量宜小,療程應短。
6.心血管系統糖皮質激素可以引起肥胖、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7.皮膚外用糖皮質激素能有效地治療各種炎癥性疾病,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是長期應用卻可能引起嚴重的皮膚病變,其中面部皮膚對激素最為敏感。常見皮膚病變有黑斑、皺紋、毛細血管擴張、多毛、痤瘡、紅斑反應、激素依賴性皮炎,嚴重時可見皮膚萎縮等。
8.眼睛濫用激素類滴眼液可誘發青光眼、白內障、眼色素層發炎及角膜變厚、角膜傷口愈合減慢等。
9、反跳現象指病人癥狀基本控制后,突然停藥或減量過快,引起原病復發或惡化的現象。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使體內皮質激素濃度高于正常生理劑量,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通過負反饋調節作用,使腎上腺分泌減少,快速減量或突然停藥可能會使原有疾病復發或出現嚴重的應激,發生腎上腺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