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王羽佳,你最先想到的是她的琴技,性格,還是她的穿著風格呢?
每當王羽佳出現在公眾面前時,有關于她的評論也隨之而來,例如,有人贊賞她穿著獨特,總是散發著東方人的魅力;也有人議論她在彈琴時穿著夸張,總是通過奇裝異服來吸引眼球......
王羽佳是世界青年鋼琴演奏家,她從五歲起開始學習鋼琴,12歲去加拿大學習,18歲的她因為一次救場而廣受好評,那個時候的她還是一名音樂學院的學生,她救場的音樂是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這場音樂會后,她被加拿大媒體稱為“一顆誕生的新星”。
該視頻所涉及到的曲目非常多,例如李斯特改編舒伯特《魔王》、《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齊夫拉改編小施特勞斯的《嘰嘰喳喳波爾卡》,《普羅托卡塔》等等,然而紛繁復雜的鋼琴曲目被演奏得游刃有余,這些足以證明她是鋼琴界的一個傳奇。
0 1
李斯特改編舒伯特魔王
《魔王》是舒伯特創作于浪漫主義時期的藝術作品,這部作品在音樂領域享有盛譽,因而被后世鋼琴家無數次重新演繹。而該作品經過了李斯特的改編后成為了鋼琴獨奏曲,在這個敘事與情感表達相結合的作品中,音樂充滿了戲劇沖突,產生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02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視頻中,當《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響起時,熱愛音樂的朋友一般都會對王羽佳的鋼琴技巧為之嘆服。《拉三》被認為是最難的鋼琴曲之一,要彈出這首曲子,需要練習艱深的技術,它對演奏者的基礎要求非常嚴格,如果沒有一定的功底、沒有靈活的指感,是沒有辦法適應這首曲子的力度和速度的。而這些要素,對于王羽佳來說是基本功,她所掌握的技術,應該遠遠不止這些。
王羽佳是繼郎朗之后,第二位登上維也納夏夜音樂會舞臺的鋼琴演奏家。同時,王羽佳與郎朗都曾師出同一位鋼琴老師——著名的鋼琴家格拉夫曼,所以王羽佳經常被冠上“女版郎朗”的名號,不過稍加思索,就可以發現郎朗和王羽佳是截然不同的兩位藝術家,他們各領千秋,各有特色。